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材整合的原则与方法论文_吴伟平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人德育课课程体系。几门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某些内容的编写未能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对德育课程某些理论的学习达不到良好的预期效果,而每周两节的有限课时也让老师难以深挖教材、进行课外拓展、综合探究。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整合成为广大德育教师的选择。

一、整合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进行教材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堆砌、拼凑课程内容,需要考虑教材的完整性,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基础,遵循以下原则:

1.保持知识模块的完整性,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和依据,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素材和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进行教材整合时,既要对教材进行整体性分析,又要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重新建构知识,保持每一目每一框每一节的相对独立性,体现知识模块的三维目标。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的内容时,围绕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单元主题,把第六课第一框和第七课第一框第二目(如下图所示)的内容整合成"当好国家公民"知识模块,按照知法、懂法、用法的内在逻辑关系,让学生从了解行为准则,到能澄清纪律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最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将法纪规范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的"我",要求不仅要树立法制观念,具有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做到依法律己。这样整合教材进行教学,在保持单元知识整体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主题学习,鲜明地体现了知、信、行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材的编者多从知识的深度出发编写教材内容,而职业

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而是原有认识与新知识互动的产物,是人际交往与合作的产物。认识是在思考和体验中通过主体的选择而逐步生成的,新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知识的量的积累,而是在打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简单的现象、事实起步,从情境中感知事件,产生情感,但是还不能找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规律,需要教师引导去全面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来整合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如讲授"矛盾观"的内容时,教材第一框阐述与矛盾有关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第二框阐述用对立统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要求,但其中又穿插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然后才阐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我们按照教材内容组织学习,则前后交又,凌乱无序,让人有点找不着北。对于习惯逐一认识事物的学生来说,容易引起他们认识上的混乱,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为了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我们按照"情境事实一哲学原理一方法论一情境事实"的次序重新编排,既符合认知要求,又可以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3.贴近学生的客观实际

德育课程具备思想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这要求德育教学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德育课的导思、导行功能。使学生感到德育课程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整合成为若干模块,如把《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第二课的内容整合成"求职与礼仪"模块,通过整合求职礼仪与生活礼仪中的仪容仪表、形体姿态、文明语言、交谈礼仪和网络礼仪部分内容,让学生能从求职面试的现实情景出发理解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把《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第三课整合成"消费与理财"模块,在做消费调查的基础上,走访银行理财经理,借助网络平台,探究多种理财方式,制定合乎自身实际的"理财计划书",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讲解中可设计"走进一带一路"模块,让学生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讲授"我国的外交政策"时可设置学生讲坛,让学生讨论我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可模拟新闻发布会场景就某一个问题提出学生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将课本知识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整合,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的教育功能。

二、整合中职德育课教材的方法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整合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整合教材内容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 整合雷同或相似的教材内容,化零为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教学内容,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第四目"善用合同办事"与第十二课签订合同求保障的内容是相似的,教学中可以围绕"职场学法"主题整合这两部分的内容,创设"中职毕业生找工作签劳动协议"和"与客户下订单"两个职场工作情境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又如《哲学与人生》第二课第二框行动必须遵循规律和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内容是相似的,教学中可将"把握规律,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作为专题整合教材,进行阐述。不同的课程教材之间同样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如《职业生涯规划》与《哲学与人生》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内容,《职业道德与法律》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关于企业的论述。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应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合起来化零为整,进行主题或专题式讲解,该详细讲解的就详细讲解,可以略讲的就一带而过,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删除已显陈旧的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德育课教材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时代性与政策性。时代变化了,政策变动

了,教材的内容也会因此而改动或删减。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为反映十九大的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对原教材十三课、十四课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如删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部分内容、删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等部分内容,增加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十九大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学生能把握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新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愿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这些新内容,没有必要因循守旧,再补充删除的内容,故意拓宽、拓展教材,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来的表述,这样反而会画蛇添足,浪费时间,增加了教材难度。

对于陈旧的内容,或因政策变动而修改的内容,我们必须谨慎处理,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而是把握得越准越好。

3.补充合适的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德育教材的编写总会有滞后性,也存在某些观点表述不完整的情况;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适时地补充教材内容,以体现教材思想理论的时代性特征与旺盛生命力。

如果教材主张观点表述不完整时,需要我们适时地补充教材,如讲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容时,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是什么,改革的内容和措施有哪些并没有交代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花功夫进行补充、讲解。

如果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时代要求时,需要我们及时地补充教材,如"个人所得税"内容的教学,新个税法出台后,要补充新税率表以及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如教授"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的内容时,要把实施的《民法总则》中关于胎儿继承权、限制民事能力调整为8岁、特别法人、虚拟财产的保护、监护人新规定等亮点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去,让法律知识的讲解贴近实际。

如果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时,也需要我们巧妙地补充教材。如现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欠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学生现在安全意识淡薄,网络聊天保护意识差,随便拍摄同学隐私上传网络的现象比较泛滥,他们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而不自知,加强学生的这方面教育势在必行,补充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守法意识。

英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它们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构成了它的基本内涵。这说明教材只有成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时,只有满足特定学习情境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才具有课程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充当教材与情境、教材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协调者,学会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科学、熟练地驾驭教材,让教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试行方案)2012.10

[2]陈春辉《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沪),2015.10B.38-41

[3]张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2上.23~24

[4]于世华《当代教育科学》2015.17.17-21

论文作者:吴伟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中职德育课教材整合的原则与方法论文_吴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