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不正的根源--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经验_马克思主义论文

学风不正的根源--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经验_马克思主义论文

学风不正的根源——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风论文,不正论文,根源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作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风不正的问题之所以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党的思想建设包括学风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说得具体一点,是因为没有找准学风不正的病根,不能对症下药,工作缺乏针对性。那么,学风不正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按照由远而近的次序大致可以这样概括: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体制根源、思想根源。

历史根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成果。但是这种在单一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单一的官僚政治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反映在学风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述而不作”的保守倾向。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学风对于保持历史遗产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引起因循守旧的不良倾向。历史上,除少数学者外,多数人都缺乏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天的情况当然完全不同了,但是这种解经注经的恶劣风气并没有绝迹。至于书上没有的,领袖没讲过的,即使实践已提出迫切要求,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是尚通忽别的致思心习。“通”和“别”是揭示事物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从对比中认识事物,总要揭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然而,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长于求同思维,而对于事物的分析研究却显得很不够。这一传统的消极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我们一些同志马列的书读了不少,但他们就是做不好自己的工作。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分析思维,不善于或者不懂得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三是不重实际探求的学术方向。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伦道德,不重视对于客观事物的研究。不研究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满足于向人们讲一些空洞抽象的大道理,这是上述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具体表现。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做过不少,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一些人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从中探索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用这些真理性的认识去向人民群众宣传解释,而是满足于讲一些不着边际的空道理,把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干巴巴的教条。

四是轻视理论的心理倾向。中国传统文化虽不乏理性思维,但是从总体上看,长期小农经济和宗法等级制度造成的心理压抑,限制了人们思维向理性的过渡,使认识滞留在整体直观的经验水平。

社会根源

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岁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也延续了百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说,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相当落后,民主法制也不健全。在这样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农民小生产意识必然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共产党内,造成一些人在学风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这种小生产意识对学风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惟上惟书、迷信盲从。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崇拜意识,作为一种定型化的思维方式,由于以下两种情况更使它得以繁衍滋长: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辉煌胜利,使它走上了信仰的高峰;二是革命领袖的雄才大略得到了万民的仰慕。人们用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列主义,把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嵌入经典条文;用神化观点对待领袖,将其看作真理的化身,从而使崇拜意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只要一个人的大脑在转动,其他人就无需思考。人们考察事物不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据,而是以经典条文为标准,以最高领袖的首肯为准绳。

二是思想停滞,因循守旧。人们不善于开动脑筋,特别不善于独立思考。客观事物向前发展了,但是思想还停留在老地方没动,所以对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总是看不惯。历史前进了,时代发展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等等都应相应地进行转变,但是他们对过去的一切恋恋不舍,不肯做丝毫改变。习惯势力是产生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一个重要根源。

三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小生产由于规模狭小,彼此隔绝,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造成人们视野狭窄,目光短浅。这种人往往重实际效用,轻精神价值,希望任何理论、任何方法都能立刻投入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起到强国富民的作用,否则,不论它实际上价值有多大,在他们眼里都是一文不值。受小生产意识影响较深的人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作用。他们宁肯把力气用在钻研“厚黑学”、“权谋术”之类庸俗官场哲学上,也不肯花时间多学一点马克思主义。

四是掂斤播两,患得患失。在规模狭小、彼此孤立的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思想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察察而明,锱铢必较。受这种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往往不能从大局着眼,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而是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为官位、权利所累,看着上级眼色行事。这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于一己私利的小生产意识,是导致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一个重要。

体制根源

体制、制度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总体性的导向、整合与调控作用。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等,从总体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还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甚至存在某些弊端。正是这些问题构成学风不正的一个重要根源。

一是领导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领导制度虽然正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缺少严格的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差别,这样,一些素质较低的人就不愿意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虽然可以干好工作,但却需要个人承担一定风险。而照本宣科、搞形式主义虽然于工作不利,但对于个人却没什么坏处。既然这样,人们为什么非要冒风险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呢?

二是民主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一再批评理论脱离实际,要求理论工作者研究实际问题,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尽量回避现实问题。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民主空气不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在民主与法制不健全时,理论工作者真的联系起实际,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既然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发表意见、开展工作得不到有效保护,一些人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向它的反面。

三是干部制度有缺陷。最近这些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诸如“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那些夸夸其谈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哗众取宠而不实干的人、投机钻营欺上瞒下的人,尽管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谴责,却能稳坐钓鱼台,不丢“乌纱帽”。更有甚者,在用人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存在重“德”轻才和任人唯亲等现象,那些只会传达文件、迎合上级、空谈务虚、四平八稳的人往往成为官运亨通的“不倒翁”,而那些敢想敢干、敢于开拓创新的人却常常面临着“枪打出头鸟”的思想压力和被非议、被贬斥的危险,这无疑在用人导向上助长了学风不正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思想根源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造成学风不正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思想问题。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和思想意识上的个人主义,是导致学风不正的两个主要病根。

一是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主观主义是一种无视客观实际,单纯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只重主观想象,不顾客观实际;单凭书本或者经验,无视客观规律。坚持这样的思想方法,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书本是十分宝贵的。正是在这些书本指导下,我们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胜利。但是必须明确,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书本出发。因为书本上的原理原则,虽然是反映客观物质运动的真理性的知识,但是它却是反映抽去了许多具体事实的比较一般的运动规律,如果把书本知识的这一方面绝对化和夸大了,忘记了它和一定的现实事物的联系,特别是忘记了我们今天的现实条件,比如在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时,只是机械地引用书本的个别原理,而不注意当前的具体情况,这就滑向了教条主义。

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各种经验也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党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但是经验毕竟是主观先验的东西,而客观事物却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如果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把经验知识的一部分夸大和绝对化,夸大到把部分看作全体,绝对化到排斥了一切具体联系,那就滑向了狭隘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是夸大了片面的原理知识,经验主义是夸大了片面的实际知识,二者形态不同,出发点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都源于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

二是思想意识上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一旦个人主义在一个人头脑里占了主导地位,他就不可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学风既是思想方法问题,更是立场和态度问题;既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更是对待人民群众和党的事业的根本态度问题。“我们如果不要主观主义,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必须扫除党内宗派主义的残余,以党的利益高于个人和局部的利益为出发点。”毛泽东的话无疑是对的。

一个人头脑里如果只考虑个人利益,他就不可能老老实实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因为实事求是在某些时候是要吃亏的,而搞教条主义或形式主义非但不吃亏,有时候还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我们客观地考察一下当前存在的学风问题,不难看出,其中相当一部分与一些人思想深处的个人主义密切相关。比如,有的领导干部满足于长期当外行,不学无术,养尊处优,对上级指示往往是照本宣科、照抄照转,其背后无非是“照抄保险,创新危险”的观念在作怪;有的领导干部搞工作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理论学习也是走形式,理论不联系实际。之所以对“形式”情有独钟,因为“形式”这东西能给他带来好处,不费气力出荣誉,出“政绩”,轻而易举地便为自己搭好了升迁的阶梯;有的领导干部对中央指示热衷于作应时的表态性的官样文章,把精力用在研究“怎么说”上,对具体落实却毫无兴趣,搞学用两张皮。文风和学风是互为表里的,搞假大空那一套,其根子在于思想深处的个人主义。由此可见,学风问题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更是思想意识问题。一个人学风不正,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个人主义思想作怪恐怕是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

标签:;  ;  ;  

学风不正的根源--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经验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