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儿童心理发育的日渐成熟,儿童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也逐渐增强,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儿童的个人价值,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实现此目标,我们必须要掌握儿童心理发育的主要内容,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从而满足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根本需要。那么,儿童心理发育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1.反映活动从被动性向主动性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会要求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由于儿童的行为能力十分有限,导致他们还无法很好的掌握自己的行动,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儿童的经验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对于实践活动和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为了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广大家长和教师应该抓住儿童心理发育的机遇,为儿童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空间,争取在强化儿童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能满足儿童心理发育的需要,从而促进儿童自主性的发展。2.认知机能从表面性向实质性发展对于年龄尚小的儿童来说,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主要来自于感性认识,他们无法对事物进行抽象定义,只能对其进行功能性定义,比如筷子是用来吃饭的,椅子是用来坐的等等。通常来讲,儿童的认知机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支配,他们很容易在新鲜事物的吸引下而改变自身的心理活动,导致其心理发育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均有待加强。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心理特点逐渐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不同阶段的幼儿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小班幼儿的心理过程明显具有随意性和被动性,导致他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而从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大班的时候,幼儿的心理过程逐渐趋于稳定性和主动性,他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从而推动了他们心理发育的进一步发展。3.自身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性发展在儿童心理发育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自身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来说,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并不稳定,其态度主要受自身情绪和喜好的影响,比如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往往置之不理。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开展,儿童接触的事物明显增多,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随之增加,促使他们能够对新鲜事物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广大家长和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争取在丰富儿童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4.心理行为从盲目性向个性化发展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幼儿的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通常只能按照成人的“指示”行事,并没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后,儿童的独立行为意识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够做出一些具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比如为了得到心仪的玩具为家长做家务,为了获得玩耍的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等。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对于儿童心理发育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方向的“指明灯”。这就要求广大家长和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注重对儿童良好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促使儿童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更好的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心理发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广大家长和教师必须要掌握儿童心理发育的主要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争取在促进幼儿成长发育的同时,也能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论文作者:李文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儿童论文; 儿童心理论文; 事物论文; 心理论文; 幼儿论文; 态度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