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论文_王静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论文_王静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佛山分院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防止管线破裂,杜绝反复开挖路面,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在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综合管廊并建立公司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建议。同时根据新、老城区的特点,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重点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管线收容、埋深、横断面、交叉节点、抗震等方面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管理模式;关键技术

引言

城市建设过程中,为迎合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需合理对地下综合管廊展开建设,并对排水、电力、通信和燃气等管线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到一个隧道中,便于各类市政管线的管理与维护,保障各类管线的功能。为进一步突出地下综合管廊的功能,需对具体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展开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具体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详细内容如下。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意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为市政管线集合,实现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其可发挥各类市政管线的功能,迎合城市居民需求,现对具体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

1.1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传统城市市政管线,多以直埋敷设为主,不同管线更新和维护均需要实施开挖作业。而这样的反复开挖作业,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破坏了城市环境,还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借助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规避反复开挖的问题,延长道路服务年限,改善城市空间。

1.2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传统管线埋设方式,造成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不仅造成维护困难,还容易受到其他工程干扰,甚至造成严重的地下空间浪费情况。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缓解这一问题,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1.3增强管线服务年。集中管网布设,可增强管网的可维护性,减少自然灾害对管线的影响,可有效提升管线的服务年限,相关研究表明,借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提升管线服务年限2~3倍。

1.4增强城市防灾能力。运用综合管廊可有效的规避来自地面荷载的影响,规避了管线的沉降现象。此外,综合管廊还增强了管线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管线的影响,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决定综合管廊的功能,当前,国际范围内,对具体的建设管理模式研究不断深入,各种类型的建设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推动综合管廊的功能性不断增强。

2.1国外几种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

(1)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模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大致将日本综合管廊建设经验总结为3点,分别为立法优先、整体规划和明确专门管理部门,实现统一规范管理与运作。

(2)欧洲国家。欧美国家对综合管廊的研究更为深入,其将综合管廊视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并由政府承担建设,这类模式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

2.2国内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

国内在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中,主要以政府全额出资和社会资本合作几种模式,如下对国内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简单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政府全额出资。所谓政府全额出资,是由政府部门展开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而管线单位则为租用或无偿使用综合管廊空间,并实施自主管线

铺设。项目完成后,则由政府为主导,实现管廊的运营管理。该类模式下,属于早期综合管廊建设模式。

(2)股份制合作。这类建设管理模式是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代表引入社会资本方,并与社会资本方,共同完成对综合地下管廊的建设与管理,以股份制的形式组间股份制项目公司,由公司完成建设与后期的管理。这类模式可缓解政府资金困难,并引入企业优秀管理理念,可达到互惠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目标矛盾问题。

(3)PPP模式。针对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可结合因地质制宜的原则,合理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选择。其中PPP模式,是一种特许经营权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与投资人签订PPP协议,由投资人建立项目公司,并完成对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等问题,并在运营期结束后,将综合管廊移交给政府或指定机构。这类模式下,可充分对社会资本进行运用,并合理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引用,便于综合管廊功能的发挥。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关键技术分析

本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关键技术主要从设计关键技术和施工关键技术入手,简单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3.1综合管廊设计关键技术

(1)收容管线分析。为确保综合管廊的经济性,需要保障综合管廊具有良好的收容性,具体需要包括:给排水、电力、通信、供暖等,保障综合廊道具备可靠的收容能力。(2)综合管廊埋深。通常情况下,埋深一般位于0~15m。如日本要求覆土厚度≥2.5m,内部净空高≥2.0,m,其他局部≥1.5m。而国内则多为覆土厚度2.4m,净空高2.8m。(3)断面设计。具体的断面可根据实际需求展开设计,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圆形、梯形等方式进行设计。(4)交叉节点及抗震设计。交叉节点的设计必须具备良好的出线井,保障管线的有效衔接,满足城市功能需求。对于抗震设计,则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中关键,可按照乙类建筑抗震设计,保障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

3.2施工关键技术

施工关键技术种类相对较多,可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完成对关键技术的运用与选择。明挖现浇施工技术是一种快速、造价低廉的技术类型,可在新城区建设中使用。但是,会对城市路面造成影响,需要配合临时维护和排水。

浅埋暗挖法。这类关键技术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地下管线影响较小,适合小范围施工。但是,存在明显的难度大和工期长等问题。混凝土施工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关键技术类型,其直接影响综合管廊的性能与可靠性,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控制,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整体性能。

4结语

本文研究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简单地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再对国内外的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详细对国内的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具体综合管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全面建设,实现城市功能性的体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8).

[2]高金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四川水泥,2017(3):288.

[3]毕建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3).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