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富元
身份证:3207211970XXXX1232
摘要: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安全和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工程成本,本文对土建施工技术和简单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与同行交流,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质量工程部分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提高技术水平和公民的具体进展,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目前,在土木工程部分的施工项目中,为了提高工程水准,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所以必须从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对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原料的选择主要包括水,骨料,水泥,外加剂等。
2、水泥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一般使用的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各种水泥的性能差别很大,因此在选择水泥时,应选用常规水泥生产厂家,以保证水泥的技术要求和强度等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水泥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水泥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行认真检查,并对水泥的稳定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等级进行复试。水泥储存期通常是三个月内,使用水泥要做到先进先用,避免积压,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应复检,合格的继续使用。在使用的水泥必须区分水泥强度等级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品种之间,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水泥,这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又节约了水泥。
3、水质要求:水始终贯穿混凝土施工全过程,对后期的混凝土和护理的混合系统离不开水,混凝土的水应采用清洁的天然水或自来水。如一般的污水、海水和沼泽水必须处理用于混凝土施工,使混凝土能够正常硬化和附着力,降低钢材的腐蚀率,保持混凝土强度的耐久性和质量。如果在混凝土施工中不合格水被使用,会对混凝土的材料分配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暴露出问题,但工程的质量、工程的寿命会埋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下,将来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骨料质量控制,骨料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很大,一般1m3混凝土需要1.5m3的松散骨料,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根据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的要求进行筛选,选择有害杂质少、颗粒形状和级配好的天然骨料或不与水泥反应的人工骨料。
5、外加剂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混合时,加入外加剂,提高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采购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采购后,应根据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储存在特殊的贮罐中,以避免受潮或污染。
一、混凝土的搅拌与混合
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采取水泥、骨料和施工用水进行取样,并将其送到试验室()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检验资格),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混凝土工程,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混凝土比重,准确地执行混凝土的配料。为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符合工程要求,在加料过程中采用两次加料方式,两次加水。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必须保证骨料和水泥浆充分搅拌,避免蜂窝等现象,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方法的顺序,从而保证工程标准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
二、混凝土运输
1、运输要求:由于混凝土离析、水泥离析、细集料上浮、粗集料下沉等原因,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离析。因此,在运输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离析、泌水、砂浆和流动损失,尽量减少运输混凝土的次数以及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运输方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运输方法,如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增多混凝土搅拌车、搅拌站、小型移动自卸车、双车轮推车等。混凝土的垂直输送主要用于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升降架等。
三、混凝土浇筑工艺
1、浇筑前应重点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数和钢筋位置、工件表面和模板贴严,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埋件、预留孔,当发现变形时,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之前,应先在底部浇筑厚度为5~10cm的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浇筑,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缩短,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对二层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运输时间,整个浇筑时间和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分层投料,分层振,每层的厚度按规定值严格控制,为了使上下层混凝土为一体,顶部混凝土振捣前应振捣混凝土初凝的下部,振动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振动棒采用快插慢拔和均匀的梅花形布点,使振动棒振动小抽搐的过程,所以完全消退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
4.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技术:基础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段分层振捣密实,不得留有施工缝。施工缝必须安装时,要考虑基础混凝土的位置,以便于施工,并应考虑结构最不受压力的部位。楼板一般应沿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保持在次梁跨度的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垂直于梁的轴线或板面,施工缝不应留在斜坡上,施工缝应采用木网或钢丝网封堵。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兆帕时,方可浇筑施工缝。浇筑施工缝前,应凿毛、清除松散石子杂物,用水冲干净,涂刷一层水泥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且细致操作振动,让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土建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
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的维护是其表面处理及管理和维护工作。
1、施工中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混凝土浇筑入模完成后,其表面应两次振动或抹压,从而避免表面出现渗漏或裂纹。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表面找平、抹灰、打磨,从而确保混凝土工程表面结构平整,致密无缝。
2、混凝土的管理以及养护
混凝土工程在建设工程中的管理和养护主要是控制浇筑后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硬化后的强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小表面温差,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夏季施工的维护工作,做一个好的冷却混凝土表面、覆盖混凝土面层、水等措施降低温度,降低温差,防止表面开裂,冬季,通过覆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保温。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湿度、及时浇水、覆盖湿袋等,以提高混凝土的保护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延缓混凝土的老化。
结论
总之,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施工技术,其结构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建筑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并对其施工技术力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王明中国建筑出版社.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速学宝典》.北京土木工程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论文作者:姜富元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骨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强度论文; 表面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