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自然班的科学博弈_科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自然班的科学博弈_科学论文

试论低年级自然课中的科学游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课中论文,自然论文,科学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低年级科学游戏的作用和任务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鲁迅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也曾指出,小孩生来好动,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陶行知先生及许多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可见,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他们对周围的自然事物充满好奇,渴望认识周围的自然世界。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如果将观察、实验、制作、探究等科学活动融在游戏之中,使儿童在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充满乐趣,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的科学游戏,是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科学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将主动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科学活动。它的作用、任务及其基本特征简述如下:

(一)科学游戏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

从生理角度来看,游戏能提高儿童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使他们的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促进大脑发育。从心理角度而言,游戏能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游戏能帮助儿童逐步学会认识自然事物的科学方法,帮助理解教材,能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使他们能保持饱满的情绪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各种科学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科学志趣。

科学游戏大多是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许多游戏还必须在同学们共同参与协作下才能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养成团结友爱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科学游戏的主要任务

1.配合其他教育形式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科学启蒙教育。

2.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守纪律、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3.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锻炼认识自然事物和综合应用的各种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促进智力的发展。

以上几项任务是紧密联系的,是以第一项任务为纲并始终贯穿在整个低年级自然教学的总过程中,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科学游戏的基本特征

科学游戏具备教育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个好的科学游戏,它的教育功能很多。如通过游戏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可以向学生进行无神论、破除迷信、实事求是的教育;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应用科学知识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具有的意义方面的教育;以及结合执行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守纪律的教育;等等。

一个好的科学游戏,无论是从内容上或形式上都应该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游戏的情节、内容、形式要与低年级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状态相适应,必须充满趣味性。也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才有吸引力。加强趣味性可以采取增加竞争因素,加强故事情节,制造矛盾,设计逆向思维问题,开展探密活动等,尽可能采取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给学生创造施展才智的机会。

组织科学游戏要讲究突出科学性,这是与其他游戏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在组织或创编科学游戏之前,教师先要充分理解教材,明确游戏的教学目标。在开展科学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地传授科学知识,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性认识获得科学知识,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正确地描述认识的过程。

综上所述,科学游戏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的应用,既要充会体现出低年级自然学科的教学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这样才能使教与学的过程充满趣味;既要在组织开展科学游戏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游戏的真正的主人。片面强调传授科学知识,忽视游戏的趣味性或片面强调游戏的趣味,以玩代学都是不可取的。

二、科学游戏的教法和组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低年级自然科学游戏的教学法是以整体设计为基础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其他各种教法进行实施的。游戏的教法通常是按教学的进程一环扣一环有序地进行的,或根据教学需要穿插在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之中。有的要边讲边玩,有的要边玩边讲,有的要先讲后玩,有的是先玩后讲,有的要分解成若干个小游戏然后再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大游戏,还有的要等游戏中暴露出问题后再教学。每个设计者和施教者都有自己的习惯,在运用过程中都可能会逐步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法。只要合理,教学效果好,都可以按自己的设计意图大胆尝试。

低年级自然教材中的游戏课很多,如《你怎么知道》、《不同和相同》、《分一分》、《玩石头》、《影子》、《土“电话”》、《磁铁游戏》、《沉和浮》……还有许多课中有着丰富的可供创编游戏的内容,如《它有哪几部分》中把一个物体的几个主要部分进行分解的游戏、比谁能讲出四季各自最多特征的游戏、模仿动物形态动作的表演等等。

低年级自然课中的科学游戏可以按功能、目的、用途、形式、场地等进行分类。下面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激趣游戏是为满足儿童心理需求和导入新课而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学习新知识方面,有利于尽快揭示课题。如《影子》,一上课就通过表演手影游戏,既有趣又很快地导入新课教学,激趣作用十分明显。

操作性游戏和制作性游戏区别在于前者是利用器具进行操作,后者是利用材料进行组装或制作,游戏的目的因而也就有所不同。

探究性游戏是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观察、实验、探究、思考问题,初步学会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要开展好游戏教学的关键在于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尽管科学游戏的种类比较多,有着各自突出的个性特征,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科学游戏在组织工作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共性,掌握这些共性,对于创编和组织开展好游戏教学都十分必要。

要组织好科学游戏,需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游戏的本质特征,遵循低年级自然教学的一般规律,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设计教学结构

每一个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因此,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提出全面、具体、准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制定出游戏教学的具体目标。用教育的观点具体分析游戏的对象,明确游戏对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有哪些帮助,或游戏对教学中的某一环节将会产生哪些作用,然后才选择游戏的形式,精心设计游戏的方法、过程,使游戏确实成为教学整体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使游戏与自然教学结合更加紧密,才能发挥出游戏的特殊教育作用。如《分一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不同和相同》、《玩石头》等课后,具备了对几个物体进行比较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分类的知识,在教学中组织实施“比一比谁分得最好”、“谁发现分东西的办法最多”等的竞赛性游戏,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二)合理安排游戏开展的时机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有的课需要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激趣,以便及时地揭示课题,引入学习新知识的教学,如《影子》、《摩擦起电》;有的课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边玩边探究,从玩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如《沉与浮》、《小电珠》;有的课则需要先通过传授新知识,然后才组织学生以所学的新知识为基础展开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达到巩固、扩展知识的教学效果,如《平衡》;有的课是在教学将要结束时利用游戏巩固知识或通过游戏结束教学过程。根据上述情况,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对开展游戏的时机作出合理的安排,不同的课,不同的游戏进行游戏的时机都不同,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预先作好安排,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精心准备游戏的教学具

大多数科学游戏需要使用教学具,如组装小水轮用的软木塞、塑料片、铁架;捆支架用的小木棒和橡筋务;搭纸架用的各种纸张支撑物和作为重物的小木块;等等。准备在游戏中作为演示的教具应让学生都能看清楚,因而教具也要求做得足够大,并且颜色要尽可能鲜明些;作为学生操作使用的玩具应牢固美观,安全卫生,并尽量使每一组的器材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明显和相一致,这才有利于学生展开竞赛,进行讨论、反馈交流等的活动顺利进行。还可以鼓励学生按要求自带或自制简单的游戏器具,如《小电珠》一课中的小电珠、电池、一小段电线;《做个不倒翁》自带制作工具和材料,这对于达到教育目的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制定适当的游戏规则

制定游戏的规则既要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好科学活动的需要。游戏的规则通常包括要求学生听到教师同意开始活动的命令之后才能进行游戏,听到暂停或结束的命令后立即停止活动。另外,进行科学规范操作训练的一些要求也可采用游戏的规则来布置。制定游戏的规则还包括开展各种科学活动对学生的各种具体要求。

游戏的规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宜定得太繁,应当简明并且容易执行。在游戏中执行规则或指导时还要尽量注意少干扰学生的活动,尽可能使学生的游戏保持连续。

(五)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组织科学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包括如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如何尽可能地使学生自行获得科学知识两个方面。

指导学生进行游戏时教师应该先进清楚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有必要时还需讲解游戏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和器具的名称以及使用的方法,并予以适当的演示。只有让全体学生都明白了做什么科学游戏,怎样做游戏,才能在游戏中进行各种的科学活动,获取知识。必要时教师也可以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

在指导学生学习和获取科学知识方面,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和能力都很有限的现状,根据学生在进行游戏开展科学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启发他们的思维,教给他们具体参与科学活动的方法,纠正错误,尽量使学生在科学游戏活动中由浅渐深地获取新知识。例如《平衡》一课,在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平衡架和平衡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先玩使平衡尺平衡的游戏,在知道什么样是属于平衡或不平衡的情形之后,才进一步组织更高要求的科学游戏,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发现更新更多的使平衡尺平衡的方法。

(六)教师要善于运用组织游戏的语言

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以及开展科学活动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有趣,是否具有鼓动性,是否有条理。教师组织游戏时语言应尽可能儿童化,如给每一个游戏取一个好听的恰当的名称,多采取儿童喜欢的比喻性的语言,如“我给妈妈打电话”、“小猫钓鱼”(磁铁游戏);多采用鼓动性的语言,如“比一比,看谁最聪明,最爱动脑筋”、“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还可以多采用“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玩一玩”等引导性的语言,促使儿童多动脑,敢动手大胆参与游戏活动。组织游戏的语言运用恰到好处,能很快地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游戏更加向往,更加投入。

(七)适时结束游戏并认真总结

游戏一般不宜进行太长久,也不宜反复。控制的原则是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获得了知识而感到满足时予以结束较为适当。游戏进行太长久,学生的兴趣下降,注意力涣散,甚至会出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反常现象;游戏进行的时间如果太短,多数学生在科学游戏刚开始不久兴趣正高涨而还没获得应有的结果,这也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游戏结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游戏开展的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评判,以表扬在游戏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有条件的可以奖励一些学习文具或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在使用器材的游戏结束后还要安排学生整理学玩具,这既是自然教学也是科学游戏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的一项有教育意义的具体措施,应尽量使游戏善始善终。

低年级自然课中的科学游戏种类很多,在组织工作方面,它们尽管有着许多共性,这对于掌握组织游戏的基本方法提供了便利。但各个游戏都存在着各自的个性,不同的组织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所选择游戏形式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

总而言之,所有的科学游戏在自然教学中的应用,都不能脱离教材,不能脱离与其他教学形式的配合。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应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更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发挥游戏的特殊教育功能,讲求实效,努力使科学游戏为满足低年级自然教学服务,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标签:;  ;  ;  

浅谈低年级自然班的科学博弈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