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的教法及效果反思
张世超 翟波宇 陈 平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 溺水已经成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一大杀手。目前,我国在游泳普及教学或体育院校师资培养体系中,均以水中游进能力(竞技能力,完成距离和完成时间)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及考核标准,[1]并没有加入游泳安全知识。因此,中国救生游泳协会组建了游泳救生公益讲师,走进中小学进行游泳安全知识的宣讲。我们针对昆明市25所中小学、蒙自市15所中小学、广州市20所中小学、佛山市17所中小学以及中山市10所中小学进行调研,主要调查这87所中小学游泳安全讲师的教学方法,并且进行反思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 游泳安全;溺水;自救;他救
游泳是一项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体育运动。但是,有时候,人们在不了解游泳安全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游泳锻炼也会发生许多危险事件。根据中国卫生部发表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溺水死亡。[2]因此,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了2019年第一号预警:“绷紧安全弦,坚决防范学生溺水事件发生。”而具体防范的措施,我们可以走进中小学进行游泳安全知识的普及。我们在针对昆明市25所中小学、蒙自市15所中小学、广州市20所中小学、佛山市17所中小学以及中山市10所中小学共计87所中小学进行游泳安全进校园宣讲的课程中,研究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的教法,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游泳安全知识。
[2]王冠:《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中国矿业》2018年第4期。
一、教学目标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地理信息数据,如西部开发的测图工程1∶50000的地理信息都是有数据库更新完成的,这也标志着中国地理空间架构的初步实现。当前我国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已经更新完成,但是怎样合理地利用还需要不断探究。大数据的到来要求测绘地理信息的部门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些地理信息并且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关系到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未来。在大数据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地理国情的检测。
溺水是导致我国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3]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游泳安全知识,清楚明白哪些地区可以游泳,哪些地区不能游泳。同时,游泳安全课可以让学生知道游泳前、游泳中、游泳后应该注意的问题,保障更合理安全地进行游泳,从而进一步减少青少年溺水死亡率。
二、教学师资及教学对象
四、教学场地和器械(略)
(四)心肺复苏。 在这个环节中,如果有假人就利用假人做示范,如果没有假人,教师可利用视频让同学们掌握心肺复苏的7步骤,给同学们建立初步印象;然后,再让同学们掌握不同情况下,人被打捞上来应该如何处理。
(一)学校反馈。 我们的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都得到了所有学校的一致好评。我们还要加大力度继续组织讲师团去学校讲解有关游泳安全知识的课程。同时,我们要求所有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游泳安全知识,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了解游泳安全知识。
吕:当年,你出版长篇小说《爱来成就》后,有评论家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保留语言炼金术的魔法,又能够超越这种“情感写作”的成就,更多地破译和直面当代人置身其中的巨大虚无感和存在的困局;在叙述策略上,尽可能地将各种悄然来袭的程式化故事摈弃净尽,让有限的作品对称无限的现实复杂性,并在个体生命的界面之上展示出一种更为悲悯、宽广而高迈的女性公共知识分子精神[4]。欣慰的是,今天,从你的《德克萨斯》中,读者一定会看到你的这种自我超越。
在这个环节,教师归纳出救人五个绝招:一喊、二叫、三伸、四抛、五划。通过这5个字,教师利用在课堂上的教具,安排同学们上来情景模拟示范,并且向外拓展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同学们掌握,在关键时候能够想到这5招。
教学内容分为4个部分:一是游泳的益处;二是游泳的危险;三是溺水自救与施救方法;四是心肺复苏。
(二)游泳的危险。 游泳的危险是本次讲课的重点。首先是要教会同学们预防,其次才是遇到问题具体该如何实施。
(三)溺水自救与施救方法。 溺水自救方法:溺水自救知识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先有一个意识。在我们生活中,就算是游泳专业运动员发生一些意外,都会慌张,更何况是中小学生。因此,我们上课的目的就是先要让同学们建立一个意识。这就是让学生知道如果哪天真的发生溺水了,一定要先镇静;然后再判断自己溺水的原因:有可能是游泳过程中体力不支;也有可能是身体某部位肌肉抽筋。学生必须要先保持冷静,然后再判断自己溺水情况。
(一)游泳的益处。 我们通过对学生讲解游泳的益处,激发学生想学游泳或学好游泳的决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且知道为什么要学游泳。
(二)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昆明市、蒙自市、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共计87所中小学的教师及学生。
(五)教学课时。 一般情况下,教学授课时间为1小时:5分钟游泳的益处;15分钟游泳的危险;15分钟游泳溺水自救与施救方法;15分钟心肺复苏术;还有10分钟提问环节。因为游泳的危险、溺水自救与施救方法和心肺复苏术比较重要而且比较难,所以耗时相比游泳的益处就多了很多。最后留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回答环节,可以了解学生对游泳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教学师资。 教学教师是接受过专业游泳救生员培训的高校教师,并持有国家游泳救生员和游泳教练员证,均是中国救生协会游泳救生公益讲师。
五、教学反馈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课时
(二)学校教师反馈。 我们在进行宣讲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听得比学生还认真。并且宣讲结束后,我们也会和当地教师进行交流。她们经常会说:这些知识自己也不会,也需要多了解多学习。因此,游泳安全课程得到学校教师的一致赞许。
以打造文化基础设施为抓手逐步加强文化建设。筹备组建综合事业局图书资料室,开放职工健身活动室,全年租赁专用活动场馆定期开展职工体育训练,为职工全面提升文化与体育素养提供基础保障。
(三)学生的反馈。 我们通过最后10分钟的同学问答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讲师喜欢挑选一些不爱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如果同学回答错了,立马就会有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和指正。这就可以明显看出: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是有效的。
(四)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内容的讲解,可以进行区域划分和年龄划分。按照区域划分:在城市学校进行宣讲时,教师应当多讲一些在游泳馆游泳和在自然水域游泳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农村学校进行宣讲时,教师应当多讲解一些关于危险水域不能够游泳的问题;按照年龄阶段划分:针对小学1~3年级学生游泳安全知识的讲解,教师应当多讲解一些游泳的益处和游泳应当注意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针对3~6年级学生进行游泳安全知识的讲解,教师应当多讲解一些关于溺水自救及游泳的危险等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独自游泳或去自然水域游泳的危险性;针对7~9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学习心肺复苏术,以及溺水施救技术,并且更要强调游泳的危险性,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在同一个属性条件下,第k个方案和第i个方案之间的排序关系可由决策矩阵中元素的大小关系来表示。ak等价于ai⟺rkj=rij;ak优于ai⟺rkj>rij;ak劣于ai⟺rkj
从式(22)和式(23)可以看出:频率衰减因子α(ω)和波数k(ω)均与圆频率ω近似成线性关系,其比例系数分别为κ和λ,则
参考文献:
[1]Fang Y,Dai L,Jaung MS,Chen X,Yu S,Xiang H.Child drowning deaths in Xiamen city and suburb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1-5.lnjury Prevention.2007,13:339-343.10.1136/ip.2007.016683.
[2]丛宁丽.议提高安全意识与人人学会游泳的社会责任[J].游泳季刊,2007(02):20-22.
[3]宋秀玲,马文军,徐浩锋,聂少萍,许燕君,李剑森.连平县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认知和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9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