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刘涣峰

如何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刘涣峰

刘涣峰 安徽省濉溪县实验小学 安徽 濉溪 235100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改革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和听觉方面的信息资料。把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绚丽多姿。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2-02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已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了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机活泼。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结合平时语文教学实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感想。

一、运用多媒体,发挥学生主体性

主体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在教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的教育。它强调要真正赋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以释放他们潜在的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发展其个性与想象力,拓宽其创造性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性发展。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差。因此,在课堂中增加教学信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十分重要,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太呆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能将声音、图片、图像、文字、动画和影像等多种信息进行交互处理,形成集文、声、图、像于一体的极具吸引力的多媒体效果,能让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盎然地接受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不容易理解诗句意思,只有教师灌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发挥。但我们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长征》作背景音乐,同时出现红军翻五岭、走乌蒙。巧渡金沙江、飞跃大渡河、勇过大雪山、胜利大会师的剪缉影片,这样集音乐、影片于一体,使诗的形象得以充分展现,不用教师多解释,学生自然对英勇的红军油然而生敬意,诗句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运用当媒体,激活课堂气氛

当我们一味指责不少学生沉溺于游戏与电视中时,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学习天地课堂实在有些枯燥与乏味。当看到学生在教室里两跟发直或左顾右盼时,我们是否想过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上的确有点陈旧与单调。实践证明,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影视、音乐、游戏等有声有色的东西,因内容强烈刺激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人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从而自然主动地参与进去。因此,多媒体有着它不可比拟的优势。有了多媒体,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较容易地形成,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产生。

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形象主动地展现出小猴子掰玉米,扔玉米摘挑子,摘西瓜丢桃子,扔掉西瓜追小免,最后两手空空的画面。对于一年级学生,如果只让他们看挂图,只能保持很短时间的兴趣,有了动画以后,这些小朋友马上被牢牢地吸引住。接-来,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会两手空空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

三、运用当媒体,激发学生灵感

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较难的地方是不易理解的,丽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不太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多媒体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例如教学《田忌赛马》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以获胜的可能性,便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出示不同等级的马,然后再动画显示出马的调换。通过观察发现,这六种出场顺序只有一种能获胜,从而认识到孙膑的主意是建立在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同时,学生也能得到系统思想的训练。

四、运用多媒体,启迪学生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性思维则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曾弪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能融声、形、色为一体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课文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启迪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跳水》,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船长的孩子为追赶抢去他帽子的猴子丽爬上桅杆的动画,从动画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站在桅杆上的孩子,随时可掉下甲板摔死.学生们立即产生了救孩子的想法,这时教师问:你们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救孩子?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说出许多办法。最后,教师让学生们看屏幕,将自己的办法与船长的用开枪命令的办法进行比较、选择、经过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在当时特定情势下,只有船长的办法才是最佳的.管用的,其它办法都无济于事。

再如,指导学生写景的作文。这种作文是学生非常头痛的。在课堂上作指导,总觉得教师讲了许多,学生还是无法下笔。有了多媒体,指导起来就不再空洞了。比如让学生描写春天的景色,可以动画显示出小河的流水,河岸边的柳枝随风轻摇,花园里百花争艳,鸟儿自由地歌唱……这融声、形、色为一体,学生感到春天多么美呀!同时,学生还会想到更多的美景,想出各种优美的词句来描绘它。于是,学生写出的作文真是各有千秋。

五、运用多媒体,激发创造想象

茅盾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一切创造都伴随者想象。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观察是分不开的。多媒体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优越条件。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教师多媒体出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动画,接着乌鸦找到了水,可是由于乌鸦嘴大,瓶口小,水不多而喝不着水。此时,教师引导:乌鸦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教师提问后,又把乌鸦周围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想象。学生看到小石子,就会联想到它与水之间的关系,替乌鸦想出办法。

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这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谐和罪恶的文章。运用多媒体音像与动画劝他,学生可以看到:满天飞着雪花,风呼呼地刮着,骨瘦如柴的小女孩,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大街上卖火柴。学生可以感受到小女孩是多么可怜,立即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随着画面的逐步出示,学生的同情,心一步步加深,有的学生甚至掉下了眼泪。此时,教师利用产生的情感动力,让学生发挥想象,接续课文写下去:“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这样既能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办。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我坚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更深入的研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将会起到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张小川、邵桂芳、黄同愿著 2007年12月 第一版

2、《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编 阮新新 2006年12月 第一版

3、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出版

论文作者:刘涣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如何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刘涣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