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逻辑论文

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逻辑论文

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逻辑*

龚志军 牛玉萍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

摘 要: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空场域内形成的,系统回答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问题和工作实践难题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深邃广博、蕴涵丰富,有着严密的形成逻辑。文章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深入探索这一思想体系在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时期、主政地方时期以及十八大至今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对深刻领会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逻辑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空场域内,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新时代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相结合,充分汲取以往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宝贵滋养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以及怎样培养青年”这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国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任何科学理论的发轫与成熟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经过理论抽象和实践检验获得真理性认识情况下形成的。毋庸置疑,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存在着孕育这一思想体系的特定社会环境。因此,厘清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逻辑,准确把握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演进过程,成为了我们学习和贯彻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逻辑起点。

本文倡导建立的敦煌文献多模态语料库可通过服务于敦煌文献语言文字的研究,来促进中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法、方言学、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一、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影响我国青年成长的国情、世情都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现出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努力探索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指引和和行动指南,引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顺应时代召唤应运而生。

(一)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的国际环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当今世界是一个正在经历宏阔剧变的世界,当今时代是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在这种时空场域内衍生的、不断加深的全球化趋势给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们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发轫与成熟的重要外部条件。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打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大门的同时,西方错误思潮也随之而来。这些错误思潮给我国部分青年的思想观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方面,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国内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一刻也没有放松,这些都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2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现实对当代青年成长环境的准确研判和科学把握。青年一代朝气蓬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和实践者。正是由于青年具有如此重要的社会地位和伟大的历史作用,使得这一群体成为各种政治势力竞相争夺的对象。毋庸置疑,西方敌对势力已经把目光集中到了我国青年人身上,他们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的幌子,兜售“民主宪政”“多党执政”等价值观念,不断否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猛烈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将共产主义妖魔化,给当代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带来刺耳的“噪声”,导致部分青年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3]23

从操作工艺来讲,侧壁有换热时,电解槽侧部结壳较合理,尤其是靠近伸腿部位的结壳趋于合理,有利于促使形成较规整的炉膛内形。槽帮结壳就是熔融电解质沿炉膛内壁结晶成的一圈固态电解质,以不同厚薄程度连续存在的固态电解质构成了炉膛空间,铝电解的电化学及物理化学反应就在此空间内进行着,从而实现电解过程。这层结壳是良好的电绝缘和绝热材料,既能起到保温炉膛作用,还能防止漏电,与此同时,良好的炉膛形状可使电流密度高而集中,也可以使电解质和铝液流动顺畅、气体排除容易 ,从而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

因此,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引导青年群体坚定理想信念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的国内环境

从河北正定县委书记到任职中央,习近平总书记近三十年的地方任职经历为党的十八大之后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探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同时,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系列重要论述也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供了诸多理论素材,实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不断地拓展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青年担当历史使命需要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4]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这一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也是新时代青年学习进步、建功立业的重要阶段。正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够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成为这一阶段引领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其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亲自参与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3]18。当代青年人生发展黄金周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周期的完全吻合,就决定了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伟大梦想的全程参与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磨砺青春、建功立业。其二,当代青年所具有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等特点,有利于青年一代提高自身素质,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的本领,为成长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创造条件。因此,探索科学理论用以回答新时代如何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的三类传统算法主要基于图像整体信息的变化来选定关键帧,容易造成关键帧选取错误、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使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分类提取视频中列车头部、尾部及车身所在关键帧,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在关键帧提取的应用中成为可能。

二、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的历史过程

科学理论的形成从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只能是经过实践探索到理论升华再到实践检验的长期又复杂的“扬弃”过程。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既内蕴着指导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旨趣,又包含着开展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进路;既阐释着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又表达着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尺度。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逻辑之缜密,意蕴之丰富,也就预示着它必然要经过一个从孕育理论萌芽到丰富理论内涵,最终到建构完整理论体系的系统发展过程。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要求科学指引。“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当前,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我国青年也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必然会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青年群体的深刻变化,成为了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然而,有些人并没有走出以往的错误倾向,割裂青年德育和智育的内在联系,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必要性。同时,部分教育者面对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陷入了新的“本领恐慌”,缺乏发展眼光和创新思维,“惯性”地推崇旧式经验,最终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党必须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产生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七年知青岁月时期孕育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萌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新的历史方位上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特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实现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完整理论体系的最终建构。

关于“理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指向。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锻炼成长、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在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被扣上“黑帮子弟”的帽子,遭遇“入党难”等一系列困难,但习近平总书记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坚持追求真理与理想,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干共苦,把理想信念切实内化于心、外化于勤学实干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时期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追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价值观念更趋多元。当今社会,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长期并存,相互交流又时有碰撞,而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之间的博弈尤为激烈。众所周知,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文化基础上的西方价值观与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大差别,可以说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如同西方国家注重强调个人利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产阶级宪法的重要原则,而我们则首先强调集体利益,要求“克己奉公”“先公后私”一样,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处于对立状态。然而,诸如此类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在文化的自然传播性和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强行推动的共同作用下,正在向我国青年一代渗透。此外,我国社会本身还有极小部分社会成员表现出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行为。我国青年一代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思想活跃,敢于尝试,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的情况下极容易受到这些错误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干扰,在价值观多元的社会里作出错误选择,最终走上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错误道路,给我国广大青年以及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The physical improvement also shows in his tuition.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ovel,Buck is described as“he would have known that trouble was brewing”if he read newspaper.(11)but before Thornton was killed by the Indians,Buck“was oppressed with a senseof calamity happening”.(118)

关于“本领”。七年的青春磨砺就是一个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梁家河的艰苦环境没有阻止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6]这种艰苦环境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来说成为难得的平静时光,他抓住这一机会努力的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认真学习了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著作,《论语》《三国志》等国学经典在内的大量书籍,在厚重的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实践锻炼,通过社会实践学真知、悟真谛,达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高度统一。正是经过七年知青岁月的不断积学储宝、酌理富才、磨砺青春、增长本领,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和哲理的论述,进而形成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关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7]真正伟大的人之所以能够脱离平凡、走向卓越,其根本在于他所具有的人民性,也就是他所从事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均以为人民谋福祉为根本价值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思想解放,眼界宽广,目光长远,始终坚守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理念,也是与七年知青岁月时期的实践历练密不可分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把群众放在首位。他通过办沼气、代销店、缝纫社等方式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的青春磨砺中培养了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是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的伟大楷模,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3.家庭支持因素对其是否选择考研行为存在重要的影响。家庭支持因素包括家庭的情感支持和家庭的物质支持。从统计数据来看,家庭的情感支持即家人的督促和支持在家庭支持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在选择考研的学生中,有70.5%的学生家人“有督促并支持”考研,而在不选择考研的学生中,家人没有督促并支持或无所谓的比例则达到了75.8%。家庭的经济因素相对而言有影响,但并不明显,74.35%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因素对考研的选择没有影响,但在不选择考研的学生中,有19.3%的学生则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决定了毕业后要参加工作”。

时间的一维性注定了历史不会被重复,伟人不可能复制。但是,伟大的精神和科学的思想却能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给人以永恒的启发和丰富的滋养。在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艰难困苦的历练中,闪烁着诸多有益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灵感,孕育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萌芽,成为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发端,为日后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政地方时期的实践探索丰富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当代中国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时代标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就是在这一时代标识下,为了满足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而形成的。

翻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所著的《之江新语》,书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地方时期发表的一些重要文章。这些文章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对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理论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实践工作的科学总结。在这些文章中,我们不但可以读出极具战略眼光和哲学思维的治国理政思想,也可以明晰其中蕴含着的对当代中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启示。从“弘扬红船精神”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的理想信念教育,从“成才必须先学做人”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文化是灵魂”到以“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为精神旨趣的传统文化教育,从“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到以“夯实中国青年法治基本功”为目标的法治教育,从“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到新时代青年以“美丽中国”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重点教育内容均在这段时期得以体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要善于学典型”等思想以及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提供了重要借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地方时期的实践探索奠定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底蕴,不断拓宽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边界、丰富理论内涵,是其向前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构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体系

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时期作为历史起点,判定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最早发轫于七年知青岁月时期无疑是科学合理的。七年知青岁月见证了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在青年时代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知青习近平成长为领航中国新时代的掌舵者。这段时期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砥砺青春、磨炼意志的重要人生阶段,也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启蒙阶段。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艰苦生活和奋斗历程蕴藏着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标准,为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习近平式”青年提供了生动教材。

关于新时代青年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8],号召社会各界要重视、关爱、支持青年;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他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深切期望当代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发展自身、贡献社会,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他提出“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10],“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3]35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当代青年建立了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艺术,他倡导的教育青年“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11],“心中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12]等理念,不断丰富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域,他指出共青团和高校是两个教育青年的重要场所,共青团要“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努力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3]61,高校是培养青年的主要场所,青年学生的高校生活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高校一定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

至此,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在我们党积极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实践中走向成熟,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

三、结语

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伟大的时代催生科学的理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现实与未来、中国与世界、实现青年人生梦想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辩证结合的高度,围绕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与重要性、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作出的精准判断和深刻阐释。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青年发展问题的科学审视与深刻思考,是关于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方案。只有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形成逻辑,才能更好地领会其蕴含的科学蕴涵,运用它破解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难题,引导广大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依托超星学习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全新,教学内容先进。在实践教学中同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流媒体、电子教案、网络教学等,实现了面向学生的网络教育,优化了课程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效果理想。在评价方式方面,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紧密结合,把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同时通过网络直播等手段组织学生接触社会进行锻炼,将所学理论知识及动手技能运用于实训,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识的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提出这些新要求[EB/OL].(2019-03-19)[2019-03-19].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164113-30982888.html.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25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8,23,35,61.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6]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6.

[7]王金雪,程宏毅.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8]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1.

[11]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8.

[12]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31.

DOI: 10.3969/j.issn.1672-9846.2019.01.007

中图分类号: D4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9846(2019)01-0036-05

收稿日期: 2019-03-11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编号:L17BSZ043)。

作者简介:

龚志军(1990-),男,河北秦皇岛人,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综上所述,作为支部书记,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科学的学习观,并见之于求知、工作、生活实际,在实践中长期坚持、不断加强完善,才能积极主动学习、科学工作和美好生活,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用。

牛玉萍(1963-),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标签:;  ;  ;  ;  

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