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新探--江苏宜兴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回访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领导”新探--江苏宜兴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回访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领跑者”的新探索——江苏宜兴乡企产权制度改革回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宜兴论文,江苏论文,产权制度论文,领跑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宜兴,紫砂之乡。于是,宜兴人常常这样自我介绍:宜兴是一把优雅而精致的紫砂茶壶,烟雨江南、乾坤日月,一壶尽收。

然而,在历经8年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后,宜兴人又以另一种英姿向世人展示:他们更是乡企业改革的尖兵。改革的探索始于1992年下半年,3年之后记者对这改革“领跑者”的专题报道,曾引起各地各界广泛关注,前往观摩学习者众。最近重访宜兴,又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1999年下半年改制总体结束,计有7725家乡企实行改制,占乡企总数的99%。改制大体有7种形式,分别为建股份有限公司15家、有限责任公司38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333家、拍卖转私营1841家、兼并140家、歇业1008家以及破产34家,涉及净资产30.75亿元。改制后的股本总额达33.88亿元,其中包括集体股7.95%、个人股82.83%、社会法人股3.77%、外资股4.66%、共享股(由历年工资结余、公积金等转化而来)0.79%。

——2001年被定为“创新发展第一年”,做法是以完善股权设置为“抓手”,促使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化”方向发展。

在以传统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进行改制,宜兴人左冲右突走了过来。那么,改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宜兴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实践又怎样回答了诸如“改制之后政府干什么”之类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九增二降”给出答案

“九增二降”,是宜兴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李年荣,对改制推进经济发展作的概括。

“九增”:2000年工业产值比1992年增加3.5倍,销售收入增加4.8倍,利税增加4.2倍,企业固定资产增加3.64倍,企业流动资产增加5.45倍,产销率增加2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加2.4倍,“后劲投入”增加1.5倍,人均收入增加3.2倍;“二降”: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缩短了15天,亏损企业从197家减为88家。

在宜兴,十年三改制的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改制后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新威集团和通过拍卖转私的驰马拉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借力改制实现飞速发展的代表。

作为远东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新远东公司现有总资产6.9亿元,职工近2000人,规模在全国6000同行中位居第三。10年前,现任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蒋锡培自筹180万元办起一家私企。1992年,企业顺应当时的发展条件首次改制,变私营为集体,获得快速发展;1995年二次改制是实行股份合作制,蒋锡培花钱将本是自己的企业买回去;1997年,为了上一个8000万元的中高压交联电缆项目,远东集团引进中国华能、中国电网、中国华电、江苏电力四家国有企业参股,从股份合作制变成股份有限公司,新组建了现在的“新远东”。企业的飞速成长史,近乎就是一部改制史。

新威集团生产稀土产品和耐火材料。董事长蒋泉龙快人快语:不改制企业早关门了。正是改制之后上了市,新威集团利用从香港股市融回的资金,先后在江西、内蒙古买下稀土和耐火原料生产基地,又实现了技术改造,大大增强了公司竞争力。至于坐落在徐悲鸿故乡——宜兴屺亭镇的驰马拉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通过拍卖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本总额360万元。到1998年,企业净资产已达2000万元,进一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年仅32岁的总经理邵达君说:改制带来的好机制,使他们对赶超世界先进充满信心。

今年,宜兴的发展后劲更足。作为先后产生了17名“两院”院士、6000名教授学者的“才子之乡”,宜兴的改制还呈现出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鲜明特色,企业办起一批有相当水平的研究所。依托人才队伍,光是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有5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高科技企业,82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在“逼”着改当中尝到甜头

改制,“首先是形势所逼”,宜兴市委书记史祖能说。他说的“逼”,集资款问题最有代表性。乡企产权改革比较早,集资经营带来的种种问题也较早得到解决。与此不同,供销社系统改制步伐缓慢,因为经营不善带来的数额高达12亿元的集资款问题,一下子成为压在政府身上的大包袱。有了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大家都悟出一个理:不改制就没有出路。

市委农工部副部长王林海告诉记者,宜兴像全国一样,其改制也经历了因为争论姓“公”姓“私”带来的波折。但是,全市各级党政领导锐意改革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改革进程。有了这种内在的积极性,他们的改革才能顶着有形的和无形的许多压力坚定前行。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是各地改制中都在探索的难题。宜兴约有30亿元集体净资产从乡企拍卖退出,笔笔记录在经省级验收合格的企业改制档案中,用群众的话说是“大家创造的社会财富好好地记在集体的账上”。据对1274家拍卖企业统计,成交金额比标的净资产要高出14.2%。屺亭镇的改制更有意思,不仅2500万元集体有形资产全部收回管理,而且明明白白告诉企业: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就没有乡企的今天,因而集体要以一定比例的无形资产向企业入股。所以,屺亭镇集体每年都能从企业分得红利。

改制,使企业摆脱了“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债、政府负责”的死胡同,得到飞速发展,宜兴也才有了社会繁荣、民生安定的大好局面。

党委政府能做更多大事

集体股在改革中大部分甚至全部退出了企业,党和政府说话还有人听吗?

“党和政府的威信高不高,不在于有没有集体股、是不是直接参与企业决策,而是看你能不能为百姓办实事,特别要看你办事公正不公正。”这是宜城镇党委书记王华良的体会。

8年前,曾有人认为只要干部多吃点苦、多受点累,集体企业一样能办好。宜兴乡镇的实践否定了这种想当然。有多位乡镇党政领导说到,搞具体项目,他们不如厂长、经理,更不要说对全乡镇上百企业、数百产品一一作什么决策了。乡镇党委、政府深陷具体生产业务的结果,必然是企业搞不好,自己该做的事又顾不上。

如今,干部们不再是整天有“干不完的活”,而是有了“操不完的心”:党的队伍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与管理,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宏观上管理和引导企业,配合上级各职能部门如环保部门履行职责,等等。在大浦镇采访镇长吴辉时,一位职工进来,为企业没给办社会保险的事情请镇长给他做主。送走这位职工,吴辉说,按理他应该去法院告企业主,但百姓相信镇里就能管好。还有,过去企业与集体有扯不断的关联,上级来查处污染、安全问题,乡镇总是尽量藏着、掖着。现在,企业产权清晰了,政府只管维护公共利益,遇有污染、安全问题的必定限期改正或坚决关停。

一个富有活力的企业的要求,往往就是当今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党和政府对企业不可能“一改了之”,撒手不管,而是一定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愿望。通常,乡镇领导们在年初要就年应税销售额、社会保险、后劲投入、引进外资等关键问题,与企业一一商讨。

下步目标是制度创新

完成了乡企改制,宜兴人的眼光又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

现在,宜兴市有4个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最早有成立于1992年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1997年这个办公室一分为三,分别负责乡镇企业、市属企业、市属流通企业的改制。去年,他们又有了社会事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改制的触角伸向了交通、通信、教育、卫生、殡葬、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由此,始于乡企的改制不断深化、推进。

今天的制度创新,也包括了对先前改制中存在缺陷的完善。来到8年前走在改革前列的高塍镇,吴锡军副镇长说,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政企利益关系以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

宜兴的改制创新,从来都是大刀阔斧的。眼下,他们又在想着能不能创造条件让股权能自由买卖。只是,要在农村建立一个真正的股权交易市场,还有政策的、法规的多重制约因素,他们的态度是积极探索,谨慎行动。

在勇气、进取等诸多美德之外,我们又看到了宜兴人的冷静和理性。

标签:;  ;  ;  ;  ;  

“领导”新探--江苏宜兴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回访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