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对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邓洁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采用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对照组实行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疫球蛋白水平以及Th1细胞因子相对于对照组较高,Th2细胞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 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采用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宫颈环状电切术;聚甲酚磺醛液;临床效果

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宫颈上皮高度病变所引起的疾病类型,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进行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宫颈环形电切术,虽然可将病变组织彻底切除,但难以彻底清除人乳头瘤病毒,出现较高的复发率。传统手术方式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并发症较多,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后不但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还需要联合药物治疗来彻底杀灭人乳头瘤病毒[1]。本次研究主要对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采用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最小3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5±8.5)岁;CIN2患者18例,CIN3患者12例。对照组年龄最小36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7.5±8.5)岁;CIN2患者20例,CIN3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让患者取截石位,明确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变范围后选用LEEP刀按照顺时针方向将病灶切除,切除时不但要切除病灶,还需将病灶周围5~8mm的正常组织切除,切除深度以15~20mm为最佳。切除过程中要注意匀速进行,并使用电凝止血,切除后的切口采用浓度为5%的碘伏棉球进行消毒[2]。

1.2.2观察组采用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接受宫颈环状电切术后使用浓度为0.03%的碘伏溶液冲洗阴道,并将宫颈使用碘伏原液棉球进行消毒,然后在宫颈管内插入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国药准字 H20059561;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棉签,并将棉签转动数次,取出后在病变部位贴敷浸有聚甲酚磺醛液的纱布块,1~3min/次,以4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同房,处于月经期时需停药,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宫颈糜烂的愈合情况[3]。

1.3疗效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整理均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IgG、IgA以及IgM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乳头瘤病毒感染,99%的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患者检测其宫颈组织匀浆液均可发现HPV-DNA,所以需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但要保证疗效,还要降低复发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疫球蛋白水平以及Th1细胞因子相对于对照组较高,Th2细胞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原因分析为:①聚甲酚磺醛可通过蛋白凝固以及强酸的作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破坏,其抗菌作用较为广泛,可选择性的凝固病变组织,还可促进上皮组织再生,达到上皮重新覆盖的效果,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可对糜烂处的组织进行选择性烧灼,使得组织坏死以及脱落,有助于创面修复。另外,聚甲酚磺醛可促使受损的鳞状上皮细胞以及宫颈柱状出现变性脱落并排出体外,而不会对正常的鳞状上皮造成影响[4]。②聚甲酚磺醛表面的电荷为负电荷,而患者血液以及阴道分泌物中的蛋白质为正电荷,所以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后会导致蛋白质凝固以及变性。聚甲酚磺醛还可恢复阴道内环境,对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以及繁殖产生阻碍作用,可为乳酸杆菌的滋生以及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聚甲酚磺醛还会收缩血管,加快纤维蛋白凝固,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宫颈鳞状上皮的再生修复速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5]。

综上所述,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采用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晓琳.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干扰素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6):105-107.

[2]豆艳艳. 聚甲酚磺醛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05):805-806.

[3]赵玲.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2):138-139.

[4]李湖英.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6,35(14):150-151.

[5]吴雨育,洪少妹.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观察[J]. 北方药学,2016,13(06):191-192.

论文作者:邓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宫颈环状电切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液对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邓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