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基础研究与改进管理研究现状调查_科技论文

江苏省基础研究与改进管理研究现状调查_科技论文

江苏省基础研究现状调查及改进管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现状调查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9;G311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上批示:“人类现代文明进步史已充分证明,基础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对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经济文化的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据统计,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约有90%来自基础研究。我们开展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明确基础研究在江苏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我省基础研究的现状,明确我省基础研究的定位,根据我省基础研究的显性和隐性优势,制定我省基础研究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以使我省的“科教兴省”跨入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1 基础研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基础研究的涵义和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等定义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基础研究主要是指为了获得有关各种现象和观察事物的内在基础的新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不考虑任何特殊的或专门的应用和使用。我国科技界特别从应用研究中再细分出应用基础研究,注重科学和学科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术原理,是应用研究中探索性、基础性和原理性更强的研究,与基础研究更接近的环节。本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基础研究概念是指这两部分之和。

1.2 基础研究在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加强基础研究是我省肩负的历史责任。江苏省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有着比较明显的科技优势与人才优势。过去的几十年中江苏省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积累,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许多卓越的成就,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同时也为江苏省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迈向新世纪,实现国民经济第二步的宏伟目标中,必须进一步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伟大战略。

(2)加强基础研究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江苏的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性转变的艰巨任务。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的改造,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开拓和发展,以及现代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诸如环境、生态、人口、资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改革开放,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是技术的引进受到了多因素的制约,只有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才能真正消化引进技术。要使江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必须发展高科技,不断增强自主开发的能力,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为提供新技术和新发明创造不竭的源泉。

(3)加强基础研究是江苏省继续保持和发展人才优势的需要。江苏经济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优势。在知识经济悄然向我们走来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作为最重要的活的知识载体——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争夺的焦点。而基础研究正是培养和造就基本功扎实、思维活跃、有创造精神的一流人才的摇篮,这是因为基础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前沿,是最容易在国际上发展广泛合作的领域,而优秀的科技人才只有在开放的条件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加强基础研究,也是江苏省建设科技强省的需要。江苏要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竞争能力,必须确立科技强省的目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流科技。而要建设一流科技,必须有很强的基础研究能力,通过基础研究促进成果和人才的汇集,并有效地推动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基础技术设施的形成和发展。

2 江苏省基础研究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2.1 高度重视、优化机制

江苏省多年来在执行国家科技三个层次总体布局中,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从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采用基础研究与“面向、依靠”有机结合的形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十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确立了基础研究在江苏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在1988年设立了以高新技术基础研究为重点的省应用基础研究,1993年成立了以科学技术前沿为重点的省自然科学基金,继而又于1994年设立了以培养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为宗旨的青年科技基金,从而形成了我省三位一体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通过国家和具有江苏特色的基础研究计划的实施达到。

(1)地方计划与国家计划有机结合。"863"计划、攀登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是解决我国学科发展及经济建设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因此,省计划的实施,一方面,很好地与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相衔接,发挥了导向、补充和孵化作用,另一方面,优化了我省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形成了一批有优势的学科,稳定了一批基础研究的队伍,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均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为我省的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资源的积累和储备。

(2)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辩证统一。科技工作必须重点立足于当前经济建设、发展市场经济这一主战场,促进科技为经济服务,这是“科教兴省”的战略要求,也是我省实施基础研究资助计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基础研究计划在既支持那些针对我省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对全省有普遍意义或能解决关键科技问题的研究,对已开发的技术成果作深入的机理探讨尤其是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新概念、新构思的探索性研究;同时也根据科技经济的宏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未来的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有预见性地从长计议,对符合我省科技战略方向,针对中近期规划和计划目标的探索性研究的支持,为围绕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和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

(3)面向与储备相得益彰。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个为主、四个加快”战略以及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二区一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潮,对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研究计划的实施,在适应这种要求和为将来发展的储备上作了统筹安排,本着“自由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优先支持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对我省“二区一带”建设起重大推动作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同时也鼓励具有我省特色的并反映世界先进水平的前沿学科的创造性研究和开拓性研究,为我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

(4)自主研究和引进技术互为补充。推进“科教兴省”必须立足于加强自主开发研究,不断提高科技能力,这是面对知识产权和国际关贸总协定变化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基础研究计划紧密结合我省产业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支持那些工作基础好、实力强、经过几年努力望可取得重要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前沿领域,确保了我省基础研究的优势,同时,鼓励在自主研究开发基础上的那些综合性强,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研究和高层次的国际合作研究,达到了在更高起点上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加速科技进步的目的。

2.2 以人为本,人才辈出

多年来江苏省充分认识到基础研究的意义和作用,较早确立了基础研究在我省的战略地位,优化了基础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从而稳定了一批素质较高、基础扎实的基础研究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高校和研究所涉及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近3万人,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约4 000人,其中包括戴安帮、冯端、严恺等院士67人。经过多年的资助与扶持,实践与锻炼,一批40岁左右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初步形成了知识结构(包括学位和学历、职称、年龄等)较为合理的学术骨干队伍。他们中间一部分已成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开放实验室的负责人;一部分已成为重点学科及我省优势学科的领头雁。他们承担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的前沿课题,如"973"、"863"和攀登计划等。近年来,我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直位居第三(见表1)。

表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前三位统计表

万元

19971998 1999

 

项数   经费

 项数

 经费

 项数 

经费

1  北京

1 011  11 867.83

 993 112 699.20

987

 13 744.03

2  上海

350  3 885.80

 369

4 453.61

334

  4 365.00

3  江苏

217   2 513.60

 224  2 780.90

230

  3 076.40

2.3 加大投入,人财互动

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条件。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必须大幅度增加对科技直接和间接的投资,以保证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我省自80年代以来,先后安排基础研究项目1 595项,投入总经费4 865.7万元,见表2。

表2 江苏省基础研究资助情况

 五年计划年

  六五  七五  八五  合计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项目数(项) 92

 467

972

1531

16371414154219471918

1943

经费(万元) 241.5 1169.2 2976 4386.7 21551670261349934981

5766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省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七五”是“六五”的4.84倍,“八五”是“七五”的1.47倍。江苏基础研究正在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改善了1992、1993年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改变了基础研究经费偏低的状况,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我省才—财互动的良好态势,开创了基础研究的新局面。

2.4 科学管理,成果显著

由于我省提前实现了基础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年来江苏高校和研究院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见表3)。

表3 1997年国内科技论文居前四位地区统计   篇

地区合计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医疗机构

 农林部门

 其他

北京

 20 061

  9 24524 821 6 078 1 305

11 661

上海

  9 949

  7 025 1 140 757

124

903

江苏

  9 014

  6 406 1 751 28621

550

湖北

  7 654

  6 011

871 14665

561

另据《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等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提供的数据表明,江苏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引用率均居全国第三位(见表4)。

表4 1997年国际科技论文前四位地区统计篇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其他

地区 合计

    SCI    EI

ISTP

 SCI

EI

ISTP

 SCI

EI

ISTP

北京 7 252 1 362

1 738845 1 540

1 059 526 83

42

57

上海 2 727  678

632308

514 390 171 11

11

12

江苏 2 452 1 026

76549457 42

46

958

陕西 1 281  246

57026148 72

63

99

10

一些创新性成果引起了国际关注,如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述远、先光教授发现的具有五亿三千年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是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该项目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大多数发表在《nature》(2篇),《Science》(2篇)等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极大关注,标志着该项目在早期生命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领域的许多方面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科学界乃至社会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5 寻找依托、建立基地

多年来,江苏基础研究在国家计委、科委、教委和中科院的支持下逐步有了一个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中科院、部省属研究院所三位一体的良好布局和基础,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见表5)。

表5 江苏国家及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布情况

 分布单位

高校研究所中科院

 南京军区

国家级  8

1

部委级 43

133 3

 省级 18

14

3 我省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与经济大省地位。我省是经济大省,然而,1999年我省基础研究的投入仅为1 175万元,远不如经济发达的上海(6 850万元)、广东(2 200万元),甚至经济欠发达的云南(1 700万元)。这一方面影响我省基础研究的质量和绩效,另一方面将使我省在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中缺乏科技的支持。

(2)课题分散、小型化严重,创新工作不够、创新程度不深。据我们初步统计,近十年来,我省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个空白,不少研究仍以模仿外国文献为主甚至研究别人研究过的东西。据了解,目前我省承担的基础研究课题人均年经费不足1.5万元。按这个强度计算,课题组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是力不从心的,特别是经过人才流动或刚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要从头准备研究工作更有难度,至于添置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也就无从谈起。

(3)优秀年轻人才流失、队伍老化。尽管我省稳定了一部分基础研究人才,但这一支基础研究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不够。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历年培养的研究生出国比例十分大。如南京大学物理学科1998年中因出国等原因有40多人流失,其中,博士、硕士25人。即使留在国内的不少年轻人,由于承受不了基础研究的清苦和寂寞,也相继改行或跳槽,造成了基础研究人才隐性流失及队伍老化的局面(见表6)。

表6 江苏省两院院士年龄结构(1999年)

 >80岁     70~79岁

60~69岁

 <60岁

人数

19     18    26

 4

4 加强江苏基础研究的主要措施

(1)正确定位我省基础研究的目标。基础研究的目标应该具有战略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一方面,我省基础研究应在全国乃至国际科学前沿取得应有的地位,即与我省综合实力相称的地位;另一方面,为我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同时围绕国家目标,着眼创新,加强探索,强调“前沿导引”和“需求牵引”双因素制,为我省21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寻找新的突破、开辟新的途径。

(2)实行我省基础研究集约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性质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交织作用的两重性,这在基础研究领域显得尤为突出。集约化的核心是充分开发和利用研究资源,减少因各种人、才、物的损耗而增加成果的产出,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最佳配置。因此我省基础研究要从国家目标和省经济发展要求的价值取向、借助市场竞争进行的研究资源的功能作用及转变基础研究的增长方式的社会主体等方面加强有效的组织,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基地开放,支撑配套条件,系统优势集成,以科技人才智力为主体配置,科技信息及资料的合理分享,克服“大科学时代”的“小科学现象”,提高我省基础研究的绩效。

(3)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多年来,我省基础研究的经费几乎都来自政府。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应该鼓励企业关注基础研究的发展,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稳定一支优秀的基础研究队伍。

(4)加强基础设施,改善科研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是基础研究的基地,因此我省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争取承担国家重大、重点计划任务,使基地建设和项目研究相互促进。同时改变基础研究人员的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充分体现科学研究以人为本的原则。

(5)改进管理,提高绩效。在强调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作用已凸现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管理部门应该先“理”后“管”,把现状理清楚,把目标理明确,然后分析实施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强组织、协调、咨询的功能,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黑箱”,把管理部门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支持创新研究和创新群体,更好地为江苏的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做贡献。

标签:;  ;  ;  ;  

江苏省基础研究与改进管理研究现状调查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