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公园;景观建设;
一、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城市生态建设理念的一个深度扩展,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通过对城市径流,自然降水以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统一归置来进行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新配置,进行生态城市的构建。通过人工环境来对自然水源进行二次处理,既能够解决城市的积水、内涝等现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蓄水、储水,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同时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对建筑、道路、绿地、水体等设计加入绿色可循环理念,让城市应对雨洪时具有如海绵一样的良好“弹性”调节,达到对雨水的科学、全面控制,实现雨水自然式积蓄、渗透、净化、再利用。
图1-1 海绵城市的理念
传统的城市,未考虑雨水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重点强调了“排”的概念。传统城市只是利用雨水口、雨水管道和管渠、雨水泵站等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快速排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道路不透水路面的增多,盲目的开发使得雨水无法及时的下渗和利用,造成了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的频繁发生。海绵城市,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对于维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列表比较传统城市与海绵城市的特点: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复兴河公园景观工程中的运用
(一)项目概况
依据海绵城市理念所要求的“渗、滞、蓄、净、用、排”的应用思路。复兴河公园建造生态植草沟690平方米,生态洼地236平方米,雨水花园面积4521平方米,道路透水铺装面积约23161平方米,蓄水模块容积3560立方米。同时复兴河公园利用蓄水模块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系统,最终接入绿化浇灌给水灌溉系统管网中并与中水浇灌系统切换使用。达到缓解城市内涝,对丰富的雨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的效果。
(二)设计理念及构架
1、设计理念
通过科学计算并融入富有活力的动线将项目归纳为,在人文城市、植物多样化、生态水系统的三个系统相互穿插联系的前提下,保持复兴河公园的线性特性,强化东西向的自然多元联系主线。流线系统大致分为四条线性:城市林荫大道,动线广场绿道以及河滨步道;铁路直道。建立连接与贯穿城市的绿色廊道;一个都市绿色清洁自然城市避难所;提高周围城市环境价值;防洪和水资源科学管理典范。
2、设计构架
复兴河公园景观工程整体软景面积135582㎡,硬质铺装面积39821㎡,配套建筑面积1097㎡。其中包括花树景观步道、雨水花园、特色廊架、亲水广场和台阶、生态浮岛、景观铁路桥、景观木栈道、亲水平台、城市阳台、绿色铁路步道、运动场地、法桐步道、泵站、小型活动场地及设施等。
3、海绵城市理念在复兴河公园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3.1、设计依据及目标
复兴河公园景观工程依据《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新加坡雨洪管理系统导测》进行设计,以便实现雨水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当传统模式径流量30m3/s时,采用传统开发模式后外排水量30m3/s;在同样的基础上,采用海绵城市模式进行开发,外排水量可有效的控制在15m3/s。新八大里地区设计调蓄容积25000m3,设计降雨量(80%控制率降雨量30.4mm),汇水面积137ha,综合净流系数0.6。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当调蓄容积为25000m3时,新八大里地区80%降雨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海绵城市设计要求。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在复兴河公园新建区域内提升调蓄容积,缓解相邻开发地块(新八大里一至五里)及相邻城市道路(沐江道)调蓄压力,保证新八大里区域海绵城市指标。
3.2、实施策略
“渗”透无声,涵养水源。公园地面采用透水铺装,其中透水混凝土园路面积2309平方米,占总铺装面积的5.57%;透水砖面积20852平方米,占总铺装面积的50.26%;绿地面积134332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6.4%。公园通过透水铺装及绿地的大面积应用,完成小雨时的雨水下渗收集,直接补充地下水;暴雨时雨水下渗,也能有效的缓解周边市政道路排水压力。
“滞”缓径流,减排压力。滞留的主要目的是延缓大暴雨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公园内设置了雨水花园(面积4521平方米)、生态洼地(236平方米)、植草沟(690平方米)三种滞留方式。同时公园为了缓解市政路雨水压力,将邻近沐江道道路雨水通过横截沟与公园内植草沟相连,使得道路雨水进入公园植草沟内,达到缓解道路雨水排水压力的作用。
“蓄”水万千,合理调控。公园内利用地形高差堆坡处理,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并汇集于雨水花园内,通过下渗,储存于雨水花园下的蓄水模块(3560立方米)将公园内的雨水进行有效储蓄,以达到缓解城市内涝和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
“净”化水质,再生利用。公园内雨水花园下设置了无纺布和多层碎石等过滤介质,使得雨水通过过滤介质过滤。同时土壤的渗透、植被、绿地系统等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最终达到去除雨水中的杂质,使雨水达到再利用的技术指标要求。
“用”之于园,反哺城市。公园内雨水经过土壤渗滤净化、植物缓冲净化之后的雨水,对于净化后的雨水直接用于智能绿化灌溉系统的二次利用。通过“蓄”把水尽量还给公园,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公园。
“排”网交错,减少内涝。公园内竖向与海绵设施相结合,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经过雨水花园、下洼绿地、最终储存于雨水模块,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绿地饱和后多余的部分就经公园内排水管线,排入市政管网。
复兴河公园景观一期工程,本年度经历多场大雨均未出现积水情况,蓄水模块收集净化的雨水通过自动灌溉系统进行了雨水的二次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整体项目建设切实落实了“高标准海绵城市公园”的建设理念。
五、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公园能促进自然水的有效排放,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社序,浅析园林绿地中海錦城市的建设[J].中国园艺文摘,2016,(8):91-92.
[2]李义,浅读园林植物在海錦域市建设的作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7):44.
[3]季冬兰,孟勇,杨念东等海绵域市建設的思考——以武汉园林绿地建设为例[J].新建筑.2016,(3):138-141.
论文作者:翟丽江 王海山 王勇 李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公园论文; 景观论文; 内涝论文; 大里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