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_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论文

发挥区域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_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论文

发挥区域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势论文,区域论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潜力

东北区域包括辽、吉、黑三省和内蒙东四盟(市),全区土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9%;1995年底,城乡人口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6%;国民生产总值6394亿元,占全国的11%。建国四十多年来,东北地区在粮食、能源、主要工业原材料、重大技术装备、财政积累和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一五”期间,东北是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承担基地之一,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东北地区与全国其它经济区域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改造振兴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

(1)区位优势。东北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既沿海又沿边,毗邻日、韩、朝、俄、蒙等国,与环渤海经济区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密度较高,现代化运输方式比较齐全,建成了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沿海港口为门户、民航、管道运输相配合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经济基础优势。东北地区农业基础雄厚,全区拥有全国20%耕地、40%森林、人均占有耕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铁矿、煤炭、石油、森林、可开发的土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即以冶金(鞍钢、本钢等)、机械(沈阳股份机床有限公司、东北输变电集团、三大动力电力设备制造集团等)、汽车(一汽集团)、化工(吉化、盘锦乙稀等)、能源(东电、辽河油田、东四矿等)为支柱的重工业产业群。

(3)高度城市化和科技人才优势。东北大中城市集中,城市间距离较近;产业关联密切,工业聚集程度高;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密集,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都拥有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强大,素质较高。

目前,东北地区面临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东北工业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视察东北,江泽民总书记在长春就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1995年8月,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问题,决定将辽宁作为“九五”老工业基地的试点。会议指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重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增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及技术含量。改造调整的立足点要放在自力更生、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点上,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国家对黑龙江、吉林等老工业城市的投入不断加大。这表明,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

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国家产业政策向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及支柱产业倾斜,资源性产品价格的逐步理顺,使以重化工为主导、以资源型产业为基础的东北地区经济在全国区域分工和市场环境方面得到逐步改善,并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日趋国际化、区域化,东北亚地区已呈现出国际合作的趋势,为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国际资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东北地区在“九五”改造振兴和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面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一是国有经济成份比重大,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在过去传统计划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经济管理体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缺乏竞争意识,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还不适应。二是传统产业比重大,骨干企业多数技术改造滞后,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开发能力弱,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是资源型产业比重大,面临着资源衰退、接替产业发展滞后的隐忧。四是部分新建项目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尚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观念,切实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方面,从调整生产关系上加大改革力度,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加快体制转型,使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方式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生产力,并把发展重心转移到利用现有基础、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挖潜革新改造,实现集约化经营。

二、“八五”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

调整改造的初步成效和经验

“八五”期间,国家加强了六个老工业城市(其中包括沈阳和哈尔滨市)技术改造工作,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的基础和优势,通过编制规划,组织咨询评估,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积极扶持一批重点改造项目,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逐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实力和活力,以企业技术进步促进老工业城市振兴。根据这个思路,国家对六个老工业城市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扶植政策,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产业和产品结构有所调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重点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如辽宁市场适销名牌产品比重由“七五”末的20%左右提高到“八五”末的43%。

(2)系统地改造了一部分企业,使得一批大中型骨干国有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发展后劲。如哈尔滨市注重发挥实力雄厚的军工企业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加强“军转民”步伐。例如一度陷入困境的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开发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开始出现生机和活力。

(3)抢救改造了一批老企业,补偿了历史欠帐。

(4)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利用外资改造了一批老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例如近年来从欧美、日、韩等国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与大的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提高了技术改造起点。

为了做好老工业城市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工作,通过多次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其比较好的做法是:

(1)坚持市场导向,认真做好规划,确保规划在动态优化中滚动实施。为确保技术改造规划的可行性,这方面主要注意了以下三点:一是技术改造规则是以省市总体规划为依托,与省市发展目标、布局和城市功能相结合。二是搞好规划的咨询评估,即聘国内专家,站在全国宏观角度,从全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政策出发,尽量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结合地域资源等经济优势,帮助省市选择支柱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三是根据国内市场变化,对既定规划进行动态优化,适时调整产业布局和项目内容,滚动实施,提高项目的成功率,确保阶段性目标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2)以形成新的区域经济格局为目标,突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3)积极拓展技改投融资渠道。老工业城市为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各老工业基地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把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作为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手段,并探索采取股份制、中中联合、中外合资、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加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拓展了投融资金渠道,使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4)坚持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探索技术改造与改革、改组、加强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这段时期,老工业基地重视以技术改造增量投入,启动、带动存量结构的优化,发挥整体联动效应。近二、三年来,以改造推动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以改革促进企业的技术,提高技术改造的效益。如东电集团公司以股份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整个集团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制改革的步伐,促进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同时,注重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工作,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该公司资产总额58.7亿元,已成为中国输变电行业最大的集团公司。

“八五”期间,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九五”老工业城市技术改造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受体制和机制等因素影响,产业趋同化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多数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负债率较高,缺乏自有改造、自我发展能力。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三是增量投入与存量调整结合得不够好,一些地方和企业还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扩大生产能力,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四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要有个过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致使有的投资项目效益不佳,资金营运效率不高。五是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八五”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和技改投资比重中银行贷款的比重均比“七五”下降;财政贴息、差别利率、税收减免等政策性调控手段力度较弱。对一批带动作用强、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缺乏足够的政策性资金投入和必要的投资引导。

三、对“九五”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九五”期间,老工业基地改造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九五”老工业基地调整结构、改造振兴要抓住机遇,在国际大背影响中瞄准路子,在全国大背景中找准位置,在区域大背景中选准增长点,在历史大背景中加快步子。

(1)应进一步明确“九五”推动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现状、潜在优势和当今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应立足于现有基础,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改造增量投入的牵动作用,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科学管理(“三改一加强”)整体推进,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搞好国有经济为目标,突出重点,择优扶强,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从有利于存量资产流动与重组、有利于企业优胜劣汰、有利于形成兼并破产机制的角度,进一步优化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结构,发挥技术改造增量投入对存量资产调整、优化的推动作用,确立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区域分工格局的战略地位。

(2)按照生产力布局的科学规律,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加强规划的宏观导向作用。国家有关经济综合部门应站在全国宏观角度,帮助东北各省区做好“九五”经济发展和改造调整规划,避免产业趋同化。目前,一些省市的规划经过较长时间研究和酝酿,做出的规划比较切合实际,符合全国的产业布局。如长春市,根据自己的经济资源、人才集中的优势,把汽车及配套工业、粮食深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九五”支柱产业支持,突出了重点。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把经济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

(3)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和贷款力度,建立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稳定的资金渠道。在国家政策和规划指导下,应调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方面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要保持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专项贷款每年递增,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老工业基地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的比例;进一步搞好利用外资改造现在企业和技术引进工作,在技术改造现汇贷款的安排上,对老工业基地“九五”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予以积极支持。

(4)发挥老工业基地技术、管理人才众多、素质高的优势,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建立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是,逐步建立起企业技术进步机制,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技术进步,才能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实力。

为此,应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活动,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宏观政策导向上,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划、计划、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关系,加速科学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专利技术,组织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进行工业化试验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推动社会技术创新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讲理想比贡献、专利发明等活动;企业应用足用好现有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提足折旧、提足开发费用,逐步建立起市场、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

(5)增强技术改造投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重点项目质量管理。在促进企业逐步作为技术进步投资主体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集中资金,保证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各地区应注重运用规划、贷款规模、财政贴息、差别利率、担保、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经济手段,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项目中后期管理,对重点项目加强协调服务和跟踪管理,使在建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尽快竣工投产;对已竣工投产项目,帮助解决铺底流动资金和各种生产条件,促其尽快达产达效,发挥投资效益,并做好重大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标签:;  ;  ;  ;  ;  

发挥区域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_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