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探讨论文_李志明

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探讨论文_李志明

中建鸿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0091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工民建的节能水平,对于建设企业来讲,为能够给居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在进行工民建工程结构设计时,运用合理的优化技术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措施

1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基础

对项目工程与结构进行设计之时,应当考虑多方面因素,其最终目标在于确保设计对象的基础功能与可靠安全性的条件下,使得设计达到最佳水平。而这其中要涉及项目结构的最优化内容。换句话水就是依靠数学方式,在全部设计方案当中,寻找可以符合预定要求目标的相应方案。

通过建筑理论研究结构设计优化方法能够了解到,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具体表现为两方面:①房屋项目部分结构优化设计;②房屋项目结构整体优化设计。而后者优化设计主要包含,屋盖方案设计优化、围护方案设计优化以及细部结构优化设计。另外还有就是造价分析、受力分析、以及布置选型等内容,施行的时候需要依照一定原则,且要与详细的项目情况结合分析,根据工民建经济效益目标展开结构设计优化。在设计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建筑师需要不断进行方法创新,研究出新型结构。进行结构设计之时,建筑师设计意图需要得到满足,需要设置满足要求的平面布局,保证对称性。而且要减少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之间差异,让建筑受水平荷载作用不会出现过强的扭转效应。对于竖直方向设置而言,需要保证在符合功能的条件下,使竖向承重构件得到最大程度贯通。为了有效降低结构分析与设计难度,节约经济投入,转化层需要减少使用频率。竖直刚度应当是渐变的,不可以是突变的,不然由于水平荷载作用,突变位置会出现应力集中问题,这对于抵抗水平动力荷载是非常不利的。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在开展工民建结构设计工作时,设计者比较重视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对设计者的要求比较高,设计者要明确工民建工程结构设计应用优化技术的重要性。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保证工民建工程结构更为美观,在具体的设计之中,不但要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其舒适度,还要运用优化技术,强化工民建工程的美观性,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美观需求。第二,从建筑工程结构特点来分析,工民建工程结构设计要结合具体的施工区域进行优化与设计,遵守因地制宜的优化设计原则,有目的性的进行工民建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并综合考虑环保因素,进而提升工民建工程结构的可靠性。第三,从用户的角度来分析,在开展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工作时,务必要将居民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能够因为追求经济效益,采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与设备。

3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对于如何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为了更好的确保建筑物的设计质量,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到:①确保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来讲,家畜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只有基础设计打好了,才能确保后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应该做好施工前的施工地质调查报告,综合考虑各种施工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气候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地质特征的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等,认真负责调查报告是可以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环境相吻合的。与此同时,还要在施工后期对建筑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个环节中建筑物的荷载与上部结构的分析是重中之重,随时对比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发现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沟通改进,确保方案合理性。②提高计算简图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另一个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就是通过简图简化建筑结构的精确计算,来明确建筑结构的物理受力情况和几何结构验算。也就是说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来提升建筑设计的安全质量,只有准确分析计算简图,才能省时省力的完成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工民建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

4.1结构体系的优化

现代建筑的功能和造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结构体系的优化主要是指在满足建筑功能及造型的要求,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来合理地节约工程造价。结构体系对造价的影响很大,应加强重视。应根据建筑功能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应选择比较规则的平面和立面方案,尽量避免或少出现平面及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布置。

4.2设计模型的优化

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需要建立合理的结构模型,后续设计工作围绕相应的模型体系来开展,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第一步就是结构模型的优化。模型优化在造型复杂的建筑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如何将复杂的造型简化提炼,并最终在结构分析软件中体现为结构构件。合理的结构模型是结构设计的关键,错误的结构模型必然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由电脑输出的计算数据更加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4.3计算参数的正确选取

结构模型中给出的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为分析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除了合理的结构方案、正确的计算假定外,正确填写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合理选取计算程序中的各项参数十分重要。计算参数的选取除满足国家规范外,还需特别注意地方规范及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4.4基础设计的优化

建筑结构中的基础是整个建筑的根本,基础需要承载所有上部建筑结构,并将相应的重量、受力分置于周边土地当中。一般情况下,工民建会采用桩基础的基础形式进行,较为常见的是灌注桩、预制桩2种。桩基础设计优化是指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包含材料用量、施工速度等。第一步应根据上部结构荷载结合地质条件,选取最合适的桩型。桩型确定后,应提高单桩承载力,如提高端部承载力、扩大桩身尺寸、提高桩周土体承载力等。布桩阶段应尽量利用桩身材料强度,使桩基础均匀受力,各桩受力接近桩基承载力。

4.5建筑、室内、结构协调的优化

结构设计时应保证工民建及室内的美观性、合理性。结构柱及剪力墙要与建筑平面功能保持一致,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结构柱及剪力墙的截面尺寸。结构梁的布置应尽量和建筑墙体同宽,结构梁比建筑墙宽时,应将结构梁向次要空间偏心,如厨房、卫生间等。商品住宅对建筑1层大厅的美观要求越来越严,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在大堂顶位置,应避免布置梁,无法避免时尽量将梁上反或减小梁的高度。

4.6设备、结构协调的优化

工民建中给排水、电气及暖通专业有很多管线。如果管线都在结构梁下,势必会影响净高。结构设计师需分析判断哪些管线可在结构梁留设套管。暖通专业的风管一般比较粗大,无法从结构梁内穿过,结构专业需配合暖通专业,风管上方的梁高应尽量减小,可适当加宽,满足承载力要求。

结束语:结构优化设计手段是涉及到非常多内容的,是较为复杂的,属于综合性决策问题。美观、施工便捷、安全、经济以及适用属于建筑项目优化设计的目标,实现这些方面的结合就可以收获最佳效果。因此,开展建筑设计实践之时,需要强化实践探索工作,减少经济成本,进而最大化经济效益,在确保降低经济成本与保证美观的条件下展开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任建阳.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65.

[2]王东辉.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探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8):263.

[3]何铧强,刘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227.

[4]雷建楼.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及其应用实践[J].河南科技,2016(07):90-91.

[5]李迎春.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223.

论文作者:李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探讨论文_李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