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设施与大众体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众论文,体育论文,体育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8)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5天工作制的实施,使人们从以往的繁忙工作中挣脱出来;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实施,又使人们得到了更多的娱乐和享受,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其中,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人口在不断增加。
无疑,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促进了一部分人积极参加锻炼。但是,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把闲暇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使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全社会达到一个名副其实的全民健身的高度,除了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以外,还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一个与体育活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比如体育意识、经济条件、生活水平、政策宣传、居住环境、业余爱好、体育场地设施等等。那么体育场地设施与上述各因素的关系怎样,它在大众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
笔者以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体育场地设施在大众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论证,以求为更好地推广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参考。
1 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与人口比例的关系
有资料表明[1][2],我国现有体育场地设施528112处(个),日本为302281处(个),若按当时中国人口为10亿、日本人口为1亿计算,中国约每1900人拥有一处(个),日本则为400人。而且,日本的体育场地设施40%是大中型体育设施,我国88.6%为篮排球场和小运动场,体育馆、体育场和游泳池只占总数的1%。因此,我国在人均拥有体育场馆和游泳池的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见表1)。
表1 不同国家平均拥有一个场(馆)的人数比较
注:/代表未统计
表1可见,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与我国巨大人口的需求量不相适应,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短缺。这势必影响到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2 体育场地设施与体育人口的关系
有资料表明[3],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刚解决温饱问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仅为330美元,是世界人均GNP的1/1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其体育人口不会高,体育设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相当长的时间。从表2可见,几个发达国家因为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充裕的体育场地设施拥有量,其体育人口较高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表2 几个国家的体育人口比率
国名 美国西德 日本加拿大 中国
比率(%) 77 6768
5040
布局合理、数量充裕的体育场地设施,不仅能促进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引导人们进行健康的闲暇消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体质健康水平。而且还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体育人口的增长,如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可达到“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经济效果,而且可使一些间接体育人口(听读体育新闻、观赏体育比赛而不直接参加身体锻炼者)转变成为直接体育人口(直接参加身体锻炼者)。反过来,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体育场地设施的兴建。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体育设施与大众体育协调而稳定地发展。
3 体育场地设施在影响人们体育参与因素中的地位分析
来自广西的一份调查[4]显示:62.7%的青年职工喜欢在较规范的体育场地上活动,并且以离居住点较近的场所吸引力最大,67.1%的青年职工、54.3%的职工对单位的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持不满意态度。职工体育取向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见表3),体育环境(场地设施及其布局)以压倒多数的正载荷占据领先地位,以54%的方差贡献率反映了体育场馆设施对职工体育取向的强大影响力。
表3 职工体育取向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因子命名 方差贡献 贡献率
高载荷频数
F1体育环境 4.560.543
F2商品经济 2.170.165
F3宣传媒介 1.880.114
F4生活水平 1.080.083
有关“建国后大学毕业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5],43.8%的36~45岁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是因为单位的体育设施差而阻碍了他们(她们)参加体育锻炼,51.8%的35岁以下的青年大学毕业生持相同意见(见表4)。
表4 阻碍大学毕业生参加业余锻炼的因素(%)
从表4还可以看出,46岁以上50%人不喜欢体育活动,他们对是否有体育场地设施持无所谓态度。这可能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以及那时的体育事业落后的原因有关,以致于使他们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 体育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大众体育充分利用的关系分析
有研究表明[6],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上因年龄性别爱好等存在差异,但有一种倾向是相同的,优先选择离居住点最近的体育场地设施。调查表明[7],34.3%的人选择家庭附近(见表5)。
表5 体育锻炼场所调查
地点 比率%
家庭附近 34.3
公园 24.0
单位 15.8
马路 13.0
体育场馆 10.1
娱乐场所2.8
有人认为[8],目前,体育设施制约着大众体育的发展。一些城镇在建造居民新居时并没有考虑到群众体育活动的配套设施建设问题,人们缺乏就近体育活动的环境条件。另外,城镇广大学校的体育设施又没有对群众开放,因此供群众活动的场所相当少。
1996年10月12日记者程荃报道[9],北京54个居民小区体育配套设施竟无一建成。从1984年规划到今,12年过去了,已规划的体育用地不是被占用就是被挪用,没有一处破土动工的。可见,类似这种现象与正推广的全民健身计划是完全相悖的。
有人提出[10],在进行体育设施的规划时,应把它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计划中去,与城乡建设结合起来。并注意下列问题:一要接近服务对象;二要交通便利;三是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要相对集中;四要有利于促进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5 体育场地设施对大众体育项目选择的影响分析
大众体育因受体育设施的限制,其体育内容也必将受到制约。以前[11],渴求锻炼的人们只能从事一些对体育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气功、散步等项目。但随着体育场地设施的增长,群众体育内容也必将丰富起来,将由原来单一的以“跑步”为主的传统健康项目,发展到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游泳、武术等门类繁多、品种齐全的群众体育活动体系,并可以通过挖掘、整理,发扬光大我国传统的健身活动和引进国外先进健身手段,充实群众体育内容,促使群众体育向多样化发展。
1994年国家体委的一个研究课题[12]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86.6%的人有直接或间接的体育行为,其中1/3的人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而且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对体育场地要求较高的项目选择中,35岁以下的男性占62.0%(女46.8%),36~45岁的男性占39.4%(女31.9%),46岁以上的男性占26.0%(女23.8%),对设施要求不高的项目选择中,分别为38%(女53.2),60.6%(女68.1%),74.0%(女76.2)。可见,中青年人趋向选择需要规范体育场地设施的项目。
另一国家委管课题[13]研究表明:在研究对象中,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体育场馆、学校、工厂这些有体育设施的锻炼场所的利用率逐渐提高;而对公园、郊外、家庭、河边、公路、大街等这些没有体育设施场所的利用率逐渐下降。预计,随着我国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体育报报导[14],当今世界十大流行体育运动为雪橇、旱冰、足球、高尔夫、步行、街头冰球、山地自行车、徒步旅行、篮球、健身运动。除了步行、山地自行车和徒步旅行外,其它七项都要求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这说明,体育场地设施在现代群众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6 体育场地设施与群众体育政策的关系分析
80年代,国家建设部、国家体委制订《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5]提出了公共体育设施规模和设施规划指标;后来又实施了《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的细则》[16],提出县一级要拥有公共的“两场”、“一池”、“一房”,推动了县级体育设施的兴建。
90年代,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启动工程”的方案[17]明确倡导:社区要提供一处以上的群众健身活动场所;《体育法》中强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 占用和挪用已规划的群众体育配套场地设施。
以上资料表明:我国政府已逐渐认识到体育场地设施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早在1972年就提出了一个“十年计划”[18],该计划按照体育设施标准和当时体育人口数量计算出全国居民区应建设的体育场馆数量和所需资金,1980年已完成该计划的83.9%,1969—1990的20年间公共体育设施增长了近6倍。
前苏联的一项法律规定[19]:凡拥有5000居民的住宅区必须具备最低限度的体育设施,包括一个体育场或游泳池,一个体育馆和一个健身俱乐部,其部长会议还专题通过了“加速兴建体育健身设施的措施的决议”。
60年代西德的“黄金计划”[20]是原西德政府重视大众体育的有力证据。“黄金计划”要求建设平均800m[2]的儿童游戏娱乐场所31000处,8500m[2]的普通学校体育场14700个,体育馆10400个,各种游泳池5480个,总投资为6315亿马克。充裕的体育设施,给西德的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其体育人口比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
7 体育场地设施在大众体育投资中的地位分析
逐渐增多的体育人口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要求是迫切的,而体育场地设施的充裕与否又直接影响群众体育的开展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充分实施。那么,在大众体育投资中,体育场地设施的地位又如何呢?
南朝鲜政府对大众体育的投资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研究者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调查了南朝鲜30名体育管理学专家,获得了影响南朝鲜大众体育投资的6项主要因素和21项次级因素[21](见表6)。
表6 影响大众体育投资的因素及其权重
可见,在促进南朝鲜大众体育发展的6个投资因素中,运动设施因素是最主要的。这并不奇怪,主要是因为:首先,体育活动需空间,没有运动设施,体育活动就难以进行;其次,良好的运动设施是引导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必要的物质环境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运动空间和运动设施,即使有良好的参与动机和有效的组织领导,大众体育也不能提高和活跃起来。所以想要有效地提高大众体育水平就要投资与之密切相关的运动设施。
8 结论
1)体育场地的发展速度影响着体育人口的增长速度。
2)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及其布局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3)体育场地设施影响大众体育项目的选择。
4)体育场地设施是大众体育政策中的重要内容。
5)体育场地设施是大众体育投资最主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