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与指导论文_彭小东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与指导论文_彭小东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县)红卫小学,四川 内江 64215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会读书,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书林殿堂。

1、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创造良好的环境能够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建立班级读书角,在教室里组织学生张贴古今中外的名人警句、名言,如“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通过名人或身边的人,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例如:海伦凯勒的故事、科学家牛顿的故事、伟大领袖毛泽东读书的故事等等,用具体的事例让他们知道,古往今来,凡是取得成就、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人。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留心观察班级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3、推荐阅读材料,让学生爱读、乐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因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且爱读、乐读。

我们在备课时,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或课文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文章或篇目,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后,向学生推荐《狼王梦》、《小战马》、《红脖子》等。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内容健康适合学生口味的书籍。如:杨红樱的作品——《淘气包马小跳》、伍美珍的作品《阳光姐姐小说派》系列等,毕淑敏的作品——《话说家庭》《话说孩子》,以及一些经典故事——《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等。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阅读更精彩。

培根曾说过:“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兴趣浅些,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需要通读、细读、反复地读。”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喜爱阅读,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因此想要有更大的收获,必须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1)、精选阅读法。

对于一本书或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研阅读、认真领会,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一边读一边深入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浏览阅读法。

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法。有的文章是属于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浏览重在拓宽知识面,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3)筛选阅读法。这是一种快速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认真读,其他部分可以跳过去不读。筛选式阅读重在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获取所需知识。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在阅读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语言,将文中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存进自己的 “采蜜本”中,对阅读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作上记号,写好批注。读完文章后,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些方法,让“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从而也增强了课外阅读的时效性。

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享受阅读的美好。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量、阅读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在通过阅读、摘录之后,很多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交流积累的内容,将丰富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词汇,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让他们共同分享了读书的快乐和收获。如:可以开展“课前一分钟”活动。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书,把书的主要内容描述出来;还可以开展 “古诗知识竞赛”、“成语接龙”、“讲故事”、“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们要及时鼓励,如:评出“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从小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亲历文字的魅力,品味浓郁的书香,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潘新菊.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发展[J].现代阅读,2012年18期: 226

[2]孙惠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J].学周刊,2015(17):60.

[3]林永凤.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实践探讨[J].科技资讯,2013(1):213..

论文作者:彭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与指导论文_彭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