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8)07-0013-0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立场,引起海内外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虽然西方人士曾一度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不成体统,但是,当西方越来越多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深入挖掘西方体制中与生俱来的种种重大缺陷的时候,却发现世界主流体系中中国这个因素原来是这样的生气勃勃。中国近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并且以后又将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道路快速发展,不能说与中国的体制无关,因此,中国越来越成为西方人反观自己的重要参照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越来越有信心。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这里的关键词包括:坚定不移;深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民主是共产党人的旗帜,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抗日战争、获得解放战争的胜利,都高扬了民主的旗帜,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靠民主起家的。建设社会主义要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毫无疑问的。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就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基本内容。
当今时代,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更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一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要求民主的经济,它要求一切市场主体均应依法行事,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解决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经济难题,企业更要守法经营。没有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建立不起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健全法制、维护平等竞争的规则,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人,保障人权,要求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都必须有民主体制和民主制度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必须协调各方的利益,统筹社会经济的发展,要统筹,就必须坚持民主的规则,发扬民主的作风,健全民主的程序,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三是世界民主化的浪潮的冲击。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世界民主体制和民主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体制和民主制度也有很大的不同,诸如多党制、两党制、君主立宪制。民主理念、民主制度和民主体制等,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社会财富,不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终归有一些共同的民主理念、民主规则。例如,国家的组成成分、法律制度、民主选举的方式等,如果单就其形式而言,世界各国相通,是没有什么阶级性的。民主观念和民主体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探索的主要成果,民主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正呈现出蔓延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政治文化交流的道路越来越畅通。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影响,要求我们在全世界共同的民主理念和民主规则方面与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接轨,这是发展民主政治的机遇和动力。四是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必然要求。在当今我国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导地位的情况下,也出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各种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家联盟、行业协会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组织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大力发展民主政治,调动各方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坚定不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纲领和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为什么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概念,表明我们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更加积极。要深入理解和认识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有必要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5年间,政治体制改革的立足点主要是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作了著名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这个讲话强调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就是要从制度上防止爆发“文化大革命”。第二个阶段,从1986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是政治体制改革曲折前进的阶段。1986年下半年,邓小平特别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更多的是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讲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由于1988年人们担心放开物价而出现了抢购风潮,经济生活一度发生混乱,因此1988年下半年召开了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对经济生活进行治理整顿,即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从而延缓了政治体制改革进程,随后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进一步收缩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第三个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是更加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更加积极、更加谨慎、更加有序。
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着深刻的体制背景。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解决体制方面深层次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一是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早在1980年8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就十分尖锐地指出:“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3]“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4]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下放权力,解决好权力的合理配置问题。二是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相应的政治保证。尤其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这对于今后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现在的一些行政机关仍然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花费了许多纳税人的钱,吃着纳税人的饭,花着纳税人的钱,但是并不为纳税人办事,反而欺负纳税人,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就有很大困难。因此,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此项改革作了许多具体的安排,十分重要十分及时。其实,我们党的机关也有类似的情况。三是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党和国家的监督制约。强化监督就要发展民主,我们现在的监督制约机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对领导机关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还缺乏力度和相应的制度,要有效遏制人们十分痛恨的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权力的地方都需要有监督,权力越大的地方越需要重点监督,而且用权力监督权力更有监督效能,为此必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提出了许多有效措施。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5]这些,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为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为什么必须坚持这样的政治方向?因为前苏联的改革有惨痛的教训。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他祭出了一个“民主化、公开性”的魔鬼,可是他又没有能力支配这个魔鬼,最终被这个魔鬼给吞噬了。他公然放弃党的领导,放弃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大大削弱了中央的权威,导致社会混乱,经济倒退,失去人民的信任。前车可鉴,我们必须谨慎。
前苏联的失误告诉我们,发展民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民主本身也有局限性。民主有世界通行的内容,是世界公认的进步原则,但是,并不是说,有了民主的规则,国家就一定能够治理得非常好。有一位政治家说过,民主也是糟糕的制度,但还没有比它更好的制度。这是因为,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存在局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与自身的视野、认识能力有关,而且往往和自己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导致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局限性的基本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多数人的视野、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在涉及个人或者小团体利益的时候,一个人的认识往往受到自身利益的干扰,甚至为了自身和小团体的利益宁愿同意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或者因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自己的认识也往往被利益诉求所扭曲,固执己见,损害大局。这样,以局部利益和私利为基础确立起来的、尽管是少数服从多数作出的决定,就很难是科学的、正确的。这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局限性的重要根源。正因为如此,少数服从多数也只能是相对科学的原则,它并不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原则。“少数人理应服从多数,但又必须保障少数人的权利”[7]。
第一,民主的质量与参与者的素质、出于公心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不可能让全部选民都出于公心来决定问题,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来投票表决是符合民主规则的,再加上参与者的视野有限,很难保证通过民主途径就能够得到最圆满的结果。例如在选举过程中,把票投给自己熟悉的、关系亲近的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人,是符合选举规则的,这就不能保证把最优秀的人选举为领导者。因此,一般来说,民主选举可以保证最差的人选不上,但是并不能保证把素质最高的候选人选上。选举的质量是相对的。
第二,人们在参与公众事务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眼界的局限性,往往盲目参与。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和代表在参与选举或参与重大决策的活动中,对候选人的情况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某些重大决策的问题不可能都熟悉,这样,就会出现选举人对自己并不熟悉的候选人投赞成票或者反对票,就会参与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一些重大决策,就很难避免优秀的候选人落选或者决策失误的情况,这就降低了民主的质量。民主也会犯错误,民主不见得最有效率。
第三,民主的规则也容易被人扭曲、操纵。即使像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在每次大选期间,也总有政客违规操作,破坏公平选举的规则。德国有句谚语说,流氓、无赖也能够利用民主的规则成为政客。如果有人千方百计钻漏洞、弄虚作假,蛊惑宣传,甚至制造恐怖,就有可能愚弄选民,扭曲民意,操纵民意。德国在1933年3月有44%的选民拥护纳粹党,国会下院除社民党议员外,一致赞成给予希特勒独裁的权力,便是一个见证。
因此,发展民主需要共产党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这不仅因为我们的体制方面积累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我们同样要面对民主的局限性,处理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在发展民主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西方选举中普遍存在的金钱政治问题;如何降低竞争式的选举成本;如何一方面调动国民参与民主的积极性,又能够有序参与,防止可能出现的混乱,防止形势失控,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些,都是对我们党的领导能力的考验。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部署,对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举措,包括: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些举措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脉搏。我们相信,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这些部署,对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将会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8-03-20
标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