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怀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学研究始于图书馆学问题,问题是图书馆学认识发生机制的核心,而怀疑则是提出问题的一个必要前提。纵观图书馆学发展史,许多图书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是同怀疑密切相关的。只要人们对图书馆学的探索不停止,科学怀疑也就不会停止。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图书馆学(研究)史,就是一部图书馆学的科学怀疑史。因此,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深入探讨图书馆学研究中怀疑的发生机理、特点、类型、地位和功能等,对于人们有效地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推动图书馆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怀疑”释义
“怀疑”一般是指“疑惑”、“不很相信”、“猜测”[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怀疑”是指“对传统学说、观念和已有理论的琢磨、推敲和疑问。是一种认识的契机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一怀疑的结果常常是否定的,但是否定本身包含着肯定的因素”,“科学的怀疑作为一种方法,是探索和发展真理的重要条件”[2]。
2 怀疑发生的条件和机理
尽管怀疑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必然现象,但怀疑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促成了怀疑的发生和发展。
2.1 原有理论与新的实践(事实)相矛盾
原有理论是在当时的实践环境(背景知识、实践、事实等)中产生的,但随时间的变化,新的实践(包括理论研究的实践等)与当时的实践有许多不同,而新的实践产生的新认识与原有理论发生矛盾。于是研究者对原有理论产生疑惑,怀疑便随之发生。如关于图书馆学学科性质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图书馆学是社会科学,但随时间的推移,图书馆学的客观实际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学体系结构不断伸展扩张,趋向于综合化;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综合化;图书馆实际应用综合化等。于是有人据此对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科学)表示怀疑,认为图书馆学正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不是社会科学,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3]。
2.2 新思想本身不完善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有人提出了某种新思想、新观点。但因这种新思想、新观点并不完善,自然会引起他人怀疑,并提出一些补充、完善新思想的设想、看法。如关于“要素说”的完善,就是通过杜定友对陶述先的“三要素”的怀疑,继而刘国钧对杜定友“三要素”的怀疑来完成的(最后形成“五要素说”)[4]。
2.3 思维方式不同
人们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认识所产生的观点、理论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用封闭式思维考察图书馆,寻找图书馆的本质,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整理”、“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等。但用开放式思维考察图书馆的人就对上述“对象说”表示怀疑,认为上述“对象说”并未揭示出图书馆本质,应代之以“交流说”(“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认为图书馆是以文献(或知识、文献信息)与社会进行交流的机构。思维方式不同,认识结果必然相异,思维主体(研究者)之间的相互怀疑也就成为必然[5]。
2.4 哲学观点不同
图书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它总是在某种哲学观点指导下进行的。在解决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时,特别是对图书馆学研究现状进行评论时,由于研究者的哲学观点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结论,于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观点的怀疑便自然产生。如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并指出应转向“发展战略研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理论”并未脱离实践,不能让基础理论研究结果处处指导具体实践,盲目“转向”,其结果造成基础理论研究陷入低谷,“战略研究”并未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部也未找准),因此怀疑“理论与实践脱节”观点的正确性。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解不同,相互怀疑也是必然的。[6-7]
2.5 研究方法不同
研究方法是推动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工具。科学方法也是进行图书馆学研究的必要手段。但是,对同一对象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当某人用某种方法研究图书馆(学)从而得出一种结论时,而另一人用另外一种方法研究图书馆(学),则得出另一种结论。于是后者对前者得出的结论表示怀疑。如有人用哲学方法研究图书馆学对象,就得出“矛盾说”的观点,有的人则认为“矛盾说”并未寻求到图书馆的本质,他用数学的方法寻找图书馆的本质,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对“矛盾说”表示怀疑。[8-9]
2.6 研究角度不同
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会从不同角度研究图书馆。即使同一时代,对图书馆的观察、研究的角度也往往因人而异。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得到的结论就不会完全相同,甚至出现观点、见解上的两极对立,于是研究者之间对对方的看法表示怀疑。如有人提出要把图书馆学研究“从图书馆及其现有业务中解放出来”,“应转变图书馆研究的方向”,“应研究广泛复杂的情报需求”[10]。这是从宏观角度去研究图书馆学。但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有人指出“即使过去的研究停留在内部的组织工作和具体方法、内容上,也不能说研究的方向错了”,因为“图书馆研究总是不能脱离图书馆这个主体对象的”[12]。这实际上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图书馆学。又如,有人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对象,认为其对象是“知识交流”,有人对此说表示怀疑,指出此说“未充分揭示图书馆内部活动的本质和机理,即忽视了知识组织的问题”。他从微观角度研究图书馆,认为“知识集合”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13]。
3 怀疑的特点
3.1 推敲性
推敲在此是指对原有学说、观念和理论的反复琢磨。推敲不仅是怀疑的认识起点,还贯穿于怀疑之始终。由上述怀疑发生机理可知,怀疑的对象是原有(传统)的学说、观念(点)、理论和方法。当研究者对怀疑的对象推敲时,发现有许多可疑之处,于是对怀疑对象提出怀疑。而在怀疑的过程中,不论是对对方的理论,还是对自己的不同看法,都始终在推敲。上述发生机理中的许多例子都说明了怀疑的推敲性存在。
3.2 疑惑性
疑惑在此是指对研究对象(原有理论等)不明白,不相信。研究者对原有理论经仔细推敲,感到不明白,且不相信,于是怀疑它们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同时相应地提出某些问题。此种疑惑是主体(研究者)和客体(原有理论、观点、方法等)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上述发生机理中的例子中都说明怀疑具有疑惑性。
3.3 批判性
批判在此是指研究者对原有理论的分析与否定。研究者经过对原有理论的反复推敲,认为有可疑之处并对其进行批判,提出自己的观点。研究者对原有理论推敲后,发现原有理论与客观事实不一致,于是开始怀疑原有理论的合理性,并指出其错误所在,说明研究者自己观点的合理性。综观建国50多年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争鸣历史,可以看出“对象说”建立的过程就是怀疑发生发展并引发争鸣的过程。[14]
3.4 创造性
创造在此是指提出新思想、新观念(点),建立新理论。既然研究者对原有理论表示怀疑并给予否定,那么,研究者就要提出自己正确的、合理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就会启动整个思维探索机制,调动全部有关主观知识,并快速输入有关客观知识,激起研究者回答、解决疑难问题的积极创造热情,竭力消除疑惑,因而表现出一种积极创造精神。纵观我国图书馆学发展史,每一种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无不是研究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其中大部分是在怀疑——争鸣的过程中形成的。
3.5 前沿性
前沿在此是指学术、学科的前端、最新领域。因为怀疑往往出现在图书馆学发展(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之中,而这“三点”正是图书馆学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最新领域。处于图书馆学前沿领域的探索活动,或带有猜测性、试探性特点,或带有经验性、描述性特点。具有不定性、易变性、不准确性等特点。因此,在图书馆学前沿领域,往往是假说林立,怀疑横生,争鸣频繁而激烈。在这个前沿领域,怀疑-争鸣,往往导致革命性新理论的发生和创立。如图书馆“有偿服务”理论的建立、“读者第一”思想的确立、“一馆两制”理论的创立,等等,就是在怀疑-争鸣中完成的,尽管仍有人对这些观点、理论产生怀疑。
3.6 开放性
开放在此是指用发散性、开放性思维进行科学研究。因为怀疑是对传统学说、观念和已有理论的推敲和疑问,其怀疑结果是否定原理论。研究者不人云亦云,因循前人观点,而是运用求异思维、开放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研究前人观点、理论。怀疑的开放性是很明显的。
3.7 工具性
工具在此是指人们在图书馆学研究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利用的事物(方法、技术等)。怀疑具有工具性,是说它是一种研究图书馆学的方式、方法。科学的怀疑作为一种方法,是探索和发展图书馆学的重要条件。人们研究图书馆(学),离不开怀疑这种科学方法。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具有解疑释惑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认识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图书馆学的发展(研究)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8 否定性
否定性在此是指怀疑的结果常常是对原有理论、观点、方法持反对意见。由上述可知,怀疑具有批判性、开放性,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研究者不人云亦云,不因袭他人观点,对原有理论采取否定态度,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理论。所以,“否定”实际上是图书馆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契机和突破口,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但是,否定本身包含着肯定的因素,表明否定者的观点。
4 怀疑的形态
在图书馆学发展中,大量存在的科学怀疑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复杂的,这决定了科学怀疑的形态具有多种类型。但不同的分类标准,怀疑又有不同的类型。
4.1 按怀疑的内容分
4.1.1 对概念的怀疑 如对“范式”概念的怀疑,有人认为图书馆学至今未形成“范式”,仍是前科学。但有人怀疑此概念,认为“范式”概念不适用于图书馆学。[15-18]
4.1.2 对观点的怀疑 如对“馆员第一”的怀疑,有人认为现在应从“读者第一”转变到“馆员第一”,有人则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读者第一’不可动摇”。[19-20]
4.1.3 对理论的怀疑 如有人将波谱尔的“世界3”理论移入图书馆学,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世界3”理论中有唯心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观点,不能作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21]
4.1.4 对方法的怀疑 如有人用移植方法将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等)移植到图书馆学中,形成许多分支学科(如“图书馆经济学”等)。有人则怀疑此做法,认为这是“生搬硬套”,无实际意义。
4.1.5 对技术的怀疑 如有人认为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图书馆就实现了现代化。有人怀疑此说法,认为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图书馆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4.2 按怀疑对象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位置分[22]
4.2.1 对研究热点的怀疑 研究热点是指大多数从业人员特别关注的热门话题。1980年以来,图书馆改革一直是图书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在研究图书馆改革中,近年来有人主张“图书馆产业化”(象企业一样全部实行有偿服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图书馆不能“产业化”。[23]
4.2.2 对研究焦点的怀疑 研究焦点是指热门话题的集中点,争论观点的交叉点。在“图书馆改革”这个热门话题中,起始于1980年初的“图书馆定额管理”就是研究焦点。有人认为,图书馆管理改革应实行定额管理,有人则对此怀疑,认为图书馆某些工作难以计量,定额指标不准确,定额方法不科学,并影响质量,对此持否定态度。[24]
4.2.3 对研究重点的怀疑 研究重点在此是指在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地位较重要,有多人进行长期而有效研究,且已产生较多论著的领域。据统计,我国1949-1995年间图书馆学研究重点有10个领域,其中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文献资源建设等是研究较长较多的重点。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在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因怀疑引起争鸣从而形成了多种“对象说”(据统计,至今约有五、六十种)。[25]
5 怀疑的地位和功能
如上所述,怀疑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科学认识活动,而且还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它以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原有理论的思考、推敲,产生疑惑,表示怀疑,提出问题,展开争鸣,从而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推动科学发展繁荣。所以,认真研究怀疑的地位和它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对正确认识怀疑、利用怀疑,使怀疑沿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1 怀疑是图书馆学认识(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图书馆学认识的发展过程来观察,怀疑是图书馆学认识活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人们认识图书馆的过程遵循“实践-认识(产生理论)-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因为实践(在此是指图书馆(研究)工作、活动等)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所以,人们从原来实践活动中得到的认识(形成理论)与新的实践活动总是相互矛盾的。实践和认识的矛盾是一对基本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促使人们怀疑已有的理论,提出新问题,回答新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理论,使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得到发展,即推动图书馆学向前发展。在人们认识图书馆本质(即寻找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当人们的眼光只盯着图书馆内部活动时,对图书馆实践的认识便是其组织要素,从“三要素”到“五要素”。当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读者对图书馆藏书利用情况引起人们关注,因为人们利用图书馆随社会发展而变化,馆藏文献总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这时人们认识到图书馆“藏”与“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怀疑“要素说”并未说明图书馆本质,而“藏与用”的矛盾可能是图书馆的本质,于是由怀疑“要素说”便产生了“矛盾说”。随着社会和图书馆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又发生变化,将图书馆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运用更抽象的语言来表述图书馆的本质,并伴随着怀疑-争鸣的频繁发生,产生了诸如“交流说”、“知识说”、“资源说”、“客观知识说”、“知识集合论”等“对象说”。尽管至今尚未寻找到真正的“对象”,但上述诸说一个比一个更接近图书馆本质。
5.2 怀疑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渗透于整个图书馆学认识(研究)发展过程
怀疑不仅是图书馆学认识(研究)活动中的重要的基本环节,而且它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渗透于整个图书馆学认识(研究)发展过程。因为,一种新观点、新理论的产生,往往首先从怀疑原有观点、理论开始。如上述,图书馆学认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是一对基本矛盾。怀疑便从矛盾出现时产生。此其一。其二,怀疑贯穿于新观点、新理论产生的全过程,是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方法,一种求异心理定势,渗透于新理论产生的每一个阶段,指导着新理论产生的各种行为。现将新理论产生过程图示如下。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怀疑作为新理论产生的极为关键的环节,它是产生问题的必要前提。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指导、运用并渗透于新理论产生的全过程。如图书馆“有偿服务”理论的建立、“一馆两制”理论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理论的建立、“图书情报一体化”理论的建立,等等,都是人们用怀疑的认识方法指导并贯穿其产生的始终的。
5.3 怀疑是产生问题的“孵化器”
问题是图书馆学认识(理论)发生机制的核心,而怀疑则是提出问题的必要前提,怀疑还是产生问题的“孵化器”。梁启超说,“夫学问之道,必有怀疑然后有新问题发生,有新问题发生然后有研究,有研究然后有新发明”。还说“天下无论大小学问,都发端于‘有问题’,若万事以‘不成问题’四字了之,那么,无所用其思索,无所用其研究,无所用其辩论,一切学问都拉倒了”[26]。梁先生的话足以说明“问题”在科学认识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但“问题”来源于怀疑,又因为怀疑产生于新实践与旧理论的矛盾,所以,“问题”是将“矛盾”置于怀疑这个“孵化器”中产生的。推敲、琢磨、思索、疑惑正是“孵化”“问题”的过程。
5.4 怀疑是科学认识发生发展的“催化剂”
由上述可知,科学认识(观点、理论等)发生、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实践→产生认识(理论)→新实践、新事实与旧理论矛盾→产生怀疑→提出疑惑、问题、假说→引发争鸣→产生新理论→经实践(实验)检验、理论确立。怀疑作为一种“催化剂”,能够催促科学认识(理论等)发生、发展、加速问题、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的进程。当怀疑产生后,问题假说随之发生,并引发争鸣,在争鸣过程中,怀疑可以激励热情,振奋精神,活跃思想、激发灵感,强化问题的解决,验证假说,完善新理论。吸引多人参与,加速问题的解决。图书馆“有偿服务”理论的建立,“一馆两制”理论的产生等都说明了怀疑的催化作用。
5.5 怀疑是科学理论进步的推进器
怀疑引发科学争论,科学争论以激烈竞争的形式,鞭策着科学家群体推进科学理性的进步,实现理论向具体真理的逼近。由怀疑引发的科学争论有助于启发思考,互相补充,克服偏见,去伪存真,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和发现真理,进而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争鸣历史就说明了怀疑在人们认识图书馆本质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5.6 解放思想,防止僵化
由上述可知,怀疑是一种开放性、发散性思维方式和求异心理活动,它在科学发现(展)中起着巨大的解放思想、防止绝对化和僵化的作用。怀疑者不人云亦云,不因袭别人之观点,敢于发表独到见解,发挥创造精神,反对教条和迷信(不迷信权威),通过怀疑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怀疑在科学发现中的思想解放作用。
5.7 完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一般说来,一种新理论学说刚刚创立时,并非十分完善,怀疑和批评意见对于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发现没有唯一的方法,怀疑和争论促使人们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去解疑释惑。采用最佳思路和最优化方法批判对方,解决问题,这就为通向和逼近真理确定了有效的方法论原则和体系。前述“要素说”的完善过程和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建立足以说明怀疑的这种功能。
6 科学怀疑的实施方略
科学认识中的怀疑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功能)使我们认识到怀疑的正确实施的重大意义。那么,如何正确地实施科学怀疑,则是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实际问题。
6.1 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怀疑的上述特点表明,它是围绕原有理论观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采用发散性、开放性、求异性的思维方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科学研究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种思维方式是实施怀疑的最优化的思维方式。
6.2 认真分析原有理论
怀疑是从分析原有理论开始的。科学的分析原有理论,才能找出原有理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才能提出疑惑之处,才能找出问题所在。
6.3 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怀疑的第一成果是提出问题。怀疑(否定)对方而不提出问题,不是科学的怀疑。只有提出问题并发表白己的见解,才能实现怀疑的目标。
6.4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是学术自由、平等竞争的表现。“百花齐放”是鉴别科学新事物(理论等)、解决科学问题、推进科学进步的有效手段。贯彻“双百”方针,就是要在学术领域里坚持科学无禁区、科学无顶峰、科学无偶像的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研究规范。使怀疑-争鸣在自由争辩、互相尊重、民主讨论、服从真理的健康学术氛围中进行。
7 实施科学怀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7-28]
7.1 坚持合理的科学怀疑,反对怀疑论(主义)
合理的科学怀疑就是遵守科学的怀疑性规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思想内容的深切兴趣”,承认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的存在。而怀疑论则否认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的存在,对思想内容“采取不动心立场。”
7.2 不能片面夸大怀疑的作用
应当在信仰的基础上怀疑,在怀疑和释疑中坚持信仰,适当保持二者之间的张力。
7.3 坚持辩证的否定,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怀疑不是空洞的否定。怀疑应当批判地继承现有认识成果,否定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肯定其中合理的东西,应持辩证否定的态度。要使怀疑植根于实践之中,把实践作为最终的裁决标准。
(来稿时间:20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