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目标有多重要论文_庞杰

语文课,目标有多重要论文_庞杰

山东省威海市新苑学校 264200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不结合课标、文本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硬强扯,不科学、不合理;有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随意,“探到哪是那”。最近听了几节优质课,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究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统一。下面选择三位老师们所定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情况予以探析:

案例一

《邓稼先》教学目标:

1.运用拟小标题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意。

2.借助品读重点语句,理解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探析:此目标没有表述清楚,是需要学生会根据一则材料拟写一个标题呢,还是借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掌握文章的兴文结构。在具体的授课环节中,老师的教学目标放在了让学生拟写标题。但是标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字数也是有着不同要求的,况且本文本来就有小标题,却依然让学生重新写一个,导致这节课学生拟写的标题千差万别,老师陷入了僵局。

教学过程节选: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重新给第一个片段拟写一个标题吗?

学生没有回答。

老师:来试一试吧。

五分钟以后。

师:同学们写好了?

学生没有回答。

师:来,我们试一下。

生1:邓稼先生平。

生2:邓稼先的成就。

生3:当之无愧。

生4:永恒的骄傲。

师:同学们拟写得都很棒。

就这样,这节课学生拟写的标题千差万别,老师自己陷入僵局,没有指导,没有评价,最终只能草草收场。这节课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目标定得有失偏颇。如果目标是指导学生写简单的小标题,就要教给学生如何拟写标题,给予学生指导,比如押韵、对偶、排比等等手法的运用。如果本节课的目标不在拟写标题,而是通过小标题的形式来梳理文章结构,那么就没有必要让学生把整节课的精力放在拟写标题上,最终还是“不欢而散”。

案例二

《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关键语句的方法,感受云南歌会的“美妙有情”。

2.通过分析人物称呼,聆听作者“生命的颂歌”。

3.走进生活,感受生命之美。

探析:该教学目标相互包含,层次不清。

教学过程节选:

(1)老师用民歌(四首)欣赏导入。

(2)投影字词,学生齐读两次。质疑:一带而过的“走过场”,字词目标是否落实?字词的学习积累形式多样,诸如听写、说话(与文章相关的话,围绕词语创造一个情境等等),这些学习活动绝对具体、扎实、高效。

(3)朗读感知。

①学生自读课文:本文的层次结构?学生:分成四部分。质疑:学生回答看的资料书,老师也没有追问理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未落到实处,对本文的结构形式基本没有探究,因为学生不知所以然。更何况,《云南的歌会》的结构并不是散文结构的“典型”,“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的结构和特点”这一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恰当。即便非要定位目标,也应该探究本文行文思路的路径及其原因(特点及其效果)。

②你喜欢的场面描写?为什么?学生均从句子来谈。质疑:只见水滴,不见大海,没有语言的情感与形式的深入理解品味,与目标结合不紧。

③你喜欢的描写,说出理由。从中你发现沈从文散文什么风格?学生:写得生动;动词、形容词用得好;画面感强。质疑:与第2题有重复,且沈从文的散文风格是否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学生对“风格”是否本身就不清楚?就“不清楚”谈“不清楚”,是否越谈越不清楚?“散文风格”,这么大的问题。

④通过学习,你看到了怎样的云南风情画卷?学生:热爱唱歌;歌唱得好;唱歌与众不同。质疑:怎么只是“歌”?老师问得是否有些“绕”?学生回答是否没“往里走”?这样的话,目标3势必完成不了。目标定得过多,虽然“省时”,学习过程却流于肤浅、“形式”。

【案例三】

《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进民间文化,关注民俗的意义。

2.朗读感受美好。

3.通过场面朗读、感悟和情节分析,理解作者对云南民族的喜爱和赞美。

4.以本文为范本,学习写作方法,仿写体验。

5.学生谈收获。

质疑:第1目标是否有些大而远?第2、3目标是否可合二为一?学生谈收获是否也算是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节选:

师:这是一种生面别开的场面;

这是一场智慧的比拼;

只是一场高手的比拼;

……

老师问:老师写得咋样?

学生:好!

老师:老师写得好,是因为老师偷了一个懒,什么懒?

学生:摘录的原文语句词语。

老师:那就请默读“村寨传歌”部分,仿写。

例子:(投影)

这是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金满斗会”。

提示:(投影)

学会借用原文词句,紧紧扣住歌会。

学生仿写。

老师:(投影)

这是最热闹的金满斗会,这是精彩盛会。

质疑:就这么进入“贴标签”!“村寨传歌”部分是不是该品读一下,比如其场面描写,比如职业身份的介绍的目的是什么,这可是破译文章核心的密码。还有,本文的语言的学习,因为本文不像诸如《安塞腰鼓》那样的散文诗是诗化的语言,很生动有味,那么这种摘录原词句,表面上似乎变成了诗,有多大意思?仅仅是学生提取了信息而已。而且前面的目标里根本没有涉及语言的学习问题,是属于随便的“节外生枝”。

纵观以上案例,之所以“混乱”甚至“随心所欲”、没有效果,主要在于: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出了很大问题。二是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游离。教学目标是导航仪,亦像一个转轴,可以拉住学生的活动,不偏离方向,它决定了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还有,新课标强调“三维”,所以,具体课文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具有统摄性、引领性,具体、可操作。而且,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的完成途径,必须紧紧围着目标转。所以,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在备课之前一定要精心设置自己的教学目标。

论文作者:庞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  ;  ;  ;  ;  ;  ;  ;  

语文课,目标有多重要论文_庞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