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109-02
初中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用各种方法,采用各种措施,不断激发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全面提高生物素养,适应生物科技新时代的发展。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轻松环境
要通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构建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和谐的师生氛围作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隔阂,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爱护、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又不失平等尊重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此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想象,活跃自我思维,就生物学科问题积极探索,主动深入,树立主动意识,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项严谨的任务,它涉及多学科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科学性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如何在保证生物课堂教学严肃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和理解生物知识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抽象、枯燥性问题,生物教师可以巧设情境,以境激情,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通过契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新课,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衔接更为紧密,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二、调动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强大驱动力,能够保持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持续坚持自我探究、自我思考,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化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自觉深入生物学科,找寻生物的乐趣与奥秘。
1.巧用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遵循传统的讲授方法,呆板地灌输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趣,渐而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就应及时转变,革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巧用悬念,适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完整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保持学生对生物课堂教学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巧用悬念可以贯穿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可以是授课中,也可以是实验室课堂教学中。
2.引入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领悟生物奥秘的同时建立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还进入了课堂教学领域,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时引入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使生物从生物课堂教学从书本的平面走向立体,赋予生物课堂教学生动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模式予以革新和优化,促使教师以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将着力点置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之上。
1.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一般遵循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序。如若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妥当,各环节衔接紧密,学生就能逐次深入,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逻辑性,并伴随着层层相扣的课堂教学步骤走入自我思索和主动探究之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衔接得当的课堂教学安排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主动学习的精神。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坚持适宜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接受学生的各种质疑和不解。同时,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生物枯燥无味的认知,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将实验、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其实践能力,并激发其对于生物的兴趣与热情。
2.建立激励机制,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往往能保护其自尊心,提升其满足感,并以此转化为对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热情。此外,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悉心讲解,正确的要予以肯定,有独到见解的更需大力表扬;而错误的则应在肯定态度的基础上鼓励其再行思考,引导其查阅资料,或向同学求教,不断修正答案,圆满地回答和解决生物问题。可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正确地运用激励评价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自主探究、自主解答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两种思维有机结合的基本训练
1.观察与分析结合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把一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看,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创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观察是进行探究实验的一项基本活动,科学的观察是学好生物知识的前提。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科学观察不仅重视定性观察,掌握事物的形象、构造、过程、特征,而且重视定量观测,分析它的数量关系,综合它的性质特征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深入细致进行观察的品质,使其形成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想象与推理结合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的阶段,推测出最终的结果,这是想象具有创造性的缘由。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想象力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实践活动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的源泉,富尔顿发明汽船、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马可发明无线电,都是事先运用想象,预想了他们劳动的成果。想象活动又是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时,叶绿体是微观的生物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大、理解困难。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一片绿叶比做一个制造有机物的大工厂,那么叶肉细胞就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台加工有机物的机器,而使用的原料则是导管运输来的水和气孔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水分和二氧化碳在叶绿体这台机器上加工成有机物,再由筛管运输出去。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3.发散与收敛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即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人们在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人的更具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它的思维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主要是形象思维;而收敛性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它的思维活动方式是集中的、辐合的、聚敛的,主要为逻辑思维。我国科学家袁隆平,他偶然在田边发现几棵变异水稻之后,对当时生物界认为水稻是自花传粉的论点产生了怀疑,从此开始了长达九年艰苦的研究工作,在长期的有种研究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实验,最后,终于培养出了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他也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论文作者:张彩桂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生物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