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_贾冠楠,张金金

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_贾冠楠,张金金

青岛东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已有的养老居住形式俨然已不能完全符合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

目前,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与其他建筑有所不同,在城镇化背景下以“适老化”概念去进行建筑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师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如何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适老户型,通过住宅建筑的设施、细节等打造全面的适老环境及配套服务是建筑设计师追求的设计目标。

1、适老化建筑设计的内涵和意义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从建筑专业的视角来看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研究老年居住问题,实现其“老有所住、老有所养、老有所长、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现有养老设施在设计上依然存在设计理念陈旧、空间形式单一、细节处理粗糙等问题,虽然能够符合规范要求,但很难再有更多突破。

虽然老年人希望能在生活上得到子女的照顾,但是鉴于老年人与子女各方面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更倾向于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随着养老机构的逐步发展、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其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实现居家养老需要以良好的养老服务以及适老化的居住环境为基础。然而现存大多数的住宅都是为身体机能健全的人设计的,并没有考虑人们年老、身体机能下降后的居住需求。

住宅适老化设计和改造是在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参照老年人提工学数据进行设计、改造,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利度。居住地产适老化设计对缓解城市快速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的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我国老年居住建筑发展概况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而且过去对于老年人居住问题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导致当前在老年人居住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旧住宅难以进行适老化改造,新建住宅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需求,缺乏适合老年的室外活动空间,室内单元公共空间未考虑“适老化”等。老年居住建筑指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养老院和托老所等。老年住宅在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增加适合于老年人生活特点的辅助设施,活动空间,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适老性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适老性住宅一般选址要在环境质量优越,空气清新,周边配备齐全,交通便利,社区相对安静舒适的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老化社区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导则在路网结构上提出人车分流,机动车和老年的路线尽量减少交叉,电瓶车作为辅助设施,步行的路线强调空间节点的可识别性设施。老化社区的道路之所以区别于普通小区要加入适老化的概念,轮椅通过时保证路面的便捷性,道路排水系统满足是老化的原则。公共服务设施要设置周全,在小区中我们增加了针对老年人的综合医院、护士站、康复中心、诊所,健身类包括老年人的会所、休闲中心、娱乐场所,水疗中心等。文化设施包括剧场、多功能厅等。教育类设施包括老年大学、电脑教室、活动教室等。餐饮类设计中要提供专门公共餐厅、酒吧等。商业服务类增加适合老年人的日常服务设施,社区商业的设备也要结合适老化设计。另外,无障碍设计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适老住宅应该安排在地势较为平坦的住区核心部位,并结合社区服务设施进行布局。

4、适老性住宅建筑设计策略

作为建筑设计师,在地产开发中要进入项目策划环节中去,根据不同需求和人群寻找项目定位和开发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系统的器官和组织会出现老化现象,具体体现在感官机能退化、运动功能退化和神经系统退化等方面上,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变化对住区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感官机能退化尤其是视觉和听觉,对住区内的室内外标识系统和夜间照明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功能的退化。使得老年人上下楼梯越发吃力,门窗过重导致老年人开关门窗困难,老年人容易摔跤等。在进行住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楼层高度和门窗的灵活度等问题。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较习惯于规律的生活和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较难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这就要求住区环境较稳定。

住区中配建部分针对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既能满足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彼此生活的独立性,互不影响双方的生活,同时也方便老人和子女之间相互照顾。社区老年公寓的适老化设计以及统一化管理,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个较为安全、便利的居住生活环境。在老年公寓内,除考虑必要的无障碍设计外,将建设公共餐饮、就诊、健身、娱乐等配套设施。

在满足基本服务设施的基础上,住区应该增设一些专业化服务设旋或为专业化服务设旋提供空间可能。当前部分居民小区内虽然建有会所,但是并不具备上述照看老人的使用要求。需要一个可以起到为老年人提供接送、餐饮、健康检查、协助洗澡、帮助进行机能训练、组织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社区老人服务中心,可以承担上门护理、日托服务、短期入住的需求。这种社区内的老年服务设施可在近距离内满足老人的多种服务需求,能够保证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其小规模的建筑形式可给老人带来家庭式的护理氛围,老人既可以继续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够保持原有的社会交往活动,避免与社会隔离,也方便亲人看望和照顾。

5、结束语

老年人对于住房的需求正在增加,未来的老年居住建筑应该是多样化的,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社会养老机构和普通住宅老年改造化等多种居住模式应该相互补充。适老性住宅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心理学上的,有医学上的,有社会学上的。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多角度、多方位、更细微地研究设计,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使老年住宅产业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张伟,贾涛.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 (07).

[2]陈明立,杨风.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居住模式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07(07).

[3]米楠,蔡志超.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6 (18) .

作者简介:

贾冠楠(1989.02- ),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山东城市建筑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业,专科学历。现就职于青岛东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先后参与多项住宅、办公、医院、综合体等工程建筑设计工作。

张金金(1987.10- ),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毕业于山东城市建筑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业,专科学历。现就职于青岛东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先后参与多项住宅、办公、医院、综合体等工程建筑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贾冠楠,张金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_贾冠楠,张金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