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面临的若干问题(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当前我国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形成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民族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是十分正确的。
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我国跨世纪的一项战略部署,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力地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我国有50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根本保证。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我国的外部环境包括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继续坚持党的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而且要加以发展和完善。就是说,西部大开发和外部环境呼唤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当前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
当前世界民族矛盾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的发展,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起,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猛烈冲击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至1981年已有93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获得独立,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基本瓦解。这种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无疑是进步的、革命的,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同盟军。其中,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之后出现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到冷战结束之后达到了高潮。这种民族冲突,少部分是前一阶段反殖民统治的继续(如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一些小岛国从殖民统治下取得独立等),而主流则是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分离、民族冲突、民族暴乱(有的还同宗教冲突联系在一起)。其中,一是一些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甚至发生民族冲突和战争,如前苏联解体,并在一些分立后的国家内部或国家之间发生民族冲突和战争;南斯拉夫解体和波黑战争等。二是一些非洲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民族冲突。这实际上是过去殖民统治留下的后遗症,因为过去殖民统治者在非洲地图上随意划分国界,造成一个民族被分割在好几个国家、一个国家内存在多个民族的交错复杂的情况,埋下民族冲突和民族分离的根子。亚洲印巴之间克什米尔的争端和战争也是英殖民主义者撤离时埋下的隐患。三是欧洲、北美发达国家中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如比利时内部佛拉芒人和瓦隆人之间的矛盾,西班牙巴斯克人分离主义活动,北爱尔兰与英国的矛盾和新旧教派斗争,塞浦路斯希土两族冲突,加拿大魁北克法裔分离运动等。此外,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欧洲发达国家产生了极右翼势力及其组织的排外活动(包括新纳粹主义)。还有亚非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阿拉伯国家内的教派冲突,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分离主义等。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常说世界民族矛盾、民族冲突(以及宗教矛盾、宗教冲突)突出和激化,主要就是指的这种民族矛盾和冲突(以及宗教矛盾和冲突)。显然,从其主流来看,这种民族矛盾和冲突与前一阶段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性质是根本不同的。而我国的民族分离主义者,正是以这种动向作为其分离主义活动的借口,并引为奥援的。
但从9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另一种趋势,即民族矛盾、民族冲突走向和解的趋势。美国《外交》杂志今年5—6月号刊载马里兰大学教授特德·罗伯特·格尔的文章指出,从90年代中以后,民族冲突的数量减少了,民族和解的趋势加强,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的关系的新体系正在形成。作者从对过去50年大约300 个政治上积极的民族和宗教群体的跟踪记录说明,在整个90年代,采取暴力手段的民族群体的数目稍稍下降,到90年代末,民族群体采取的最常见的战略不是武装冲突,而是一般的政治斗争。从1985年以来的所有新的抗议和反叛活动有2/3是在1989年到1993年间开始的,此后开始的很少。民族冲突中伤亡最大、时间最长的自决战争,从1993年到2000年初,数目减少了一半。在90年代,16场分离主义战争通过谈判和平协议得到解决,另有10场通过停火和持续谈判得到控制。今天是70年代以来分离主义战争最少的。民族冲突之所以得到和解和缓和,是由于指导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或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正在形成,主要是承认并积极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并在现在的国家内实行某种自治安排。同时,也得益于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和一些地区性政府组织(非洲统一组织等)以及多数大国进行推动。这一趋势正是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和体现。
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民族矛盾和冲突走向和解和缓和,也不可能直线向前发展。巴勒斯坦问题,巴以双方还在艰苦地进行最后的谈判,并在最近引发激烈的冲突。北爱尔兰自治也经历了曲折。非洲的一些冲突虽得到控制,但还远未得到解决。波黑代顿和平协议实施四年,成果寥寥。斯里兰卡与泰米尔人的冲突、土耳其和伊拉克与库尔德人的冲突还看不到尽头。最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顽固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分子,成为国际和平安宁的严重威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进行分离主义活动,并引进北约的武装干涉,不仅未达目的,而且给南联盟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也给本民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其后果多少年也难以消除。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组织埃塔正向黑手党蜕化,并愈来愈把恐怖活动指向本民族人士。菲律宾分离主义组织阿布沙耶夫游击队不断进行爆炸、绑架等恐怖活动,今年4月23日甚至闯入马来西亚沙巴州西巴丹岛,绑架包括欧洲、 南非10名游客在内的21名人质。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对中亚各国的和平和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
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对当前世界民族问题必须全面观察,既要看到世界民族矛盾、民族冲突(以及宗教矛盾、宗教冲突)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以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加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制止和打击任何民族分离活动;又要看到当前世界民族问题的主流是民族和解的趋势加强,并正确地加以运用。我国和周边国家多次达成协议,声明一致反对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不允许利用其国土进行针对别国的这类活动,这可以说就是成功运用的表现。决不可片面宣传世界民族冲突加剧,夸大世界民族冲突对我国的影响,造成草木皆兵和“狼来了”的气氛。那只能自乱阵脚,并徒然为民族分离主义张目。
当前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民族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西欧形成一批单一民族国家,这曾经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典型的国家形式。但是,决不能把单一国家形式绝对化,认为它是最好的、最合理的,甚至把它看作唯一的民族国家形式。一些民族分离主义者正是以此作为他们搞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根据,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其实,就在西欧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时候,东欧普遍保持了多民族国家的形式。即使在西欧,也有一些多民族国家,如瑞士和比利时,西班牙也存在多个民族。美国白人是欧洲许多民族的移民(英国人、德国人、俄罗斯人、波兰人、北欧人等)融合的民族,同时还有大量黑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这些国家绝大多数有多民族存在,实际上是多民族国家。前苏联解体后,其各个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的国家,但它们内部都有多民族存在,特别是有大量俄罗斯人,所以都不能说是单一民族国家。前南斯拉夫解体后,从中分离出来的几个国家也多是有多民族存在。即使是西欧原来的单一民族国家,随着外来移民逐渐增多,实际上也逐步变成多民族国家(据官方统计,瑞士居民中目前19.7%为非瑞士公民。其他西欧国家也多有类似情况)。这样,完全可以说,现在民族国家的主流是多民族共居的国家。
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民族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繁荣,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费孝通先生把我国这种历史和当代党的民族政策形成的民族关系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认为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费先生指出,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人们,如何才能和平相处,西方文明即欧美文明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地区冲突和战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和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国历史上所讲的“和而不同”,也就是多元一体理论的另一种说法。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路,否则就要出现纷争。只强调“同”而不能“和”,那只能是毁灭。“和而不同”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中国的传统经验以及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都符合和平共处的逻辑。
这里,费先生讲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就从哲理的高度论证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合理性和优越性,驳斥了民族分离主义反对多民族国家、进行民族分离的谬误。
关于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
经中共中央批发的1953年《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内各民族获得解放,因而民族压迫根本消除之后,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是什么呢?这就是: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来建设伟大祖国的大家庭;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保障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祖国的共同事业的发展中,与祖国的建设密切配合起来,逐步地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其中包含稳步的和必要的社会改革在内),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落后的民族得以跻身于先进民族的行列,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里第一次把“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作为我国消灭民族压迫、在政治上实现各民族完全平等之后,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根本任务提出来。在中央政治局讨论这个文件时,毛主席和党中央完全肯定并高度评价了这个文件。文件讲得清清楚楚,所谓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包含社会改革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两个方面。其后,党和国家一方面在少数民族中稳步进行社会改革,先后消灭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地主制度,为祖国的建设扫清了道路;另一方面逐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较好地贯彻了这个文件的精神。但是,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任务还远未完成。
在新的历史时期,还要不要坚持“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提法?1979年中央政治局讨论边防工作会议的汇报时,曾有同志质疑这个提法。当时任党中央秘书长和中央党校校长的胡耀邦同志指示党校理论研究室进行查考。党校理论研究室进行查考研究后,写了《关于“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提法》一文,经胡耀邦同志审批后在党校《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得出结论说:“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之一,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提法。”“我们党正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观,从我国的特点出发,制定了党的民族政策,强调在民族压迫根本消除之后,逐步的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落后的民族得以跻于先进民族的行列。”(《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第42、43页)1981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把“逐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提出。《纪要》指出:“党的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坚定不移地关心、帮助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逐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第132页)1992年,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江泽民同志这里虽然没有用“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提法,但提出的根本任务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的。
承认不承认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达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这一根本任务,是涉及两种平等观的原则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48 页)列宁也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制冠冕堂皇地宣布一切公民平等,而实际上却伪善地掩盖剥削者资本家的统治,用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似乎能够真正平等的思想欺骗群众。”“在民族问题上,夺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的政策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在形式上宣布民族平等(这在帝国主义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不同……不仅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的劳动群众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和图书报刊,以便清除资本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不信任和隔阂的一切痕迹。”(《列宁选集》第三卷第722页、739页)
所谓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是一些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落后性,从而与先进民族有了重大的发展差距。造成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内在原因是这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阶段滞后,外部的原因是长期的民族压迫制度,特别是在近代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掠夺。正如恩格斯和列宁指出的,我们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仅仅在形式上宣布民族平等不同,敢于提出消灭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任务,这正是我们优于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地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宣布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形式上或法律上的平等,但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无产者一无所有,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受资本家剥削。这就是事实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不可能提出消灭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因为要消灭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就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在民族问题上,资产阶级民主制也只是在形式上或法律上宣布民族平等,但事实上落后的民族却继续落后,继续受剥削,受压迫和歧视(人们可以看看美国黑人的实际处境,看看李文和案实际上只因为肤色不同而被无理起诉和关押。 今年9月21日美国政府发表报告也承认,尽管消除种族歧视的法律已经颁布几十年,但种族歧视这一根深蒂固的问题依然困扰着美国社会)。他们不可能提出,更不可能做到,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则以消灭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为己任,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以此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政策,社会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虽然这要经过长期艰巨的奋斗才能达到,但我们的这个基本方针是坚定不移的。有些人反对提出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任务,似乎承认存在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亏了理或者不光彩,这是把事情看颠倒了,实际上是没有分清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和资产阶级的平等观。
少数民族与工业化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原来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建国以后,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大三线建设和2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定的现代工业基础,包括能源、钢铁、冶金、化工和纺织轻工等工业。今后少数民族现代化之路怎样走?要不要走工业化之路?存在一些争论。极个别的论者认为中国少数民族“没有必要非得走工业化以实现现代化的弯路”,“对中国各民族来说,要慎谈通过工业化以实现现代化”。他主张各民族要保持原有经济文化类型,发展现代化的狩猎、斯威顿耕作(即刀耕火种之类)、畜牧和农业经济文化。理由是工业经济文化类型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只有保持狩猎和刀耕火种之类的经济文化才能高举可持续发展的大旗。
不错,工业化在我国、在世界上都曾经造成生态的破坏。这在工业化初期是难以避免的。其所以难以避免,一是因为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因为防治生态破坏的技术不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态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防治生态破坏的技术发展了,工业化对生态的破坏是可以防治或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我国过去对生态问题认识不足,加上人口等方面的压力,实际上走了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近几年,党和政府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生态的恢复和治理,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只要坚持下去,是可以把生态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那么,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畜牧和农业经济是否就不破坏生态呢?否!狩猎就是猎杀野生动物,直接破坏生态环境。我国内蒙古解放初期就在乌兰夫同志主持下把鄂伦春这个狩猎民族从狩猎人变为护林员,是大好事。现在,全世界和我国都明令保护野生动物,但不法之徒受私利驱使仍不断偷猎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特别是对我国青藏高原藏羚羊的罪恶偷猎,简直是令人发指。狩猎工具愈现代化,对生态破坏就愈大。说发展现代化狩猎经济是高举可持续发展大旗,保护生态,岂非笑谈。
说刀耕火种生计有一定的轮休期,不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奇谈。笔者从小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目睹并亲自参加过刀耕火种,看到大片大片原始森林被砍倒、晒干,然后放火烧成灰作为肥料。种上两三年,就撂荒,又去砍伐一片森林,依法炮制。由于当地气候、土壤好,雨水充足,撂荒后的土地过几年又会长出树木,但已只是次生林。有些地方连次生林也不长,只长草。怎么能说刀耕火种不破坏生态呢?
至于采集经济对生态的破坏,那只要看看挖发菜、甘草对草原的破坏就足够了。现在人们提倡发展藏药,也要十分注意把采集和保护结合好,不然也可能造成宁夏采集发菜、甘草的恶果。
畜牧业如能正确处理草场养护与放牧的关系,是不会破坏生态的。但是如果超载放牧,也会造成草原生态的破坏。我国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超载放牧,特别是山羊野外放牧,把草根树皮都吃光。
说到农业,对我国生态破坏最大的,就是长期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不断毁林、毁草开荒,以及围湖造田,湿地开垦等等。农业用水过度是造成黄河、柴达木河等河流断流,地下水大量超采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都可以说明,用破坏生态为理由反对我国各民族走工业化之路,而要发展现代狩猎经济、刀耕火种之类的经济文化类型,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只能是保持或者倒退到落后状态。
少数民族如果不走工业化之路,又从哪里得到他们衣、食、住、行、用所需的工业品以及农牧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呢?那就只能由别的民族或外国来提供。农牧产品的加工也只能由别的民族或外国来进行。那就把生产价值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拱手交给别的民族或外国人。这显然不是少数民族走向富裕之路,而是保持贫穷之路。
另有论者认为,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应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信息时代。这也值得商榷。
我国工业化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一百多年,至今还未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现在又迎来信息化时代。我们不能重蹈工业化起步落后的覆辙,就要对信息化实行迎头赶上的方针,尽量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要尽可能这样做。但这不是说,我们可以跳过工业化的阶段。要实行信息化,离不开先进的工业。信息化所需要的光缆、计算机、电脑、电讯设备等,都需要靠先进的工业来制造。同时,人们不能穿信息、食信息、住信息、行信息、用信息,人们衣、食、住、行、用的所需,大量要靠工业来生产。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少数民族也是这样。这大量劳动力的就业,不可能只靠信息产业,而必须大量靠发展传统产业,少数民族更是这样。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大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工业化的科学技术要求尚且难以完全适应,又怎么能一下子跳到信息化?少数民族一般说来科学文化素质更低,更不可能一步跳到信息化。所以,要少数民族跳过工业化阶段一步达到信息化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正确的做法是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第16 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就正确地解决了信息化与工业化、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和贯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