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黄春平,胡桂玲, 李娜

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黄春平,胡桂玲, 李娜

黄春平 胡桂玲 李娜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儿童输液室 江苏 邳州 221300)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提升其输液效率的重要手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82例5~6岁儿童,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儿童则接受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儿童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情况以及输液情况等信息。结果:结果表明两组儿童的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情况以及输液情况之间明显存在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5~6岁儿童;输液;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91-02

为了总结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82例5~6岁儿童,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儿童则接受心理护理,重点探讨能够提升5~6岁儿童输液效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82例5~6岁儿童,有男性儿童51名,女性儿童31名。所有儿童均接受静脉穿刺,并以手背为主要穿刺位置。以随机法为主要方式把82例5~6岁儿童均分成两个小组,由于两组病患的年龄、穿刺方式、穿刺位置、性别等资料中的对比并没有表现出直接区别(P>0.05),所以值得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儿童则接受心理护理。(1)儿童输液环境应当保持充足的光线,除了通风条件达到既定标准之外,空气消毒装备也应当齐全,并在墙上粘贴儿童喜欢的各种卡通图案,为儿童创造出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2)对于儿童及其家长,护理人员都要保持热情的态度,以亲切的语气咨询儿童姓名,并保持声音的温和性。同时,和儿童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及互动,使儿童家长知晓输液环节的相关注意事项及配合事项,并对儿童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3)对儿童行为及表现进行严密观察,通过与之进行交谈,了解其心理特征,再结合其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在和儿童交流时,要求护理人员尽量选用轻松愉快、通俗易懂以及简单明了的语言,并给予儿童讲解输液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当予以亲身示范。

(4)针对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求护理人员予以耐心解答,有助于消除儿童内心的反抗心理和恐惧心理。针对不同性格的儿童,在心理护理手段方面也应当有所区别。比如,对于害怕打针、哭闹不停的儿童,需予以耐心讲解,再邀请成功穿刺的儿童讲解其感受,待儿童平静之后再予以穿刺。同时,对于能够主动配合的儿童,如果存在着害怕打针的情绪,并出现四肢冰冷以及面色苍白等情况,禁止强行穿刺,而是需要取儿童较为舒适的体位,予以饮用热饮料,待其症状完全缓解之后再予以穿刺[1]。

(5)对于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儿童,应当予以及时鼓励和表扬,使之感受到来自于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而在进针时,为了分散儿童注意力,可以与之谈论其关注的话题,并在穿刺完成后予以表扬,告知其穿刺操作已经成功。针对部分性格活泼的儿童,护理人员要劝导其保持安静,嘱咐儿童家长尽量控制其活动量和活动范围,防止针头出现移位等情况。

(6)给予儿童家长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当前,大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溺爱孩子等情况十分突出。当儿童患上某种疾病之后,家长都会表现出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情绪,甚至部分家长还会夸大儿童病情,对于治疗程序也会产生过高要求,给儿童造成负面影响。对于这类型家长,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与之相处,保持语言的通俗性和态度的诚恳性,通过取得家长认可与信任,从而提升其配合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儿童的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情况以及输液情况等,并以“合作性佳”、“合作性差”作为评价其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2]。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且处理本次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数据,一般资料选取(x-±s)进行代表,经由卡方检验对比组间的计数资料,同时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以t进行检验,如果组间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两组儿童护理效果对比明显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护理效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例)配合程度输液情况 一次穿刺情况

合作性佳合作性差顺利重新穿刺

实验组41 38 3 38 3 40

对照组41 22 19 29 12 30

3.讨论

近几年,输液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临床上给药方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同时还是儿科临床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3]。5~6岁儿童属于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不管在心理方面还是在生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特殊性,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耐性,对于其护理技能同样提出了较高要求[4]。

对于儿科门诊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说,除了要求其具备较强责任意识、沟通技巧以及操作技能之外,还要求其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够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个性特征、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点等信息[5-6]。而在输液实践程序中,都需要给予儿童及其家长心理护理,在与之进行平等沟通的基础上,真心关爱儿童,并予以其必要的表扬,使之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关爱,从而顺利完成各项输液操作,以免其血管受到损伤[7]。

本次研究给予实验组儿童心理护理,对照组儿童则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工作完成以后,实验组儿童的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情况以及输液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儿童,比较明显存在差异(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不但能够提升儿童护理有效性、配合效率以及穿刺的成功几率,还可以提升其输液操作程序的顺畅性,是加快病患康复速率的重要对策。

【参考文献】

[1]麦绍,等.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69-470.

[2]王丽英,等.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17.

[3]张素丽.心理护理联合表面麻醉剂对性早熟儿童戈那瑞林激发试验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3,34(1):75-76.

[4]黄汝明,等.进行心理护理对儿童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1):1402-1403.

[5]徐丽芳,等.心理护理在儿童特需留察输液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5):244-245.

[6]黄春辉,等.儿童静脉输液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4B):965-966.

[7]王艳娟.浅谈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75-576.

论文作者:黄春平,胡桂玲, 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黄春平,胡桂玲, 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