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论文_杨瑞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论文_杨瑞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河南 开封 475300)

【摘要】 目的:分析围术期护理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应用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给予两组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1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78.95%。结论:围术期护理用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76-02

急性肠套叠指的是婴幼儿部分体内肠管以及肠系膜蠕动出现异常,环肌出现持续痉挛而导致的一类肠梗阻疾病[1]。手术治疗是应对该病症的主要方法,在手术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儿早日恢复。本研究主要分析围术期护理用于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护理中的效果,下文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参与研究,所有患儿通过体格检查、B超检查以及腹部X光检查确诊为小儿急性肠套叠。将所有患儿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平均为(1.8±1.1)岁,其中29例为回结型,7例为小肠型,1例并发肠穿孔,1例发生肠坏死;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平均为(1.7±0.9)岁,其中,27例为回结型,8例为小肠型,1例并发肠穿孔,2例发生肠坏死。两组患儿均没有手术各类禁忌症。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选择常规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选择围手术期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1.2.1.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儿家属简单介绍医院的环境,详细介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各类知识,安抚患儿的哭闹,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向患儿家属讲解手术的具体方法、预期效果,让患儿家属了解手术治疗对患儿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治疗的依从度。密切观察患儿各项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对患儿意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如有需要,连接心电监护仪以及血样监护仪。静脉留置针要合理选择,开放静脉通路,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预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2发热、胃肠减压护理:术前叮嘱患儿家属不能给患儿进食,做好胃肠减压,适当选择胃管,保证插管时轻柔的动作,防止鼻咽部黏膜受损,固定好胃管,保持通畅。选择物理方法帮助患儿降温,发热严重选择降温药物,体温低于38.5℃才可以进行手术。

1.2.2术后护理

1.2.2.1静脉输液护理:手术结束后大部分患儿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水电解质不平衡,所以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要做好输液护理,保持体液平衡,确保静脉输液通畅,补液保持全量,一天内均匀滴入,如有必要,选择输液泵进行输液,对患儿尿量进行密切观察,记录好出入量,依旧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预防。

1.2.2.2手术切口护理:对于切口敷料要保证定时更换,使敷料保持持续的干燥以及清洁,如果护理人员发现患儿尿液浸湿敷料,则需要马上更换。将腹部借助腹带进行包扎,避免切口裂开。如果患儿哭闹严重,经胃管选择10%水合氯醛注入以镇静,也可以肌内注射复方氯丙嗪。对腹部切口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患儿排气以及排便情况。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费用。另外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选择%表示,χ2用来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选择(x-±s)表示,t用来完成检验。P若小于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情况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1±2.4)天,对照组为(9.8±3.1)天;观察组住院费用为(3871±362)元,对照组为(4826±317)元;观察组有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有4例,发生率为10.53%。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22例,对照组17例;观察组比较满意16例,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没有不满意患儿,对照组有8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8.9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对患儿的健康会构成较大威胁,而且起病迅速、病情复杂,2岁以下婴幼儿是小儿急性肠套叠主要发病人群,其中月龄4~8个月的婴幼儿最常出现,肥胖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体重婴幼儿[2]。病毒感染、季节变化、腹泻、饮食等都可能导致肠蠕动紊乱而发生急性肠套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便、阵发性腹痛、呕吐、哭闹,部分患儿右上腹部可触及包块[3]。通常就诊患儿如果处于早期,可以选择空气灌肠法进行治疗,如果肠套叠发生时间过长,必须立刻实施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度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以保障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用于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护理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恢复,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雪萍.5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138-1139.

[2]杨惠君.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及护理[J].西南军医,2012,14(3):536-537.

[3]章晓华.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65例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97-98.

论文作者:杨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论文_杨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