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工作成果的隐蔽性_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经营者工作的成果无形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经营者论文,成果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经营者工作的成果具有无形性。所谓企业经营者工作的成果是指企业经营者获取和使用信息,从事各种职能管理工作或活动所得到的直接产品,是指未和其他主体的劳动相结合之前所形成的产品,这种产品是软性的、无形的、很难计量和考核的,而一般体力劳动、技术劳动的劳动成果则是有形的。

一、一般劳动、技术工作与管理性劳动的成果及相关职能的比较

一般体力劳动、技术工作与管理劳动的成果是通过其劳动职能(责)来完成的,通过对比研究(参见表1),可以看到经营者管理性劳动成果无形性的成因、特征和种种表现。

从表1可以看到一般体力劳动、技术工作、中低层次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工作职责、工作成果、工作依托的资本形态、工作媒介等方面的区别。具体来说,体力劳动者依托其体力、劳动技巧和机械力从事购买原料、进行机械加工和原材料的物质形态的转换,进行仓储、设备维修、运输、提供服务等,体力劳动者物质形态的转换工作,包括物质形态与结构、用途、使用价值、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体现为有形的过程和形态,其直接成果为再生产的中间产品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体力劳动是管理性和技术性劳动的最终体现者,其成果为企业的最终成果——有形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技术工作包括:发现新现象和事实,追求内在联系,预言规律产生的后果、作用和意义;科学成果应用可能性,追求最佳条件的系统工艺、新产品、新发明、产品设计、产品试制等工作。技术工作通过上述研究和开发的职能,去实现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创新和进步,其最终成果表现为专利报告、论文、专著、新发明、新产品、新模型、新工艺、新材料、设计书、专利、数据等等,因此也是有形的、容易测量的。一般管理工作和经营者的工作是经营管理工作的两种主要的分工方式。两者都属于脑力劳动并以信息为工作的媒介、加工对象和处理方式,因而体现出成果无形性。但由于工作职责的不同,其成果表现方式不同,其工作成果无形性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亦存在很大的差别。中低层次的管理者从工作职能来看,是经营者决策的分解、执行、实施、具体操作。具体可分解为:计划和预算;了解被授予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确定其所需进行的作业规程和专业知识,并提出政策建议;企业组织和人员配备;控制和解决问题。其直接成果为命令、指令、计划、决策、规范制度等;直接成果的质量高低来源于管理者的专业管理、知识、管理技能、职业道德和努力程度。经营者以创新能力、企业家信用、行为能力、风险态度等异质资本为依托,从事着战略决策工作,建立企业文化,激发和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和维护企业内外部人际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等工作,其工作的直接成果为战略决策、企业长远发展方向、企业精神、价值观、共同远景、企业文化等。经营者和中低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都具有无形性,但其内涵和外延截然不同。

表1 一般体力劳动、技术工作、一般管理性工作与经营者工作的职责、成果比较

根据上述分析,经营者工作成果的无形性,可描述为下述特征:(1)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却是客观存在,常常依附于一定具体职能;(2)其无形性成果拥有发挥其作用的独特内涵;(3)经营者拥有其工作依托的无形性资本形态,并且是其工作的长期积累;(4)很难加以直接考核;(5)能为下属和一般体力劳动接受为行为函数的决定性变量,并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6)企业经营者工作成果的效用具有状态依存性。下面将逐项加以进一步地论述。

二、经营者工作成果无形性的根源——信息是经营者工作的主要载体

信息是经营者工作主要载体,并在其工作中居支配性地位。经营者的所有职能工作都是通过信息来进行的,一切管理系统都要靠信息来维系,一切管理职能都是通过信息实现的。经营者工作就是通过信息这个载体来反应出其管理需要,体现出其意志、动机、行为和方法,并通过信息来促使和实现人员和物质进行合理的流动。从本质上来说,经营者工作的成果是信息流通的产物,其本身也属于信息的范畴,惟有通过信息,才能对能量和物质进行合理流通,而合理流通构成系统的要素功能集聚。

进一步地讲,管理系统在其变化和发展中,有着大量的不可逆过程,即熵增过程。它不仅总是伴随着对能量、物质更多无谓的消耗,也总是会使系统状态更加混乱,更加无序,管理系统是线性的非平衡系统。而信息作为管理系统中惟一的一种负熵流可以降低管理系统的熵增加趋势,使系统保持在一个低熵状态,以使整个企业和组织系统保持着持续的效率和有序,而信息降低熵产出的幅度需要遵循最小熵产生原理去形成管理的机制。因此,经营者的信息性工作符合管理系统续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应地其工作的成果无形性是其工作中内在的性质。

三、企业经营者的工作职责与无形性成果

企业经营者的工作职责,包括战略决策、塑造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文化、综合性的管理等;其无形性工作成果,包括战略决策、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长远发展方向等。较之于一般管理工作,其工作成果无形性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广泛、更彻底(参见表2)。

表2

经营者工作职责及其无形性成果

经营者工作职责无形性成果

 企业长远发展方向

 企业发展目标

经营工作和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决策

 企业经营思想

 企业宗旨

 企业精神

塑造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

 管理模式

综合性的工作

 管理氛围

 全体员工的进取精神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士气和创造能力

1.经营者工作成果无形性的内涵与实质

(1)企业文化的无形性。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存在于企业员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员工会自觉地按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这种作用是无法度量、计算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伦理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夺取战略胜利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通过企业中有形的载体(如企业有形资产、企业员工、产品)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企业的物质基础、物质优势和文化优势的最优组合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经营思想的无形性。企业经营思想,是指正确认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指导企业决策、贯彻企业方针、实现企业目标、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它是从企业长期的经营实践和市场竞争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企业共同的理念,这种理念也是一种群体意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思想的无形,就体现在其哲学性、思想性、群体意识性,但这种无形的因素表明了企业经营的重点及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期发展中起到决定的导向作用。例如,松下电器公司正是松下幸之助正确的经营思想,使得企业从难从严从1918年发展至今,而且经久不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思想如下:第一,企业是公有的,经营好企业是企业家的责任;第二,产业人的使命就像“自来水”那样,向消费者和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质量、性能优良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使物质不断丰富,使贫穷不断消除;第三,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但确保适当的利润则是义务——为了投资者,为了职工生活福利的改善,为了扩大再生产,为了回流社会;第四,造物之前先做人,重视人才培养;第五,经营者应从长计议,超越自己的任期;第六,经营者应率先垂范,先苦后乐,具有一切在我的觉悟;第七,经营者不应怨天尤人,而应认为社会是公道的,相信路就在脚下。

(3)企业宗旨的无形性。企业宗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作为无形性的成果,其作用和无形特征在于:第一,一种宗旨提供了一个标准,可以对问题作出反应,阐明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和非重要的;第二,企业宗旨作为一种有用的手段,“使雇员对目标和价值有共同的理解”(W·G·Ouchi,1990),从而使人们的活动相统一和协调;第三,能够表明企业的形象,而公司的形象也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形象,在具有高尚宗旨的企业工作会感到自己的道德也是高尚的;第四,企业宗旨的着眼点在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其真正执行意味着企业文化的发展;第五,企业宗旨意在企业保持和建立特色。上述特征表明企业宗旨其实质在于一种标准、手段、形象、关系和特色等较难以捕捉和观察的方面。

(4)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的无形性。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从本质上来看,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者从企业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的一系列重要的方针、计划、方案、策略、体制、模式、经营方向和范围,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向企业全局、面向企业全体人员,并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一种无形的企业资源,有的甚至难以用文字来描述。但它是企业经营者的核心工作职责,其成功与否需要长期的付诸实践才能得到验证。经营者的战略决策的目标(Strategy Target)、企业使命(Purpose)、宗旨(Mission)、共同远景(Shared Lision)、核心信仰(Core Ideology)、未来显像(Envisionde Future)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属于一种哲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伦理的、道德的范畴,但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激励着企业的全体员工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除此以外,管理氛围、企业员工的进取精神、士气、创造力等也都属于经营者工作无形性成果的范畴,这里不再加以详述。从企业经营者工作成果的内涵来看,经营者工作成果无形性的内涵较之于一般管理者更加丰富和全面,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性质。

2.企业经营者工作的直接成果属于一种无形的制度

在对经营者工作成果的无形性内涵做了深入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对经营者工作的直接成果进行准确的定位。严格地说,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直接成果属于一种无形的制度。作为无形的制度(非正式的或不成文的制度),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成果较之于正式的制度更加根深蒂固,更加深入人心,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因此也更加不易改变。同时相比较于一般管理工作来说,经营者的无形的制度性工作属于更高的层次,是保证经营方向、提供规则和环境的工作,是高级的、复杂的、方向性的工作,可以持久地发挥其作用并通过具体工作源源不断地产生效益;而一般管理工作、工人的劳动则属于相对低层次的工作,在经营者工作的框架内和导向性作用下持续不断地产生效益。

四、企业经营者工作的无形性成果与企业经营者无形资产

企业经营者工作的无形性成果,来自其工作资本依托形式——企业经营者无形性资产,经营者是否拥有无形性资产或拥有数量和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其工作无形性成果的性质。企业经营者无形资产,包括经营者信用、经营者的决策与战略决策能力、经营者创新行为、经营者信号显示机制、经营者心理内涉变量等。

1.企业经营者信用(Manager's credit)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信贷在实质上乃是为了企业家的购买力而进行的对购买力的创造”,这实际上需要凭借信用——“通过创造对于他的领导能力的信任”或“通过说服人们相信他们的计划的可取性”来说服银行家提供资金的融通。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信用是建立在人们对经营者领导能力、盈利能力和人格道德等因素的估计之上的。进而言之,信用是经营者维持企业运转,不断生产无形性成果的根本依据和保证,同时信用又是经营者无形性成果的积累,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经营者信用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家的道德人格(Character of Ethics);(2)企业家基本保证能力(Basic capacity),包括经济创收、实现效益能力,在一定期限和利率条件下的偿还欠贷能力和承担自然灾害、社会事故等风险的能力;(3)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Capacity of Management),包括领导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建立人际关系网络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建立和维护企业文化能力、激励约束下属能力、经营能力等。上述“三个C”的信用基础,是企业经营者异质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的根本依据和重要表现。经营者正是通过不断提高无形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地积累和使用异质资本,从而获得和建立经营者信用。(参见图1)

经营者信用有如下特征:(1)经营者的信用作为无形资产,属经营者的内涉变量,属于一种心理的、道德、伦理和生理的因素,并无法加以准确计量,具有无形性;(2)企业经营者的信用作为经营者异质资本的重要资产形式,决定着其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对经营者工作成果的对应作用关系);(3)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者的信用是随着其职能工作的演进及相应无形的成果的演进而不断扩张。(4)经营者的核心是能力而不是所有权。

2.企业经营者的“信号”机制

根据“信号”机制的内涵,经营者可以通过下面的信号来显示自己经营管理企业、生产合格和高质量无形成果的能力。这些信号有:(1)财富的占有,包括对动产(储蓄和有价证券)与不动产(房地产和实业)的占有,张维迎(1997)指出对物质财富和资产的占有具有可抵押性的特点,而这是人力资本所不具备的;(2)学历,在不具备物质资产时学历便成为人的决策能力的衡量尺度;(3)经历,经历作为经营者管理工作无形性成果的显示轨迹可以较客观地反应经营者的工作能力、领导作风、行为方式等;(4)产品价格(本企业产品在产品市场的价格);(5)经营者业绩;(6)经营者价格,经营者在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价格显示着经营者的内在价值,在比较完善、信号较完整准确的经理市场中是较客观、规范的信号;(7)声誉。

3.企业经营者决策与战略决策能力及相关内涉变量

企业通常面临着不完全的决策环境和决策进程。经营者在作出决策,特别是创新性决策时,一般对未来结果是不可知或要冒很大的风险。企业经营者的最优决策显现不连续、跳跃性位移,因而经营者的决策不可能追求最佳决策,而只能寻求满意解。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经营者决策的质量与经营者自身的爱好、经验、判断力、意志力、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气质、风险意识和对形势变化的整体把握等个人能力,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企业经营者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决策能力及其相关的品质,同样是经营者的无形资产。上述无形资产除了部分先天因素使然外,绝大多数来源于教育和实践,来源于经营者无形成果的长期积累和凝聚。

4.经营者创新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1)开拓新市场;(2)企业跨国投资,企业跨国投资包含产品市场拓展、技术转移,以及跨国投资企业管理经验的传播;(3)引进新技术、新设备;(4)企业内部结构重组。经营者创新行为,还包括熊彼特式的创新行为,即开发一种新的产品,创造新的工艺,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制度、模式,寻找新的原料来源等等,都体现着经营者的创新能力,是经营者的无形资产。

经营者无形资产,是经营者工作无形性成果的资本依托,是经营者具有报酬递增意义上的异质资本的重要体现,决定无形性成果的性质。同时经营者无形资产又是其无形性成果长期渐进积累的结果,两者互为前提并具有内在关联性。

五、企业经营者工作无形性成果的测量

1.间接定价理论与经营者工作无形性成果的衡量

科斯(1937)是第一个按照市场价格机制下交易费用的方法研究企业(以权力为特征)存在的人。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其不同之处表现为,在市场上资源配置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而对于市场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最明显的成本是去发现相关价格是什么,而企业作为一种间接定价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张五常(1983)改进和发展了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来取代产品市场,或用“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由于估价某产品或获得某产品的有关信息需要支付成本,通过对投入品代理者(Proxies for Inputs)进行估价的定价方式,其成本通常小于对产出物的直接定价。但是对代理者的定价并不能获得对产品定价那样充分的信息,其实质在于经营者工作作为代理生产要素,它是软性的、无形的,很难考核和计量的,其工作成果所隐含的信息并非是非常充分的。两种合约的选择,取决于对于经营者工作成果的直接定价能否弥补相应的信息不足造成的损失。杨小凯和黄有光(1993,1994)将这一问题继续深入下去,指出,由于作为中间投入,经营者工作的交易效率远远比用于生产最终产品劳动的交易效率为低,所以经营者工作成果是难以直接加以衡量和定价的,“主要从事难以捉摸的管理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及成果产出要花费极高的成本”(张维迎,1999),因此,经营者的工作成果即使可以加以测量和度量,其成本也是惊人的。这样,经营者工作成果是不可测的,需要进行间接定价,即通过使经营者获得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s)便体现了这一服务的间接价格。由此可见,经营者的工作成果,作为中间投入是企业取代市场而存在的主要理由,而剩余索取权制度则体现了经营者工作成果的难以测量性。

2.经营者工作成果的测量

在斯肖尔的视野中,经营者工作的成果与效果(组织绩效)是不可分的。他将评价组织绩效的不同标准及其应用分为:(1)目的与手段;(2)时间概念;(3)长期与短期;(4)“硬”标准与“软”标准。其中企业目的、长期指标、“软”指标是经营者工作无形性成果的种种描述。同时最高标准,即“组织在一个长期内以最佳方式使用其资源和机会以实现其正式目标的过程”起着战略性、导向性作用,是“从来不能衡量的”。而所谓的软指标如雇员士气、群体凝聚力、顾客忠诚感、公司自豪感、激励程度等,对于组织同样具有长远、深刻的影响,同样是“软性的”和难以衡量的。Paul S·Goodman认为企业有效性(提供给组织成员的机会的总和)模型,包括结构、运作、控制系统、开放系统、增长系统、鉴别系统和信息作用系统,其中信念作用系统、鉴别系统、控制系统作为经营者“软”的工作成果,可以用下列准则来解释和衡量(参见表3)。

表3 组织有效性、成果无形性与衡量准则

从表3中可以看出,Paul S·Goodman认为组织有效性是可测的,但衡量的准则却是一种定性的说明与描述。这就是说经营者工作的效果的测量是十分困难的,郁义鸿建立的组织评价标准,则显示组织目标、组织素质、组织有效性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参见图2)。组织绩效作为经营者工作无形性成果的表现,占据着组织评价系统的核心部分。但除了组织绩效是经营成果的外在表现,较易进行测量以外,组织有效性(经营者无形性成果的表现)则是由组织内部众多因素所决定,如果要进行测量的话,也很难量化,它更多体现为一种“软指标”,但它对于组织的有效运作起决定性的、更深刻的影响。

标签:;  ;  ;  ;  ;  ;  ;  ;  

企业管理者工作成果的隐蔽性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