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论文_李泉煌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论文_李泉煌

五华县城市规划设计室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有效解决城市水问题,提高城市对变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中需要这种理念,来净化城市环境。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通过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多种目标控制。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以及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实践构想

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设施,同时也要注重和传统的“刚性”设施相衔接。通过“绿色+ 灰色”的组合,建立完善的城市雨洪利用与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项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2.1 注重前期调查研究

把握城市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在于准确分析和掌握城市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降雨规律等自然特征,财政收入、产业结构等经济特征,人口数量、文化素养、功能定位等社会人文特征。通过对上述城市特征的分析,准确把握关键问题,科学制定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四大实施目标,并厘清目标的主次关系,满足目标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制定一套易于考核的评估指标体系。

2.2 多规合一

规划引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运营和维护等重要环节,涵盖建筑、道路、园林、市政、水利等相关专业。因此,不仅要有每一环节相对应的标准规范和适合各专业的专项规划,还应明确各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侧重点和合理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指标,使各规划均基于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对开发区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量化分析,识别风险区域位置和规模,划定蓝线、绿线和开发区域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保护和修复湿地、洪泛区等水敏感区域。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其中以文字描述型研究报告为基本形式的定性方法,由于简单易行、便于理解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偏离实际、规划内容难以落实和方法不够严谨等诸多缺点。相较于定性分析,基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虽比较客观,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较少使用,因为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料数据,其收集难度较大。比如处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末端的城市雨水工程规划设计,常在缺乏对场地开发前后用地性质、竖向、下垫面等条件分析的情况下,即按照规划道路初步确定城市雨水管道的走向、管径等。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现状条件在详规阶段只能对雨水管道做出局部的调整。实际工作中,总体规划一旦被批准通过,详规阶段对雨水管道的调整常常受限。同时,规划人员常会根据城市道路的级别,进行城市雨水干管和支管的总体布局。这种城市雨水工程布局模式缺乏对用地开发前后地表雨水产汇流量的定量评估,常会造成城市雨水工程的规模布局与用地开发强度之间的脱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各专项规划为总体规划提出要求和目标,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体现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关系,并统筹各专项规划。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用地规划和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之间缺少高效快速的反馈机制。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一般首先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确定城市用地布局,最后再辅以道路、绿地和市政设施等,确定城市用地布局时较少考虑下位专项规划。在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时,对城市道路、绿地和市政等的布局缺少对城市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的分析评估,常使地块开发强度与周围道路、绿地、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之间产生脱节。同时在规划方案的早期阶段,由于交通、景观等没有介入到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中,也就无法实行城市用地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相互结合的多方案比较。一旦城市总体规划体系初步确立,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很难在以后的施工建设阶段做出大的原则性调整。用地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脱节往往造成道路、绿地、市政等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被动结合的局面。

4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4.1 强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引领

在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资源配置、城市防洪排涝、水问题处理等工作具有紧密联系。在对城市规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引领工作,对海绵城市引起重视。在实际目标的落实中,要有效使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进行建设,通过这种理念的贯彻实施,更合理地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在最大限度上对城市原有河流、湖泊等水资源进行保护。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在城市规划中,积极融入生态保护、水系布局、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内容中;在具体应用中,要综合考虑相应区域的自然特征,考虑以往所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海绵城市理论中所提到的措施进行应用,确保在低影响状态下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保证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系规划、园林建设、城市综合排水系统进行衔接,以系统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4.2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问题的处理、洪涝灾害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应对变化的气候环境。因此可以通过在基础工作比较好的城市区域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来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民众真正感受到这种低影响开发理念的优点,通过社会的力量来支持海绵城市的建设,更有效的推广海绵城市理念。

4.3 最大限度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要建立在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有效维持原有生态系统对水问题的处理能力,有效保护城市原有河流、湿地等谁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城市水系统、道路规划、园林绿地规划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避免新开发系统对原有系统的破坏,要使新开发系统对遭到破坏的系统的恢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从原有系统保护、破坏系统修复、新系统建设三个方面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4 加强对项目总平面图审批过程把关

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在对相关建设的总平面图等相关设计文件进行审批时,或者在新建项目以及改建项目进行审批时,可以加入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评价指标,如雨水调蓄利用设施、透水铺装、雨水湿地等指标,通过审批等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来推动其应用,以此来有效解决城市水问题,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5结论

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下,各国环保意识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技术日益显现其价值,已成为备受重视的主流理论。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与规划思想还不成熟,在涉及土地、规划与相关技术部门的衔接、管理、资金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我国还需要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杜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

论文作者:李泉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论文_李泉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