身份证号码:33022519830112XXXX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包括房屋的建设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属于比较基础的工作,但是对其却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建筑和混凝土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导言
几十年前,我国多用泥土木头搭建建筑,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转化为用混凝土搭建建筑。混凝土简要来说就是将砂石和水通过一定的比例搅拌而成的,具有极强的耐火性和抗腐蚀性以及抗压性,所以其成为了如今建筑中常用到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虽然是土木建筑中的基础工作,但是其也不可缺少,而且混凝土结构工作实施得好,整个工程的质量将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换句话说混凝土结构是工程的好坏的一定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如今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分析出答案。
2混凝土结构概念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最常见的工作内容,而且混凝土结构在实际的工程建筑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建筑材料基本上就是以混凝土为主,以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构成了混凝土基本原材料,这种结构的抗压能力极强,而且实用性能相对持久。混凝土结构还具备了很多优点,例如:混凝土的制作原材料极易获得,制作的过程简易,成本运输相对廉价便利,抗压抗腐蚀性,使用性能相对持久,对于普遍的人为破坏不能够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3.1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混凝土强度不够的话,就会出现难以依附的问题,在成型后会出现凸起、裂缝等不好的现象,最后直接影响到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混凝土强度不够主要是配比的问题。一般的混凝土在混合时的强度和在施工时候是不太一样的,也就是说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相关建筑人员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掌握好不同建筑混凝土的配比,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并且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合适,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3.2混凝土发生自缩
混凝土发生自缩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混凝土发生自缩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矿物掺合料导致混凝土发生自缩;二是,水泥因素造成混凝土自缩。矿物掺合料导致混凝土发生自缩是最常见的因素,因为在不同的建筑中硅灰与煤灰的掺入比例难以把控;水泥因素导致混凝土自缩是比较主要的因素,混凝土水分的蒸发受天气的影响很大。虽然这两个因素导致混凝土发生自缩是当今比较棘手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因难而上,寻找解决之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4.1混凝土的配置与浇注技术
混凝土的配置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的筛选,在源头上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原料颗粒的大小适中,所使用的水、石灰、添加剂等产品进行检验质量合格后,科学合理设置批材料配比,在正式投入建设使用前,可以通过实验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与配比,观察是否符合要求;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控制运输和搅拌的次数,避免过度的运输造成原料损毁、离析与变质,对浇注效果与质量造成影响。
混凝土的运输指的是将混凝土从搅拌机运输到建筑模板的过程,由于混凝土是经过配比搅拌后的混合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混凝土的运输过程,应当尽量减少运输的次数,避免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因为多次的运输会造成混凝土的搅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产生离析的现象,对混凝土的均匀性产生影响,造成浇注效果不佳,而且对于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避免搅拌过程中设备的不良造成搅拌不均匀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中的杂质、油污等需要定期清理,以免混入混凝土中对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模板进行施工,因此务必要重视模板的制作和安装两个过程,制作的模板需要符合工地的实际情况,其次将制作好的模板配置到浇筑位置时,应当通过微调的方式逐渐调整模板位置,减少误差,可以通过填充物来预防漏浆。
混凝土结构的浇注需要注意的是浇注的操作过程需要保证连续性,从而避免中途停工的现象,而且混凝土的浇注需要有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对浇注结构体的密实程度进行检测,避免发生偏移的情况,保证施工质量;对于振捣工作,需要控制振捣的深度适当,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标准进行。
4.2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温度的控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①水泥原料自身的水化热;②混凝土结构施工环境中外界环境的因素,由于温度应力也是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造成其裂缝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减少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应当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行温度控制,首先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原材料来进行施工,减少水化热造成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低水化热的水泥产品,新材料的使用能够将温度应力降到最低,其次可以采用分时间段施工的方式,尽量避开夏天炎热的高温时段来施工,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大引起的裂缝问题,采取洒水、铺设冷水管的方式来起到降温的作用,在冬季应当对搅拌设备采取一定的防寒处理,控制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避免降雨等天气因素对混凝土浇注产生不良影响,在阴雨天气中,负责材料保管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建筑原材料因雨水打湿产生变质、风化、结块等变质问题,如果是小雨天气,可以在做好防水措施的基础上继续施工,如果雨量过大,则要注意及时停工,避免未成形的混凝土被雨水冲刷产生形变,雨后复工注意处理好施工缝的问题。
4.3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养护
混凝土结构浇注完成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凝固,在凝固期间应当采取一定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工作人员可以对混凝土的表面多次抹压,这一步骤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表面的平整,减少裂缝的发生,之后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保湿,将保鲜膜和塑料袋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在施工结束后加盖麻袋或者湿草垫,减少混凝土结构表面散湿散热的速率,使其内外温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过度干燥的环境或者温度差过大,会造成混凝土干裂收缩,形成裂缝;定期洒水的方式也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在完全凝固前维持保持表面结构的水分充足,避免了凝固过程中干裂现象对整体结构造成损坏,同时在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需要在外围设置一定的提示标志,避免行人或者无关人员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踩踏或者磕碰,造成人为的破坏,通过一定的时间后等混凝土坚固即可拆除,减少裂纹的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影响着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而且如今也存在着混凝土强度不够、混凝土发生自缩等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混凝土的配置与浇注技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混凝土养护技术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中进行突破和改善,最重要的是各方建筑人员的相互协助相互配合,才能提升整个土木工程质量,打造出一个优质的建筑国度。
参考文献:
[1]马伟.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100-101.
[2]吴守彦.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2):104-105.
[3]章旭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36):76.
[4]沈强.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51):11-12.
论文作者:徐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发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