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_郑汉文

浅析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_郑汉文

摘要:随着建筑桩基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旋挖钻孔灌注桩凭借着成孔速度快、质量好、污染小等特点,在桩基础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并对施 工中的难点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施工结果,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桩基;旋挖钻孔;泥浆制备;成孔;灌注混凝土;检测

1 引言

旋挖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桩基施工技术,在公路、铁路、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广泛应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是利用旋挖钻机钻杆和钻斗的旋转,以钻斗自重并加液压作为钻进压力,使土屑装满钻斗 后提升钻斗出土。通过钻斗的旋转、挖土、提升、卸土和泥浆置换护壁,反复循环而成孔。其施工特点是成孔作业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泥浆污染少,是工期紧、环保要求高的项目的首选。本文结合工程 应用实例,重点介绍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以供广大施工者参考。

2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桩基础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该工程地基土质松散,为回填区,回填深度达14.82m,桩总数529根,桩径有分别为1800mm、1500mm和1200mm三种。

3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3.1 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埋设护筒→泥浆制备→钻机就位→钻进成孔→钢筋笼制作、吊放→下导管、清孔→灌注混凝土→提导管、拔护筒→桩身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

3.2 测量放线

(1)测量人员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坐标点,结合桩位布置图,布测准确合理的工程控制网,并根据轴线和桩位进行放线定位,并在每桩正式施工前用全站仪进行复核;桩位测设依据施工场地外的控制点采用极 坐标法测设,测设角度使用全站仪,量度距离使用50m钢卷尺。

(2)桩位定位用钢筋扎入土中拔出后灌入双飞粉,并插入200mm~300mm长的竹签,竹签上应注明桩号,以便于复核桩位和防止漏打桩。

(3)桩位轴线测放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复测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桩位允许偏差: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为10mm;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为150mm。

3.3 埋设护筒

桩基定位后,根据桩定位点拉十字线钉放4个控制桩,以此为基准埋设钢护筒,要求准确稳固,对旋挖钻头作业起到较好的定位导向作用。护筒选用4mm~8mm厚钢板卷制而成,其内径应大于钻孔直径100mm,长 度不宜小于2.0m,上部开设2个溢浆孔。护筒埋设时,由人工、机械配合完成,主要利用钻机旋挖斗将其静力压入土中,其顶端应高出地面200mm,并保持水平,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 埋设要保持垂直,倾斜率应小于0.5%。回填土层较疏松的旋挖钻孔灌注桩,护筒应加高加深,护筒下端外侧采用黏土填实,从而有效保护孔口,防止坍塌。

3.4 泥浆制备

(1)泥浆的配比

深回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和杂填土,土质较疏松,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稳定性差,应通过提高泥浆比重、掺入锯木和增黏剂来提高泥浆黏度,维持孔壁稳定。泥浆比重1.2~1.5,黏度22s~25s,含砂率小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2)泥浆的制备

现场设泥浆池(含回浆用沉淀池及泥浆储备池),要有较好的防渗能力,泥浆制备的能力应大于钻孔时的泥浆需求量,每台钻机的泥浆储备量应不少于单桩体积的两倍。在沉淀池的旁边设置渣土区,沉渣采用 反铲清理后放在渣土区,保证泥浆的巡回空间和存储空间。

制备泥浆设备主要有泥浆搅拌机、水力搅拌器或回旋桩机等。

3.5 钻机就位

旋挖钻机进场施工时,应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必要时可在场地内铺设能保证其安全行走和操作的钢板或路基板。在桩位复核正确,护筒埋设符合要求,护筒、地坪标高已测定的基础上,钻机才能就位; 钻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旋挖钻机就位后,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调整其垂直度。钻机安放定位时,要机座平整,机塔垂直,转盘( 钻头)中心与护筒十字线中心对正,注入泥浆后,进行钻孔(见图1)。

图1 旋挖钻机示意图

3.6 钻进成孔

(1)根据土层情况正确选择钻斗底部切削齿的形状、规格和角度,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头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对磨损超标的应及时更换,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渣 土。

(2)根据护筒标高、桩顶设计标高及桩长,计算出桩底标高,以便钻孔时加以控制。

(3)钻进成孔过程中,根据地层、孔深变化,合理选择钻进参数,及时调制泥浆,保证成孔质量。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杆垂度,确保孔壁垂直。为准确控制孔深,应备有校核后百米钢丝测绳,并观测自动 深度记录仪,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4)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头倒出的土距桩孔口最小的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保证场地干净整洁,利于下一步施工。应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泥浆补充 一般采用泵送方式。

(5)钻进过程中必须控制钻头在孔内的升降速度,防止因浆液对孔壁的冲刷及负压而导致孔壁塌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 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黏度,减小每个钻进回次的进尺量,保证孔壁稳定。钻进达到要求孔深停钻后, 注意保持孔内泥浆的浆面高程,确保孔壁的稳定。

(6)当钻进至设计桩底标高时,应及时停止钻进,提出钻头,并让成孔桩静止0.5h。此地层在0.5h之内,悬浮在泥浆中的沙砾沉淀接近80%,此时采用清孔钻头贴近桩底进行第一次清孔。待孔底沉渣不得大于 设计要求,泥浆密度比较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直至第二次清孔。

3.7钢筋笼的制作、吊放

钢筋笼在加工场统一加工制作,运至现场进行吊放。若场地运输困难,可在现场内加工制作。(见图2)

(1)钢材规格、材质、焊条型号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进料要有材质单和合格证,钢筋原材进场后按钢筋的型号、直径、长度分别进行堆放,设立识别标志。

(2)主筋接长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制作时在成形架上安放架立筋,按等间距将主筋布置好,用电弧焊将主筋与架立筋固定;按规定的间距缠绕箍筋,并用电弧焊或扎丝将箍筋与主筋固定。

(3)在钢筋笼上、下端及中部每隔2m距离于同一横截面上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环”,确保钢筋笼与孔壁保持设计保护层距离。

图2 桩身钢筋笼吊装示意图

(4)钢筋笼的吊放要对准孔位扶稳轻放、慢放,避免碰撞孔壁。下放过程中,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有异样,立即停止,及时检查是否塌孔。

(5)钢筋笼采用分节吊放时,应将其逐步接长后再放入孔内。利用先吊入孔内的钢筋笼上部架立筋将笼体固定在护筒上,利用吊机将上节钢筋笼临时吊住进行两节钢筋笼的接长,钢筋笼接长后需对焊缝检查验 收,冷却后再沉入孔内。

(6)钢筋笼下放之前必须按设计要求计算好安置高度。钢筋笼要顺直,防止扭曲,并用吊筋、吊绳控制好安置高度,防止钢筋笼下沉或上浮,钢筋笼安置误差+100mm。钢筋笼吊放到位后用吊筋固定在护筒上, 保证钢筋笼的设计标高,同时也可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的上浮。

3.8 下导管、清孔

(1)浇注导管采用钢质导管,根据桩径选用内径为200mm~350mm的导管。导管接头选用丝口或抱箍式接头,可加快导管接长拼装及拆除速度。导管长度根据桩长确定,底节导管一般不短于4m,标准节导管可采 用节长3m的导管,同时配备一些0.5m、1.0m、1.5m的短节导管以作长度调整。

(2)导管使用前需进行水密性及接头抗拉试验,检验其水密性及接头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低于孔底静水压力的1.3倍。

(3)导管在井口安装。安装时夹板应扣牢,对接前必须仔细检查管壁及接头丝扣、密封圈的完好情况。加密封胶圈后应涂抹黄油密封,确保导管不漏水。

(4)导管下放时,保持导管居于孔中间缓慢、小心轻放,避免磕碰钢筋笼,以防导管提升时挂坏钢筋笼或将钢筋笼提起。全部下入孔内后,应放到孔底,以便核对导管长度及孔深,然后提起0.3m~0.5cm,进 行二次清孔。(见图3)

图3 清孔示意图

(5)二次清孔应根据不同的孔深和桩径选择正循环或反循环换浆法,通过泥浆循环将孔底沉渣或浓度较大的泥浆置换出来,清孔后孔底500mm以内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大于8%,黏度不大于28s。灌注 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对摩擦性桩不应大于100mm;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3.9 灌注混凝土

(1)清孔完毕后,由导管上部塞入隔水栓,塞入深度以临近水面为准。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确保导管首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不小于1.0m~1.2m。随着不断地灌注,孔内混凝土面的 上升,在保持导管一定埋深的情况下,随时提升和拆卸导管,直至灌注成桩,如图4所示。

图4 水下混凝土灌注示意图

(2)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m~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3)在灌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导管位置居中,经常测探桩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计算导管埋置深度,以便及时拆除导管,调整导管埋置深度,防止埋管过深造成钢筋笼上浮、堵管、挂钢筋笼等现象发生,造 成质量事故;起拔导管时,应先测量混凝土面高度,根据导管埋深确定拔管节数;要勤检查,均匀拔管,保持埋深在2m~6m,混凝土灌注到桩孔上部6m以内时,可不再提升导管,直到灌注至设计标高后一次拔 出。

(4)为消除浮浆及测量误差的影响,保证桩顶灌注质量,混凝土的灌注应比设计桩顶高出一定高度。由于深回填土层土质复杂、情况特殊,超灌高度宜控制在1.0m~1.5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完整、无松散层。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准确测定混凝土面的高度,以确定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5)由于水下灌注桩经常出现桩头浮浆太多、破除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是混凝土超灌高度较大,造成混凝土浪费严重等情况,故采用一种杯形线锤(见图5)精确测量水下灌注混 凝土高度,可有效消除以上弊病。在水下灌注桩身混凝土且混凝土未凝固时,将杯型线锤慢慢沉入泥浆面下一定的距离,此时混凝土(或泥浆)已经将杯体灌满,在吊绳上做好记录,然后将杯型线锤提出,检 查杯体内倒出的物体是否为混凝土(主要检查混凝土骨料)。若为浮浆或泥浆,则重新测量,将杯型线锤沉至泥浆面下更深处后,再提出检查,如此循环,直至杯体内的物体为混凝土时,表明杯型线锤已达到 混凝土表面,从而有效控制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

图5 杯形线锤示意图

1.线锤;2.杯体;3.挂钩;4.吊绳

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留置混凝土强度试块,每台班或每浇筑50m3,必须留置一组标养试块;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标养试块。

3.10 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测

(1)单桩竖向承载力采用静载荷试验或自平衡法检测,按总桩数1%抽取,不应少于3根。

(2)桩身质量及完整性可采用低应变动测检验,按不少于总桩数的30%随机抽取,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3)检测由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

4 结语

该工程经静载荷及低应变检测,达到了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实践证明,旋挖钻孔灌注桩不仅能够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而且就项目的工期、安全、质量、环保方面该技术优势也非常明显,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均取得很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旋挖钻孔灌注桩在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的推广和广泛运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钟延军.浅析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2年第19期

[2] 刘文龙.旋挖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控制[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论文作者:郑汉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浅析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_郑汉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