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以来各国社会党基层组织的改革与启示_美国政党论文

冷战结束以来各国社会党基层组织的改革与启示_美国政党论文

冷战结束以来多国社会党基层组织的变革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组织论文,冷战论文,多国论文,启示论文,结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4)01-0120-05

基层组织是政党的组织基础,是政党伸向社会的藤蔓。一个政党有没有生机和活力,主要取决于该党党员有没有生机和活力,取决于该党基层组织有没有生机和活力。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大多数政党始终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国社会党发展危机全方位凸显。为此,世界多国社会党在对纲领、理论进行变革的基础上,对党的组织进行了变革,积极探寻发挥党员和基层组织活力的新路径、新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变革的时代背景

冷战后社会党基层组织的变革不是偶然的,是复杂的国际、国内和党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苏东剧变造成社会党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社会党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二战至今的60多年中,各国社会党虽时有起伏,但始终是许多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不仅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巨大挫折,也使民主社会主义遭受巨大冲击。各种保守势力有意把苏东现实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宣称一切类型的社会主义都已失败。这种攻击使社会党人原来抱有的意识形态严重受挫,党的纲领,理论对党员及支持者的感召力下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信任危机,并导致多国社会党影响力不同程度下降。

(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新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标志。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前所未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政党的社会基础,政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被打破,传统的支持群体迅速减少;同时,全球化所带来的人员流动深刻地影响了政党传统的组织管理与宣传动员方式,使得许多政党面临着有效管理流动党员、海外党员的困境,也使党很难再以传统的方式动员党员及支持者,导致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同程度下降。

(三)新兴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发展威胁着社会党传统的运行方式

社会党的传统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主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骨干来发起活动,党同政权、群众、社会的联系是单向的。信息化、网络化、媒体化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任何人都可以与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人直接沟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1]“人们在这里不必阅读来自一个信息源的消息,不必说一个话题,不必受编辑、新闻出版机构的控制,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论是否离经叛道。一句话,网络使少数人垄断信息化的圣人时代宣告结束了!”[2]这就对社会党传统的组织结构、内外联系方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政党的基层组织动员职能。二是弱化了政党基层组织的价值导向职能被弱化。三是大众传媒在选举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政党领袖在竞选中不必依靠党的基层组织而直接面对选民,基层组织在竞选活动中的作用下降。这就使党的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参加活动的热情下降,组织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淡化。

(四)世界性的民主化潮流对社会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不断地走向民主,是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所谓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声势浩荡,先后席卷了南欧、拉美、东亚和西亚、苏联和东欧、南非、中东等世界大部分地区,影响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毫无疑问,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对社会党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民主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更加注重和强调参与,政党必须考虑将重要的问题交由全体党员直接表达。这就要求政党在党的组织运作中设计相关的民主参与机制和民意表达机制,以应对民主化浪潮对党的传统组织方式的挑战。

(五)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及后工业时代价值观动摇了社会党的组织基础

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传统的板块式社会结构被解构,社会进一步碎化,中间阶层越来越庞大,社会逐渐变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由于物质的逐渐富足,不同阶级在价值观上的分歧逐渐缩小,人们开始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从关注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方面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向关注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同时,物质财富的丰富也使人们逐渐失去了团结互助和集体合作的理念,一致的阶级认同很难轻易产生,阶级之间的界限不再被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党的传统的意识形态灌输就显得苍白无力,用传统方式去争取他们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困难。

(六)公民社会的兴起对社会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不少国家迅速兴起,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大量涌现,甚至成为与政府、企业相并行的第三方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初,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分别拥有非政府组织160多万、80多万、80来万、70多万、40来万个。大多数非政府组织通过行为自愿、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目标中立、信息透明等活动原则,将触角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党员和民众的支持和参与,由此也导致不少国家的党员及支持者对政党活动兴趣下降,并转向各种非政府组织。这就造成政党由过去沟通、参与的主渠道,变成了只是若干个可选择的渠道之一,某种情况下甚至沦落到只能扮演配角的地步,人们甚至完全绕过政党组织直接参加各种运动,这无疑对政党传统的活动模式提出了挑战。

(七)非主流政党的崛起挤压了社会党组织活动的空间

作为政党,社会党始终与左翼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右翼政党的政治角逐成为世界政坛特别是欧洲政坛一个显著特征。但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持续发展,各种政治思潮和价值观的迅猛传播,新型非主流政党开始出现。非主流政党的崛起主要表现为绿党影响的扩大和极右翼民众主义政党势力的膨胀。尽管非主流政党从总体上看远比主流政党弱小,但它们填补了左、右翼主流政党留下的政治真空,从而使自己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非主流政党的壮大削弱了主流政党,改变了政党格局中原有的力量对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英国外几乎所有西欧国家的主流政党的合计得票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在90年代后尤为明显。总的来看,社会党等传统的左翼政党受到的冲击较大,不仅绿党夺去了青年学生、白领阶层中大批左翼选民的支持,甚至极右翼政党也把许多原属于传统左派阵营的社会力量纳入了自己的阵营,这就严重挤压了社会党的生存空间。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变革举措

多种因素的交织,使各国社会党基层组织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

第一,党员结构发生变化,多数党的基层组织面临人数下降,党员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例如,德国社民党党员人数从1989年苏东剧变前的92万下降到2004年65万人、2007的55万名、2008年的52万。至2009年4月30日,社民党党员人数为516223人。英国工党党员也从发展高峰时的100万,回落到1997年工党赢得大选时的40万、2000年的37万和2002年的25万,目前大约20万。与党员数减少并行的,是党员老龄化。年轻党员少而老年党员多的现象在各党中非常普遍。在德国,社民党青年党员在党内的比例1974年为10.8%,到1999年下降到2.8%。而在1980至1998年间,社民党党员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比例都从20%上升到35%,其中70岁以上的是25岁以下的6倍。[3]

第二,民众及党员对政党的认知发生变化,入党和参加党的基层活动的意愿下降,消极党员比例不断上升,基层组织开展活动不正常,战斗力普遍下降,对上级组织指示的服从与贯彻力度减弱。德国政党研究专家基斯林格依据党员参与党的常规活动的程度,在研究统计的基础上将德国各党党员分为三类:一是使党的地方组织得以继续存活的积极分子,占党员总数的10%~15%;二是有时还算积极的占1/3;其余的,也是最大的群体是消极分子。

第三,党的组织凝聚能力日趋下降。社会党党内传统派和自由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导致党内分歧扩大,甚至出现党内分裂危机,如2004年以拉方丹为首的德国社民党近70名党内左派高层人士脱党,在柏林成立了“劳动与社会公正竞选联盟”。分裂也是造成布莱尔在2007年提前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社会党顺时应变,在对党的纲领、理论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党的组织进行全面调整改革,改进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和模式,加强对基层的沟通和服务,以期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主要举措包括:

(一)变革党员发展模式,壮大基层组织队伍

面对碎片化的社会结构,各国社会党积极变革,努力壮大基层组织队伍:

第一,面向各阶层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开放性,寻求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正如美国政治学家李普赛特所说:“庞大的政党综合体系是过去阶级界线较为分明、派系结构较为突出的时代产物,现在它正向范围广泛的‘人民’的政党转变。”[4]从1993年起,英国工党废除了有关集体党员的规定,与工会拉开了距离,转而从社会上大量吸收个人党员,任何人,无论其成份如何、职业如何,只要认同工党的基本党纲,按时缴纳党费,履行登记手续,就可以成为工党的党员。法国社会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都主张,必须使党的组织结构适应所有赞同社会党战略方案公民的入党要求。

第二,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招募党员。意大利左翼民主党、澳大利亚工党、荷兰工党等将党员登记表张贴到网上,对党感兴趣的公民可随时在网上办理入党手续和交纳党费。意大利左翼民主党还允许党员按照不同兴趣、不同项目和不同的政治工作对象组建专题类基层党组织。

第三,把青年作为基层组织发展的重心,千方百计吸引年轻人入党。德国社民党利用网络技术成立了“青年网络管理之家”,增强从事信息产业的年轻企业家与政治家的对话,着重培养青年党员,发展对本党有好感的青年人入党。法国社会党根据青年人对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感兴趣的特点来设计党的工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讨论会、论坛,包括利用因特网来讨论年轻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引导年轻人加入党组织。为了使青年人看到社会党是一个能为他们提供机会施展抱负的政党,西欧社会党近年来有意加大党的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德国社民党提出,联邦议会党团中40岁以下的年轻议员必须达到10%的目标。[5]

第四,把妇女作为重要的力量来争取。德国社民党规定,在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各级议会的议员中,妇女所占的比例至少要占到40%左右。挪威工党和瑞典社会党也特别注意发展妇女党员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在20世纪90年代初,挪威工党的女议员已经占到50%。到20世纪90年代末,妇女已占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48%。同时,工党还确定了工党选区工党女干部要占到一半,妇女代表在全国论坛代表中占一半的目标。

(二)变革组织结构,建立便于与基层组织沟通交流的体制和机制

社会党的科层结构带有官僚等级体制的特征,权力结构的重心和决策的制定集中在党的高层。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来临,党员活动的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极大地消解了组织对党员的束缚,党员通过互联网络直接参与到政治活动之中,这对固有的组织结构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多国社会党积极变革,减少或者取消党的中间管理层次,压平组织机构,加强横向联系、沟通与协作。如英国工党建立了全国政策论坛和地方各级政策论坛,为广大党员参与政策讨论提供机会,从而确保全体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最大限度地参与决策过程,使得基层组织与中央沟通、联系更加紧密。

(三)变革组织方式,增强基层民主

广泛而又充分的党内外民主,既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根本性质和总特征,也是衡量政党政治发展水平的总标尺。为适应变动的时代,多国社会党积极革新党的组织方式,扩大基层权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下放更多的权力于基层组织,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有:1.党的领导人由基层和党员民主选举产生。1997年重新上台执政的法国社会党把过去由党的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党的第一书记改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的各级议员候选人也由自上而下的指定改为地方党组织选出。现在,党的领导人从中央到地方全部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而且,自2007年以来,该党的总统候选人不再是由党的第一书记当然担任,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全党,由全体党员一起投票决定由谁出任。由于大多数基层党员的民主投票,导致2007、2012年代表该党竞选的总统候选人都不是时任第一书记的罗雅尔和奥朗德。1993年,英国工党取消了集体投票制,改用普通党员的“一人一票制”来选举产生党的主要领导人,议会候选人也由地方选区的党员无记名投票选出。2.党内重大事务由基层和党员民主决策。1995年,布莱尔提出将党章修改问题及其他党内重要问题提交全体党员表决,由党员们投票决定,1996年布莱尔正式把全民公决模式引入党内,实行“全党公决”。1997年,布莱尔还将竞选宣言提交全体党员投票表决。法国社会党、新西兰工党、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党的政策出台前,先在党内进行广泛讨论,然后以意见书的形式提交给党的政策会议。

第二,积极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为基层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开辟平台、创造条件。在拓宽民主渠道方面,各党都非常重视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德国社会民主党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开展组织生活,打破参加党内讨论的时空限制,还允许各级党组织成立各种论坛,允许这些论坛向同级党代会提交议案、派送代表等。瑞典社会民主党利用互联网发布党内文件,组织开展各议题的讨论,同时及时对各种问题及事件表明态度,增加了党内的透明度。法国社会党在2002年下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围绕党的前途命运问题在党内举行了5000多场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讨论会,让许多党员以主人姿态参加研讨,为党的建设建言献策。英国工党不但设有“全国政策论坛”,而且在选区、支部、社区定期召集“地方政策论坛”,让基层党员评议党的现行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普通党员的主张得到充分重视,并为党内决策所参考。

第三,增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对党的领导的监督,预防和减少党内腐败。社会党认为,公开原则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公开,才能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党员才有可能介入权力运作,政治参与也才可能实现;只有公开,才能使监督不会落空;只有公开,才能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因此,社会党都把公开原则贯穿于党内权力运作的方方面面,比如重大决策过程的公开、选举中提名过程的公开、候选人资料的公开、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开等等,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对党的领导的监督功能。

(四)变革活动方式,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为了提高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社会党大力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方式,具体做法是:

第一,变革宣传动员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型传媒,推进电子与网络党建,提高运作效率和效果。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等通过互联网建设网上社会民主党,以网络为平台联络党的基层组织,打破了参加党内生活的时空限制。同样,网络也是各国社会党向居住在国外的本党党员提供信息的最好工具。英国工党和澳大利亚工党移居国外的部分党员通过网络建立与国内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国内党组织也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来管理这些机构,向它们提供本党的相关信息。捷克社民党也仿效西欧政党,建立了电子民意咨询模式,把通过网站发布的调查问卷收集上来,通过软件处理和专家分析,形成民意调查数据,作为党决策的依据。

第二,灵活基层党建活动方式,把休闲、娱乐等引入支部活动中,争取更多党员及支持者参加。英国工党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俱乐部,把本该放在支部举行的活动放在对外开放的俱乐部举行。俱乐部通过提供书报阅览、电视节目欣赏或其他生动有趣的娱乐活动及设备,吸引当地的党内外人士参加,使党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基层组织生活更有特色,因为其原本就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存在的,寓政于乐的特征更为突出,各基层组织都广泛开展各种政治讨论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如歌咏、舞蹈、戏剧等,鼓励普通党员们积极参与,还邀请党的领导和政治理论专家们做各种演讲,增加党员们对党的政策的了解和理解,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三,探索“项目党员”、“主题支部”等方式,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党员和支持者。德国社民党在继续以居住地原则设置党组织的前提下,允许党员按照不同兴趣设立“专题类基层党组织”,允许那些对党的部分政策主张持赞成态度但又不准备承担党员所有义务的人在一段时间里入党并随时退党。法国社会党则在2000年党的七十二大上提出,党应打破传统的党员地域观念,尝试设立“主题总支”,将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愿意为党的政策和理论做出贡献的人团结在一起,为党员的活动提供新的形式。

第四,联系外围组织,开放基层组织生活,提高对党的认同和支持。社会党认为,党必须改变过去脱离社会而同国家结合的不正常趋势,重新回归社会;党不能垄断对政治的参与,而是应当加强与各种社会运动、群众性组织的关系;应当允许非党成员参加党的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力。法国社会党规定,非党人士可以参加党的会议,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享有一定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德国社民党规定,非党群众可以参加基层党组织的生活,可以参加各级论坛和在党的执委会授权建立的各种专题工作小组中的讨论,这些专题工作小组在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上拥有提案权、发言权;允许非党群众拥有对社会民主党各州县的当地党组织最高职位候选人进行初选的权利。

三、变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社会党在冷战后对其基层组织的变革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变革后的社会党力量与影响有所上升,在世纪之交曾在欧盟15国中出现13国社会党执政参政的鼎盛局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至少是从西欧社会党的情况来看,基层组织的变革总体是成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社会党基层组织变革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应当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扎根于群众之中,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应当始终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第二,基层组织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这是政党获取并巩固执政地位的必要条件。基层组织是否能够保持活力,直接决定了政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或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因为随着时代变迁,政党习以为常的组织结构、体制和运作方式会逐渐变得落后和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发展的要求,不断改善党的组织运作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是每一个政党都会面临的问题。冷战后社会党基层组织的变革创新表明,不管什么性质的党,在变动的时代和社会面前,都必须学会适应社会,适时调整自身传统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唯有如此,政党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或更好地巩固执政地位。

第三,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基层民主,就难以增强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党员加入某个政党,除了奉献和工作,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建立在自我实现动机上的介入感,即自己亲自参与了规则、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如果普通党员长期被排除在规则、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之外,自我满足的需求长期无法实现,那么党员对党的向心力便要下降。所以,发扬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和扩大党员的权利,提高基层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是每个党都必须认真对待并努力推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当然,除了要充分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外,也要充分考虑社会和政党自身民主发展的现状,以党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照搬其他党的模式,脱离党所处的政治生态,反而可能导致党内民主秩序的失控。

第四,要创新基层组织的运行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扩大党员的政治参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第五,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沟通渠道,加强组织和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带来的挑战。但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活动中互联网、国外社会思潮影响等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六,要把握适当的时机、方式、内容,循序渐进地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对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动权。在变革过程中,既要推动组织变革,又不能失去控制。同时,变革不能只考虑眼前的需要,更要思考到党的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常抓不懈。当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还要同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如思想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真正实效。

标签:;  ;  ;  ;  ;  ;  

冷战结束以来各国社会党基层组织的改革与启示_美国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