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1]2014年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利率定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且国内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依然靠存贷利差的背景下,贷款利率定价当之无愧的在整个银行运营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涉及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也关系到社会各界的切身利益。个人信贷业务作为收入稳定、风险较低的业务,早已被国内外银行界所重视,对于急于进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推动个人信贷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必然性和迫切的现实意义。重庆农商行的前身为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2003年,重庆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市,组建了省级机构——重庆市信用联社(采用叁级法人体质);2008年,组建重庆市统一法人的重庆农商行;2010年,该行成功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商行、首家境外上市地方银行。截至2012年末,该行资产规模突破4338.23亿元,居重庆市银行业第一;存款余额2945.11亿元,居重庆市银行业第一;贷款余额1676.15亿元;不良贷款率0.98%;拨备覆盖率350.60%,资本充足率12.93%,核心资本充足率12.02%,存贷比58.93%,净利差3.26%。目前,该行下辖1家分行,42家支行,1767个营业机构,从业人员1.5万人。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金融竞争的不断加剧,个人贷款领域已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新热点。重庆农商行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强化竞争力,参照区域银行同业,也在不断的创新产品,拓展营销渠道,强化风险管理体制。而如何顺应不断深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结合自身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经营特点、市场竞争状况、经营成本等情况,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个贷收益,保持乃至扩大市场份额,由粗放型的规模竞争向精细化的价格竞争转变,选择科学的个贷定价方法,建立完善的贷款定价机制,已成为重庆农商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重庆地区经济特点、该行个贷定价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行现有个贷定价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该行个贷定价的主要因素,尝试构建一个适合重庆农商行个贷定价模型。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展开分析的。在本文中,作者首先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本文研究的思路与结构。其次,作者概述了现代商业银行贷款的一些定价理论与定价模型,并作出简要评价。定价理论有: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定价模型包括:成本加成模式、价格领导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通过对国际成熟的叁种定价模式进行分析,可以为重庆农商行如何改善个贷定价模式提供思路。而该行现有的个贷定价模式虽然在该行从农信社转型到农商行的初期具备一定合理性,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面临着改进的压力。再次,作者回顾了重庆农商行改革发展历史进程,并简要介绍了该行现行的个贷定价方法,从该行的个贷定价历史、个人信用评级、个贷担保政策以及现行个贷定价政策等方面对该行个贷定价进行了分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这种相对简单的个贷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具体表现为定价机制简单粗放、定价管理不尽科学等问题。随后,作者通过综合国际主流的叁大定价模型和重庆农商行现有定价模式,依据该行实际情况,在遵循便利性、可操作性、合理性、效益性、市场性、差异化定价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经营成本、目标利润、税负水平和风险的补偿价格,并分析了区域竞争情况,提出了新的重庆农商行个贷利率定价模式。然后,作者选取重庆农商行真实个贷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对新个贷利率定价模式进行了实证校验,分别对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助业贷款客户的贷款利率进行了模拟定价。实证结果显示,定价结果确保了重庆农商行的个贷利率具备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体现了重庆区域同业市场竞争力,并兼顾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最后,作者分析了重庆农商行新个贷利率定价模式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推广新个贷定价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结合处于零售业务战略转型期的重庆农商行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先进贷款定价理论、定价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便利性、可操作性、合理性、效益、市场、差异化的原则下,兼顾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税负成本、目标利润、风险、客户综合回报和市场竞争因素,提出适合该行转轨时期特点的个人贷款定价方法,弥补该行目前个人贷款“一刀切”定价方法的不足。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重庆农商行成立时间短,个人贷款定价方面的历史资料较,风险补偿相关参数主要依靠的是经验判断,且基础利率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提出的个贷定价模式无法最真实的反映当前面临的全部风险。
王东浩[2]2012年在《中国金融不良贷款损失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融体系中,不良贷款的产生一直对金融机构构成着严重威胁,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是世界各国一项通行且行之有效的做法。源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如何防范金融不良贷款的发生及发生后的损失管理问题研究成为是我国金融体系最核心的研究内容之一。特别是在我国开展实施巴塞尔Ⅱ新资本协议的今天,深入研究不良贷款的处置和损失问题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开发银行内部评级系统中的核心参数—违约损失率LGD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特殊的金融发展历程,我国银行业的违约不良贷款在2006年前基本划拨或出售给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新的金融环境下,根据国务院及财政部对资产管理公司新的发展定位,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不会结业清算,回归母体行,而是仍将以不良贷款处置为主业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因此,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资产管理公司仍将是我国金融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主要力量。一方面,由于历史轨迹的改变,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亟需通过对历史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挖掘,探索一条提升不良贷款处置管理水平的新途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不良贷款对银行金融机构的重大影响,研究不良贷款的特征及回收率估计模式,对我国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不可或缺。违约损失数据库的建设在我国一直是个空白,利用大规模历史数据及其挖掘成果进行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国内外研究和实证也很少。同时,与银行业、学术界和各信用评级机构所关注违约率的研究相比,由于数据缺乏、影响因素众多和形成原因复杂多样等问题,对违约损失率(LGD)国外学者也是从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关注,而国内的研究起步更晚,大部分还处于定性的描述,成熟的定量研究及模型开发几乎还是空白。由于信用环境和经营模式的差异,符合中国国情违约损失数据库的开发、数据的挖掘利用、违约损失率模型的开发研究都是我国金融业和学界亟需填补和完善的研究空白。由于违约损失率和回收率的互补关系,本文将交互使用这两个概念。本文尝试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视角出发,结合新资本协议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通过建立我国大型的金融不良贷款损失数据库,在海量的不良贷款回收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不良贷款的特征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违约损失率模型开发方法,并形成系统软件进行了实证。开拓性地研究了一套利用数据、挖掘成果、IT技术来整体提升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处置和损失管理的方法。具体结构如下:第二章综述和总结了不良贷款发生及处置清收的国内外模式及处置方法;第叁章对不良贷款处置核心定价问题开展了理论研究。从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出发,探讨了信用风险定价问题和围绕信用资产违约损失率计量的各种方法。追根溯源实现了不良贷款违约损失定价问题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梳理和研究;第四章在全面设计我国金融不良贷款数据库和数据准备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不良贷款回收率水平的主要因素:宏观因素、行业地区因素、债务人因素、债项因素等;第五章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良贷款定价模型框架和回收率估计模型并对主要模型变量的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例,给出了在实际研究成果基础上所构建的我国第一个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从数据管理到过程风险管理到处置定价管理的实际管理框架。其中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不良贷款处置方式的选择、不良贷款的定价及风险监测。应用实践表明,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大大提高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效率,而且也提高了不良贷款的回收率。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通过中国的海量不良贷款违约损失数据,实证总结了影响我国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基本因素: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地区因素、债务人因素和债项因素。影响因素的得出为中国不良贷款的定价模型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建模方法应根据我国不良贷款的违约损失率U型分布的特征,通过先判别后回归的方式来进行回收率的计量工作,同时为提高模型实用性,应采取单户模型和打包模型结合的方式。同时模型建设中应该使用分布模型来更好的认识我国不良贷款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3)研究总结了我国金融不良贷款违约损失数据库基本设计要素,包括:业务变量的内容,业务逻辑结构,数据采集清洗的有效机制。提出了我国金融环境下建立违约损失数据共享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今后我国金融不良贷款定价、管理及风险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4)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只有通过基础违约损失数据库的建设,在进行大量的数据特征和损失率影响因素挖掘的前提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型才能有效的实现金融不良贷款的处置管理。同时为我国金融不良贷款处置管理及风险控制在整体决策层面上提供了实际案例和参考模式。
吴彩容[3]2001年在《不良贷款定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对本国银行体制进行改组,处理好不良贷款以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政府鉴于累积金融风险所造成的压力,也于1999年始相继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简称AMC),以集中处理经年积累下来的银行不良资产。随着人们对不良贷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深,不良贷款也演变为当前财政热点问题之一,成为各方而讨论的焦点。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2001年4月6日举行的第一届中日金融研讨会上指出,中国财政的两大压力之一就是不良贷款,而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需要动用多少公共资源。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国务院新闻办2001年4月12日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了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有关“银行不良贷款和社保资金对财政的压力”的担忧。 在中国不遗余力处置不良贷款过程中,众所瞩目的是关于不良贷款的定价问题。因为不良贷款定价在各个不同阶段的高低不仅影响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业绩评价,更重要的要便于资产管理公司的顺利退出。但是至今国内尚未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尝试着探索了AMC从接收不良贷款到从债转股企业中股权变现定价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本文立足于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不良贷款的全方位定价问题。 第一章 简要地说明了不良贷款的许多相关性问题。笔者首先从确定不良贷款范围入于,介绍了贷款分类法的演变历程及由此给我国的不良贷款计量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不良贷款的现状。其次,介绍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为本文第叁章进行期权定价理论在确定股权比率方面的运用研究作了铺垫,接下来的贷款定价含义及不良贷款的定价过程则是本文所要描述的重点问题之所在。最后,对我国AMC进行了定性分析,由此强调了债转股方案的重要性,提出了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第:章 详细地闸述了不良贷款的初次定价方法。首先介绍了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国家在不良贷款转移方面的定价方法,指出他们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其次对当前比较盛行的五种不良贷款定价方法予以评析,指出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最后通过分析提出了我国目前应该采用的方法是——帐面价值法,未来的必然选择则是——公平市价法。 第二章 对AMC在债转股企业中的股权比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叁种股权比率定价模式。其中着重探讨了Black-Scholes朋权定价理论在确定债转股企业股权比卒方面的运用并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且针对两种期权定价理论的应用缺陷,笔者提出了适合我国具体实践的第二种股权比率确定模式,并对该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四章 对不良贷款的再次定价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笔者先分别从股份回购、债转股企业上市和股权转让等叁个股权变现方案出发,对股权变现价格的确定模式以及债转股企业实施该股权退出方案的可能性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对当前资产管理公司的实际退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ST猴王破产案又将众人的眼光引到了AMC的执行魄力上,世界银行也对我国的破产提出了种种要求,故特地提出了第四种股权变现模式——债转股企业破产。
宋清华[4]2000年在《不良贷款定价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贷款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 ,贷款出售之前首先要定价。可供选择的不良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有经验估算法、市场拍卖法和账面价值法。
颜凯[5]2016年在《基于RAROC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实证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我国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全部自主定价权,这对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不断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扩大的影子银行规模、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等在功能上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形成替代,民营银行获准筹建与营业、企业与个人的投融资渠道增加均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同业竞争已在存、贷产品的价格上直接展开。传统的粗放式的贷款定价方式已不再适合新环境的需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报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研究向定价要效益。贷款定价能力开始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强贷款定价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显着加强。201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持续走高,商业银行风险成本加大,在盈利能力下滑背景下,有效控制风险成本至关重要。而贷款定价的重要环节就是考量借款人信用风险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承担的风险要求合理的利率补偿。因此加强贷款定价的研究对有效控制风险成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我国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新资本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资本要求对贷款利率的影响。综上所述,加强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对增强定价合理性、准确性及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与降低不良贷款率(降低风险成本)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贷款定价法进行总结,分析它们的优点与并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的缺陷。其次,引入RAROC贷款定价法,该方法是RAROC系统在贷款定价领域的应用。对RAROC系统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并于90年实践成功,随后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其研发初衷是提高绩效评估与资本配置的合理性。RAROC模型的基本理念是以收益抵补预期损失,以经济资本吸收非预期损失,强调经济资本的最终抵补作用。RAROC贷款定价公式的构成要素包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资金成本、经营费用与目标RAROC等。其中,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均是预期违约率的函数。对于预期违约率,本文使用KMV模型进行估计。KMV模型认为,平均说来,市场参与方很难持续战胜市场,其并不要求市场是完全有效的。该模型的引人之处在于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相关参数是可观测变量的函数,且模型基于上市公司股票交易数据计算公司负债预期违约率,具有前瞻性。对于经济资本,本文使用监管资本作为代理变量,即基于渐进单风险因子模型进行估计。渐进单风险因子模型是巴塞尔委员会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下资本计量的基础模型。在单个公司层面上,渐进单风险因子模型对公司资产收益率进行建模,认为收益率是系统性风险因子与异质性风险因子的函数。该模型借鉴Merton模型"一定时期内,债务人的资产价值低于临界值即违约"的思想,在Merton模型中,已知违约临界值,可求出违约率,且违约临界值与违约率通过正态分布联系起来。反过来,在已知借款人所在评级的平均违约率时,通过求解正态分布的反函数,可获得违约临界值,进而推得监管资本计算公式。随后基于机会成本的视角对经典的RAROC贷款定价公式进行改进,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业务的恶性竞争。再次,按一定原则从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研究数据库中选取56个贷款样本,基于改进的RAROC贷款定价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中,在测度预期违约率时,使用GARCH模型预测股票收益率的波动率,参照KMV公司的经验值确定违约点。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借款人信用风险的计量、完善数据库建设、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合理设置目标RAROC值与设置合理的再定价周期。本文的创新主要是基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原始贷款定价公式进行改进,认为在当前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不良贷款率回升、资本增值压力增大、资本监管趋严的背景下,RAROC贷款定价法相对于传统定价法而言具有比较优势,在我国推广RAROC定价法可行性较大。
曹金宏[6]2006年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类债权定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商业银行沉重的历史负担,是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隐患。为解决这一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很多国家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主要有债权资产、股权资产和实物资产叁种形式,其中债权占有较大比例,也是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处置业务。对不良贷款类债权合理定价,就是尽快解决不良贷款的核心内容。研究适合国情的定价机制与定价模型,有效解决处置过程中代理成本过高问题,对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依据资产公司的实际业务运作经验,分析了多种常见的债权定价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以假设清算法为基础的分步测定法,通过大量的具体处置数据的对比测算,验证了应用该定价方法的现实合理性。提出在较长时期内,我国金融不良贷款仍将存在,最后阐述了分步测定法的应用展望。
田华臣[7]2005年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风险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利率市场化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能保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不致于受其影响,确保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能继续对经济增长提供有效的支持,而银行业目前在我国金融业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使经济增长和金融改革能同时顺利进行,则很有必要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鉴于目前研究银行风险及专门研究其中某类风险的文献已很多,本文不拟再对此泛泛而论,而是选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与中国银行业现状有密切关系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商业银行内部微观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运用,如连续VaR,又包括整个银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的化解、银行存贷款定价、个人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及利率市场化中的利率调整策略,还包括宏观的金融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可能对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金融改革的路径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如何避免走上错误的改革路径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利率这一主线使之得以联结于一体。银行风险尤其是针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已较多,并仍在不断地创新,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常用的管理方法,如久期、缺口管理技术的综合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鉴于传统情况下的风险管理实际上多以公司客户为对象,而个人贷款业务在我国正逐渐兴起,但相应的风险管理却很薄弱,甚至被忽视,不排除一段时期后也会如同公司业务一样,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为此,本文深入研究了个人消费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这一管理思想在本质上与对公司客户的贷款业务是一致的。VaR模型在风险管理中是一个常用的工具,自其产生的十余年时间里,已由银行的利率、汇率价格波动风险扩展到信用风险、投资组合风险、资本要求等方面。然而,常规的VaR只考虑了一定概率下、一段时期末的损失,忽视了持有期内资产价格运动的路径及由此产生的持有期内的损失概率,而实际上资产价格的变化往往是路径依赖型的,理论上的缺陷导致了常规VaR的低估。对此,本文运用改进的连续VaR计算方法,它包括了那些虽在中途突破阈值但期末又恢复到阈值以上的损失概率,弥补了
冯蕾[8]2017年在《商业银行RAROC贷款定价模型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贷款自主定价权越来越大,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提出高要求,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信贷规模迅猛增长,信用风险日益增大。贷款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总风险暴露的60%,其中贷款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无法有效的对贷款违约损失进行弥补,因此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合理的贷款定价,提高贷款风险定价技术,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有效进行信用风险的防范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贷款风险定价问题,构建适合我国的贷款风险定价模型,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贷款定价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经营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满足新资本协议的风险管理高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本文共七章,首先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界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以及信用风险的相关概念和要素,对叁种经典的贷款定价方法进行比较,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用风险、违约概率与贷款定价的关系。其次,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论述RAROC贷款定价方法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了RAROC与贷款审批决策的关系,构建了基于违约概率和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RAROC贷款定价模型。再次,进行商业银行RAROC贷款定价模型的实证分析。选取我国2011——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80家(40家ST公司和40家正常公司)的七个方面21个财务指标共计324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以流动负债比率、每股收益、资产积累率、固定资产比率为显着影响因素的违约概率预测模型,进行预期损失的度量;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公布的逾期贷款10笔以及正常贷款10笔,在违约概率度量的基础上计算经济资本,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资金成本进行RAROC贷款定价。发现RAROC贷款定价要高于其实际贷款利率,特别是违约样本的RAROC贷款定价与其实际定价的差距明显要大约非违约样本,反映了目前商业银行的现有定价方法无法实现贷款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对风险损失的补偿能力较弱,低估了贷款的信用风险。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及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张春方[9]2011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不仅在经历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在大力推进金融制度改革,从而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使其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进一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大的助力。利率制度改革是金融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当前中国形成了由中央政府规定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可浮动范围,商业银行基于中央银行的相关规定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允许浮动的范围内进行微调,确定其信贷资产基础价格的模式。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对于信贷资产定价的模型与系统重视程度不够。然而随着近年来利率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在未来利率制度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有更大的信贷资产定价自主权已成定局。届时,商业银行如果没有一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而有效的信贷资产定价方案,必然对其收益水平、竞争力等造成负面影响。作为仍占据商业银行业务绝大部分的存贷款业务在利率制度改革过程中将会经历更大的挑战。本文立足于中国利率制度改革进程、商业银行现实经营管理水平及其实际要求提出了一套基于或有权益方法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方法,以期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文章利用了资产负债表方法、或有权益分析方法、产业风险分析方法、在险值(VaR)方法、风险表分析方法、压力测试与敏感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相结合、总量分析与结构性分析相结合,提出企业综合违约概率指标,在信贷资产定价过程中加入了对企业所在行业风险状况的考虑,将行业金融风险分析与企业金融风险分析并重,同时还提出了将该方法应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可行途径,并基于新的定价方法以南宁糖业为例进行了相关风险分析以及信贷资产定价方面的估算。未来信贷资产定价自主权放开时,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局面,构建适合其所处环境、管理经营水平的信贷资产定价系统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其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韩良[10]2004年在《金融不良资产估价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企业价值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企业产权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为工具,以指导我国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具体实践为目的,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对金融资产估价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全文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环境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对我国现阶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制度设计进行了阐述和制度性缺陷进行了分析后,运用信息经济学、企业产权理论提出了建立金融不良资产估价研究的具体制度环境。第叁部分,包括第叁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叁章以企业价值理论、企业破产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理论和方法。本文提出了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是由金融不良资产的基础价值和金融不良资产的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的估价理论。针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基础价值的估价问题,第四章提出了评估金融不良资产基础价值的模拟清算价格法,在对该方法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后,对模拟清算法的评估原理和评估程序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对于金融不良资产的期权价值问题,第五章在对实物期权及实物期权定价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和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金融不良资产期权价值理论和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分析框架。第四部分,即第六章,对金融不良资产估价的重点疑难问题——债转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本章对债权转股权的定价及转股比例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债转股企业的选择确定了标准,并且给出了债权转股权的定价和转股比例的计算方法。文章的最后,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利率定价研究[D]. 陈曦.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 中国金融不良贷款损失管理研究[D]. 王东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 不良贷款定价方法研究[D]. 吴彩容. 厦门大学. 2001
[4]. 不良贷款定价的探讨[J]. 宋清华. 中国资产评估. 2000
[5]. 基于RAROC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实证研究[D]. 颜凯. 东北财经大学. 2016
[6].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类债权定价研究[D]. 曹金宏. 吉林大学. 2006
[7].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风险管理[D]. 田华臣.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8]. 商业银行RAROC贷款定价模型构建研究[D]. 冯蕾.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9].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研究[D]. 张春方. 武汉大学. 2011
[10]. 金融不良资产估价问题研究[D]. 韩良.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金融论文; 不良资产论文; 贷款定价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资产管理论文; 重庆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不良贷款论文; 违约概率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定价方法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资产管理业务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有效利率论文; 基础资产论文; 利率市场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