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以往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不再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要想使得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相契合,就必须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入手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抛弃知识的单纯讲解,而是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种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一、精心构思,恰当设计教学问题
启发式教学摆脱了将知识和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启示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应避免在课上直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渗透,避免学生不发挥自己的能力理解所学的知识,而是机械地进行着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该在教学前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寻找教学突破口,明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教学任务以若干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以恰当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朗读,依据学生的朗读结果来进行后续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借助这首诗的学习感受到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教师:“通过这首诗的反复朗读,大家对康桥有哪些了解呢?”让学生借助诗中的意象来推断作者的主观情意,进而分析出这些意象所融入的作者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所承担的角色等等。教师:“这首诗共分为7节,每一节都包含着很强的画面感,这点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那么,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诗中出现的云彩、金柳、青荇等有什么印象?能不能通过动手绘制来画出这几幅画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诗中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性,同时让学生在绘制图画的过程中代入作者的角色,与作者一同感知离别所引发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发散思维,辅以多种教学手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一定的问题外,还应该在课上辅以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课堂的学习。同时,启发式教学讲究循序渐进的教学,让学生如剥笋般了解到文章的内涵,掌握事物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手段逐步揭开学习内容的真面目,让学生掌握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从而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了解《左传》的创作背景以及《左传》的现代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叙述精确、详略合宜的编年体史书中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的故事。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阐述本文所描述的故事的PPT,让学生先借助PPT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最后,结合当时的秦、晋、郑国的地图进行文章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依据各国的形势图理解烛之武劝退秦伯的道理。
三、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在课上经历的学习过程,而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所不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习惯了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学习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学生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在课上需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能够进行积极和主动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上进行自主阅读,并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需要设计并提出问题,并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以此类推,直至学生小组无法回答出问题或是无法提出问题为止,教师在此期间需要做好问题的统计工作。学生提问的问题多半是很有价值的,包括“作者为什么在第一自然段惦念起荷塘了?他写自己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含义?”“文章第二部分是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过程来写的,是如何有层次地展现荷塘月色的美景的呢?”等等,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课上能够全面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经历文章的深度剖析过程,以学生之间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启发式教学更是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注重在课上对学生的启发方式,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并促进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黎倩. 高中语文教学中巧用启发式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10):3-5.
[2]马莉. 浅谈启发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4):97.
论文作者:唐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启发论文; 教师论文; 课上论文; 式教学论文; 过程论文; 学生在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