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论文_丘赞

谈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论文_丘赞

丘赞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镇平中学 514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79-02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和关键,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通过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中快乐地学习。本文拟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我是如何成功地进行课堂导入的。

1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选择一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的问题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探究的心扉。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师生同时计算682、932、1022、992来导入新课,教师口算,学生笔算,结果总是老师领先。然后再让学生随便报一个两位数的平方,结果老师对答如流。“真奇怪!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说出结果?”这引起了学生的奇妙感,产生了疑问,进而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引起了兴趣。此时教师把话题一转,“欲知奥妙,得从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开始。”学生一个个睁大好奇的双眼,期待老师的讲解。

2 类比思考——导入课堂

我们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有可比性。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再来学习新知识。以这种方式导入课堂,学生会觉得简单有趣,充满信心。

以教学“分式的约分”为例,上课先让学生观察:

回忆: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

思考: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

先通过分数约分的实例,唤起对分数约分概念的回忆,为类比分式的约分打下基础,后面的过程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只需辅之引导,分数和分式在概念和运算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质的区别,由数到字母就是质的飞跃。

3 猜想质疑——导入课堂

高斯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以猜想质疑导入课堂,可引导学生不停地向纵深探索、推理。

在“垂径定理”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图1

如图1: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1)图1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试猜想图1中存在哪些等量关系?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有的猜想是,有的认为是还有的认为是AM=BM等等,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引导探索——导入课堂

引,即启思的意思,导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疏通和指引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是该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的基本形式。以引导探索的方式导入课堂,可以把那些抽象、枯燥的知识提炼成一个探究课题,调动学生去探索、调查、思考、验证。

在教“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1)让学生举出一些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列表描点法画出图象;

(2)观察所画出的一次函数的图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3)学生再画一些一次函数的图象,验证得出的结论;

(4)在学生认识一次函数图象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如何简单地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5)研究y=kx+b的图象,引导学生分类讨论y随x如何变化;

(6)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就这样,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体验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掌握了不完全归纳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个性品质。

5 交流合作——导入课堂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诚然,交流合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导入课堂的方法。

如图2,例如,一轮船在港口A测得小岛S在北偏东75。方向,向正东航行至灯塔B,在B处发现小岛S在东北方向,若港口A距离小岛S为200海里,求港口A与灯塔B的距离。

图2

在教学这道例题时,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根据方向角画图。画完图,却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此题的解决方法由于有悖于以前常用的方法,学生感觉有些难度。于是我抓住时机给出了下面四个小问题让他们讨论,然后全班学生进一步交流:

(1)图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三角形?

(2)解斜三角形的通法是什么?

(3)在这个斜三角形中总共可作几条高?

(4)作哪条高构造的直角三角形可顺利准确地求出AB的长?

一出现上面四个问题,学生兴奋异常,思维活跃,画的画,算的算,议的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讨论、交流。教师作为参与者,也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最后学生终于惊喜地发现:过点B向AS作高和过点S向AB所在的直线作高,都因为无法准确地求解而宣告失败,只有过点A向SB所在的直线作高才能顺利求解,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可见,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预示着一个成功的45分钟;一个能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事探究性活动的课堂导入,必将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课堂也将充盈着春天般的生命活力。

论文作者:丘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谈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论文_丘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