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人才论文,新趋势论文,国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提高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改进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造就实业界欢迎的企业管理人才,进入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又出现了两种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 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重视吸收企业界人士充实师资队伍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Roland Christensen认为,经验丰富的公司经理往往比刚刚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更能胜任工商管理教育。为了培养出理想的师资,美国不少商学院加强了与商界的联系,鼓励教师经常到公司里去从事顾问工作,考察“活生生的商务实情”,编写教学案例等。现在,企业管理教育中普遍强调的是现实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师资时不只是强调其学术水平,同时要重视其管理经验。在加拿大,高等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有许多实业界人士参与高校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加拿大培养管理人才的大学设有顾问委员会,而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大都由企业界、商业界人士组成。例如,麦克麻斯特大学商学院设有一个商业顾问委员会,由60位著名的商业界领导人组成,这个顾问委员会对学院起顾问作用,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寻找工作职位;有时也给学生开设讲座,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此外,在加拿大管理院校中,不少教师聘请企业家、银行家、政府官员等在自己担任的课上讲演,介绍加拿大经济形势的新动向,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及可能采取的新对策。这些来自经济管理第一线的专家所讲授的知识常常是书本上没有的经验体会。这种做法,即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又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书本知识。法国、意大利、荷兰的一些经济管理学院则与实业界和生产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实行人才的双向流动,一方面高校教师流动到企业界,为企业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界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会计师、经济师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向学生传授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经验。
2 注重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广大的在职管理人员
目前,在美国的管理教育中,在职学习的人员(半日制学生和在职进修人员)也不断增加。这类学员现已达到60%。许多管理学院还单独开办了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专门培养在职的经理人员。现在,美国有600所大学设有管理学院或系科。除培养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外, 有三分之二大学还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管理人员进修班,重点是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向他们传授最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科学知识。现在,美国已有十几所大学将举办在职管理人员讲习班,确定为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的大学通过各种形式为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已颇见成效。例如,斯坦福工商行政研究院每年暑期都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班,每期每人可学一门课程。许多公司还将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经理在内,送往大学去接受正规的大学企业管理教育或送往研究院深造。
在英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经营管理需要大量新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企业中广大的在职人员要进行业余时间学习,这就导致了夜校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精明的雇主还选送一部分职员去学习经营管理技能,实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方法。于是,各地区也建立了培训中心,主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70年代以来英国在职人员管理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地区管理教育中心普遍建立,专业性的学术团体和机构与日俱增。由国家学位授予管理人员开设了各种学位课程。
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在职管理人员参加进修学习。目前,各国都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管理人员培训网络,各类培训中心和训练机构遍布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