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淋巴结核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处理(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效果分析论文_陈巧荣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麻醉科 416000

【摘 要】目的:讨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淋巴结核病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择52例1-4岁ASAⅠ级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对照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和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维库溴铵的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心率的影响例数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实验组采取的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在临床应用中效果平稳,术后患者清醒时间短且平稳,可安全用于患儿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其缺点为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麻醉药,经常应用于小儿麻醉中。本文针对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淋巴结核病灶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52例1-4岁ASAⅠ级颈部和腋窝淋巴患儿,年龄1-4岁体重3.7-15kg;手术时间平均为58min,实验组采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实验组采取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

1.2方法

术前告知患儿手术当日早晨空腹禁食,禁水。手术前30min进行肌肉注射阿托品,按照体重0.02mg/kg,实验组采用循环回路诱导,使8%的七氟醚充满整个呼吸回路,氧气流量保持在4L/min,将麻醉机压力合适压力,同时进行手法辅助呼吸,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带其起效后放置气管导管。对照组静脉滴注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05/ kg与芬太尼3μg/kg,观察肌肉松弛起效后放置气管导管。两组通过压力对通气进行控制,保证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8-45mmHg之间【1】。实验组维持呼入的七氟醚在4%,术中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根据生命体征对浓度进行调节,对照组匀速输入丙泊酚5mg/kg/h,在切皮之前静脉推注芬太尼0.3μg/kg,维库溴铵0.02 mg/kg。手术结束后,实验组将七氟醚关闭,增大氧流量将七氟醚洗出。对照组关闭丙泊酚通路并对婴儿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当患儿恢复自主呼吸时,吸气血氧浓度维持在95%以上,可将气管导管拔出。

1.3观察指标

记录SBP、DBP、HR、SPO2在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分钟、维库溴铵的用量。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半个小时的数值;对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同时记录苏醒期的躁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维库溴铵的用量。

1.4统计学分析

SPSS17. 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患儿手术成功,呼吸匀称,返回病房休息,无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是在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的程度要强于实验组,实验组术中使用维库溴铵的量少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患儿苏醒情况与维库溴铵用量对比( )

注:两组比较P<0.01。

表3 SBP、DBP、HR、SPO2在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分钟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前对比

3讨论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麻醉剂,主要以吸入形式进行麻醉,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并且极不溶于水,同时具有吸收快,刺激小等很多优点,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采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良好,术后患者清醒时间短且平稳,可安全用于患儿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手术,但有一缺点需要注意,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相对较高【2】,可在临床进行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芳,小儿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的比较[J].中国 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155-156.

[2]关勇,洪玉丽.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02-103.

论文作者:陈巧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婴儿淋巴结核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处理(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效果分析论文_陈巧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