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理论检验_经济增长论文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导向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绩效

1979年之前,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很小,外商直接投资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很大变化,年平均的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约10%),利用外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更快。 利用外资促使出口增长的政策性导向十分明显,如规定外资企业外销比例、自筹流动资金比例和地区优惠政策等。出口导向使得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转向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是,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缺乏长期增长的潜力,也就是说,它只具有静态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的发展恐怕只会造成国内市场饱和、竞争加剧、投资低水平重复、对进口的高度依赖,以及国际收支逆差。

静态比较优势的理论渊源是古典经济学的国际分工理论,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绝对或相对的比较利益论、新古典理论如“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中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理论,它们都假定科技进步是外生的,只能通过购买而得到。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和引进外资必然会造成国际收支不断恶化。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及政策含义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提出发展的新思路,即在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下重新配置资源,使国际化和主导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科学技术条件和自身市场条件以及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它的理论基础是内生性科技进步因素。传统的产业优势理论建立在封闭经济的产业基础上,如著名的“配第—费雪—克拉克命题”,新的增长理论突破了这一限制,从而引起了一场产业优势理论的革命。由于将人力资本内生化,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产生了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收益递增,从而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和国际投资现象,这样也就克服了困扰着结构主义和发展经济学家的难题,像什么非均衡发展、“大跃进”、“大推进”等。

在二维量度体系中(图1所示)可以看到, 静态比较利益理论和产业优势理论具有内在的不可调和性,而开放体系中产业的动态化过程却有可能实现上述二者的优势互补。动态比较优势的实现条件是强调如何利用信息条件和优势,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符合全球经营策略,注重综合优势的发挥,如市场进入、技术扩散、产品和技术标准化、低成本的生产地,利用当地企业优势互补强化竞争优势,实现动态区位优势,它有可能与当地合作实现动态增长的优势。

静态动态

传统的产业优势

封闭 理论

古典的比较利益 动态比较优势

开放 和比较成本理论 理论

图1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其动态特征就是表现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不是强调单一的资源优势(如廉价劳动力)来发展符合既定国际分工体系下的产业部门(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的利益需要长期化,科技进步能够增加投资的收益,这是保持长期增长势头的源泉。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就是以国际产业投向为指导、以国际市场为依托,有序地、全方位地开放国内市场,针对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经营策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提高本国的产业发展水平。

(三)动态比较利益与代价

主导产业理论认为不同时期所选择的主导产业之间应该是互相关联的,前期的产业发展会形成后期产业升级的基础,起主导和桥梁的作用,产生最大利益。在工业化中期,主导产业和产品以机械和设备为主,因此选择重化工和实行替代进口也许会获得成功;转型时期的市场转换具有净收益或称余值增长,关键是要加快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促进科技知识与信息的交流。由于全球96%的研发活动都是在工业国家进行的,因此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和管理经验,实现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就成为了重要形式。

从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新生的比较优势角度看,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取得技术进步,通过“贸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可以实现动态比较利益。同时,国际竞争的压力也促进国内企业改善经营方式和实现规模经济。贸易条件的变化将取决于这些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跨国公司投资的负面影响则是在限制性商务惯例、转移定价等方面,一些投资(如资本密集型投资)利用了当地的优惠政策之后却没有提供许多就业机会,有时甚至不与当地经济发生关系而沦为“飞地”。因此,主导产业政策的选择性功能就起着很好的规范作用,使得利用外资和产业政策、提高本国工业总体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时又和市场的效率和扩大出口竞争能力以及宏观环境结合起来。

因此,一体化所具有的比较利益形成了一把“双刃剑”,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体化形成的利益(Re)和静态比较利益(R[,f] )的时间路径积分差围成了新的机会成本(如图2A、B和C区域)。

其中A〈0,因此进口冲击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会造成目前国内产业部门的生存危机,尤其是集中在那些对规模经济比较敏感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汽车、民用电子工业,而所有这些部门现在都是国有企业控制的,这些部门和地区隐性失业本来就比较严重,任何冲击造成的财政困难都会危及本身业已很脆弱的银行的安全,引起联锁反应,如需要支付企业更新设备、养老保险、破产企业的津贴和救济等。部分纯损失我们以A区表示, 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减少调整成本,如改革银行、企业和劳动制度。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调整将会越来越顺利和平稳(整体的调整成本是A+B),它最终将被一体化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所弥补,从长期来看,一体化促进效率大大提高,进口技术和资本设备提高生产力。C〉A+B 的源泉就是一体化所带来的灵活性、竞争性和比较优势,因此,潜在的利益远远大于短期调整费用。

经济要增长,产业要升级,对外要开放,三者不可或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节点就是要实行大型跨国企业的产业投资方向,利用外资实现规模收益递增,整合财政、金融、关税等手段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贸易”结构的升级。

标签:;  ;  ;  ;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理论检验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