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席萨日古拉论文_席萨日古拉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席萨日古拉论文_席萨日古拉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90 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分析优质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可以显著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更好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地令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和普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临床护理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调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疾病的恢复时间是十分长的,因此,由于长时间的恢复治疗,不仅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而且对患者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质量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情况。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来说,护理人员只关心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一概不问。因此传统的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也是不大明显。对于优质护理模式来说,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十分注重,它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视。刚好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因此定期的采取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够使患者更好、平稳地度过恢复期。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90 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在观察组中,患者年龄阶段在 48-79 岁之间,平均年龄(59.2±5.7) 岁,罹患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等。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阶段在 48-78 岁之间,平均年龄(58.9±5.4)岁,罹患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等。两组患者既往体健,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心内科重症、急症,病情相对趋于平稳。排除严重心肾功能损害患者,排除罹患恶性肿瘤患者,排除精神障碍不能合作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疾病种类等临床一般资料不具备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充分对患者现有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长期慢性病影响下,患者很容易出现消极、恐惧、抑郁、焦虑等影响病情进展的不良情绪。要针对患者所担忧的内容,采取针对性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及周围情况对于患者的心理影响[1]。 ②生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疾病进展及生理指征变化,如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者,需要充分关注患者营养情况及胃肠道疾病预防,预防便秘等,定期进行护理按摩,常规预防压疮等发生,做好口腔护理或相关健康宣教,规避坠床、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及风险发生。③环境护理。管理好病室卫生,于床头设置防滑倒标语,避免出现地面湿滑现象造成跌倒风险增大,注重病室环境整洁卫生、安静舒适,充分保证患者休息质量,做好温度湿度、消毒保洁管理等控制。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最低 0 分,最高 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护理质量越好。60 分以下为不满意,60-89 分为满意,9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4、统计方法。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利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 ± s )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 t 和 x2检 验,当 P<0.05 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进行临床护理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比见表.

三、讨 论

如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国民生产水平的大力提高,因此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显然,传统的护理模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还可以缓解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优质护理模式是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患者心理、生理各方面实施的综合模式。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可缓解其负面情绪,缩短其疾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同时也可降低医院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护患、 医患关系的积极发展。对于优质护理来说,他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对基础护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十分注重。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更加需要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还能够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广泛推广。

心血管患者多为危急重症,然而内科也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变化快,风险性大,这也增加了护理难度,对护理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旨在从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出发,为患者考虑,以此来满足患者在不同层面上的护理需求,具体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等各方面的要求 [1]。在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是内科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过程中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因此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临床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具备着一定特殊性,护理难度较大、护理风险较高、护理工作压力大是常见问题,尤其此类疾病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是临床诸多科室中压力较大、护患纠纷率较高的一类科室。在注重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细节护理的今天,临床医疗需要不断趋向人文关怀,特别心血管内科患者长期在慢性病干预下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可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及水准,可以有助于更好为患者塑造良好环境,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优质护理模式在人文方面出发,从患者角度考虑,尊重患者并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特点,进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干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全方面、多方位关注到患者心生理特点,结合患者现有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采取个性化护理。

本次研究报道所述,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而为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进行一阶段治疗及护理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证明了此类模式,可以更好取得患者配合与理解,充分提高护理人文性,优化原有护理操作,弥补原有护理过程中对人文、细节方面关怀不足之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通过此类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护理过程中细节问题,进而规避护患纠纷的风险,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丽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1(6):13.

[2] 程丽萍,严长勇.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5(20):19.

[3] 史姗姗,蔡君.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22(15)40.

论文作者:席萨日古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席萨日古拉论文_席萨日古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