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民生报道的语言运用论文_黎琪

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民生报道的语言运用论文_黎琪

阳江广播电视台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 要: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担负着重要作用。他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以适应电视的不断发展。为此,本文简要论述民生报道中新闻记者语言表达的相关内容,从现场观察与组织语言、出镜记者的评述以及现场情景描述还原新闻现场的三大方面阐述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民生报道的语言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语言;评述;现场

广播电视新闻在其走过的十几年时间里,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闻中不仅有新闻主播对新闻的报道与评述,其中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也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缺一不可的要素之一,尤其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成为常态报道行为。优秀的出镜记者是能够恰当准确地进行现场语言表达,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特定的新闻现场,采用与之相协调的语言风格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的记者。就目前来看,出镜记者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语言表达样式单一、即语言运用能力欠佳等问题亟待解决。

1 现场观察与组织语言

1.1 案头工作是现场出镜语言表述的保障

所谓案头工作是采访前的准备,这里包括新闻背景的了解、材料的准备等等,但是,突发新闻没有更多准备的时间,需要记者通过现场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采访拿到第一手材料,所谓全面就是现场所有元素齐备的采访。例如:车祸现场,需要详细地了解事发地,位置、路线、路段。第一现场的实时情况,现场的当事人、目击者、救援者、交警、路政人员、医护人员等等。

1.2 术语与新闻的真实性

所谓现场新闻它的真实性源于记者现场亲历、亲闻并跟随新闻的发生发展全过程,现场的还原,一段有紧张的救援镜头的出像就因为“术语”不明而被作为空镜使用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没有了记者亲临现场的画面,这条新闻就减色了不少。

2 出镜记者的评述

现场评述:是指记者在采访现场面对镜头直接交代、播报、评论新闻事实报道方式。现场评述的意义在于,结合现场进行事实的评述,可以使采访现场的各种信息通过记者的口语、动作、亲为的活动直接呈现给观众。比事后加配解说和演播室播报更生动、直接、真实。

3 现场情景描述还原新闻现场

现场情景描述是记者在报道主题下,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现场的周围环境、现场人物、现场事件的成因、现场氛围等所进行的实际描述,现场情景的描述使用的是观察描述法,对新闻现场实际存在的实物、人物、场景进行“复制”式描述方法,但是,很多记者在实际出镜时,会出现语塞现象,看着现场却张不开嘴,即使开口说话,也是语言不够流畅,说说停停,在围观者面前显得十分尴尬,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都是由于观察不细,现场把控不够稳定,心理素质不强和行业术语的缺失导致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出镜记者的情态要符合现场情境

有的记者十分注重现场的镜前状态,因此,在出像时表情忸怩,语调甜腻、感情虚假,和身后的新闻背景极不搭配、不和谐。央视的白岩松、张泉灵等著名主持人,无论是在什么现场报道时,都以真实的情感,关注新闻事态的发展变化;2008年5月14日,著名主持人赵普坐在演播室里,报道一位在大地震的现场抢救伤员的护士长时,了解到这位护士长在自己的孩子也被埋在倒塌的校舍内音信全无的情况下,还依然忙碌在抢救伤员的第一线,在说完“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播到这里时赵普禁不住潸然泪下。这种情感是真实的,在播报时有两处停顿,在调整完状态时又开始播报,笔者认为这个状态就把握得十分准确,有观众这样说“:我们需要这样的主播,新闻也是有感情的!”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出像的报道中,要把精神状态、语速、眼神等元素和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气氛融为一体;新闻现场不是拍戏,记者在现场搔首弄姿,故作姿态会惹人反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非语言的使用,虽然有时的出像做导语、或做为转场、或做简短的评述,但是,在你的意识里,你不是在串场,这里也绝不是舞台。非语言里包括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和服饰语言等四种语言,但是,他们传递的信息,不是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所能替代的,而且它对有声语言起着强化或削减的作用,有时,观众会从记者的面部表情中就可以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记者的脸部表情中眼神是最重要的,关爱、疑问、惊诧、激动、同情……一系列复杂的情绪都可以通过眼神传达出去。但是,面部表情的丰富性、复杂性、多义性要求记者在报道时,还是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准确、恰当地使用和把握。除了面部表情外,出镜记者的手势、站姿、演示动作等体态语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2 出镜记者要讲求现场的语言节奏

除此之外,电视出像记者作为在现场的新闻事件的见证人,除了把握好现场出像的语言凝练、精准,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等技巧外,还要特别注重新闻语言的口语化,尽量使句式短小、简单,表述要灵活,停顿自如,在报道提纲的统领下,新闻的叙事结构的逻辑顺序不必拘泥于已有的语句安排,几乎很少或没有必要交代换面中已知的信息,根据上下情景的转换也顺势转换报道内容,观众在信息接受上也不会产生歧义。

此外,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出像时语言的掌控要有极强烈的给予感和交流意识,在真实的新闻现场背景下,出镜记者面对镜头,手持话筒,交流意识要贯穿报道始终。但是电视出镜记者也切记,我们说,常规状态下,电视记者出镜是表述那些画面无法表达的部分,既不能利用出镜长篇大论,或表情夸张、表演型、脸谱化的出镜,也不能面无表情、自言自语,只问不听,忽视采访对象的回答,更不能表情僵硬、机械背稿、一板一眼。因此,出像记者手持话筒,面对镜头的状态,应该是在事实清楚、逻辑严谨、字音清晰、语言流畅、表情自如、直述顺序符合视听习惯的状态,才更符合电视新闻记者出像的工作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台传播信息的窗口,其现场口述与评述是现场报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进一步交代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以及描述现场情景,以便反映现场,为接下来的报道营造气氛。电视记者利用电视的优势,选择在事发地,通过准确、细致的观察,把现场的画面不好展示的新闻要素,用现场表述、评说的形式表达给观众,是记者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新闻报道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薛强.试论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新闻传播.2014

[2] 王倩.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4

[3] 张玫.论民生新闻的镜头语言[J].新闻战线.2015

论文作者:黎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民生报道的语言运用论文_黎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