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化发展决定了建筑行业的趋势,应对更为系统化、高效化的建设节奏,发展土木工程高新技术并在工程中应用,是满足设计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一项关键举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给施工工艺带来了巨大改变。为此我们要施工中的关机技术和工艺进行研究,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近年来,我国对基础建设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并深入发展了现代化建设。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形势日趋严峻。为了使建筑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种种需要改进的方面,并针对各个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建筑技术逐步得到改进,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在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建筑工程质量。同时,科学的管理措施也是提高技术、增加经济效益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1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1)基坑的支护和边坡设计单位一定要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否则不能承担程的设计;
2)设计单位进行基坑的设计时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在设计完成后,对设计的重点位置和施工的注意事项、注意环节一定要在设计图上标注清楚。对整个设计的施工阶段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提出设计单位的指导性意见,保证施工和设计环节的衔接。
3)深基坑在施工时的安全施工方案应该由专业的、经验足的技术人员制定,然后由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各自的工程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合格,施工方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安全施工方案,然后进行一轮的审核;如果审核合格,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成为安全施工的准则。
4)基础混凝土浇筑。在基坑开挖工作完成且基槽验收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房屋的承载要求来选择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结构,并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完善。一般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模板支撑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拆除模板等。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钢筋工程在 施工前,要按图纸要求的直径、级别、根数、形状、尺寸作好钢筋下料。接头的位置、保护层的大小,都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钢筋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图纸要求及规范要求施工。严格防止偷工减料和以小代大,以次从好的错误做法。钢筋在制作前,要将其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皮清除干净。对现场缺少与图纸要求型号不符的钢材,需要用其他的规格钢材进行代替时,必须请工程部门和设计部门的同意,并办好设计变更的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按钢筋下料单加工各部位的钢筋制作件。编制下料单或下料卡。标了编号、形状、规格尺寸、数量和部位。将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分门别类地整齐放在棚内。并注意保管,以防止污染和锈蚀。
钢筋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倍数进行焊接,作到既节省材料,有能保证施工质量。对已经绑扎好、安装完的钢筋,尤其是梁、板的构造钢筋和弯起钢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防踩踏,以免发生变形。所以在浇注混凝土时,钢筋工要跟板做业,以便随时调整和加固。特别要强调的是原始试化验和现场的复试工作,以化验单为依据,非合格品一律不得使用。加强自检、互检、抽查工作,对绑扎已经完成的钢筋,一定要与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相较核,不得有任何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研究
防水实际上就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防渗漏、防有害裂缝的出现。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设计原则(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防排并用、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对于屋面防水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时,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于250mm。
对于外墙防水,若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抹灰前应先在外墙面满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采用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在10±2m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将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
4 主体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
4.1 根据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严格管理项目质量,其中包括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等主要方面。针对采用的新技术或者重要单元施工中所出现的难题,我们为保证工程质量要成立攻关小组,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
根据进度目标来控制施工进度计划。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对设备和材料供应以及施工能力要随时进行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度并调整后期工作安排。协调衔接好分包工程,在工作面的施工上相互协调配合。在保证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以降低工程成本为目的合理安排人员和材料,科学管理。
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测定施工完成部分的工程质量和特性,与预先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逐个对比,判断建筑产品合格与否。合格则予以通过,不然就要进行加固或补强处理。竣工阶段要度量、比较、判断并处理工程项目的质量。用计算手段测量和测试工程项目,对比度量结构和质量标准,判断与预先规定的标准是否契合,检查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是否需要处理或采取补救措施。
4.2 施工技术管理
我们通过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工程质量,使之达到要求。首先,坚持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这是我们在施工中最容易疏忽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其具有相关的工作能力。杜绝一切违反标准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可以从基础,主体,防水和屋面等方面来分析,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设计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对我们的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们要在建筑工程发展中应用新型的工程施工技术,应对建筑工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梁朝松.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2).
[2]赵建有;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34.
[3]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4] 李伟,王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论文作者:杨念国1,晏振起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预应力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体外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