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速度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工程测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测量中最为重要的测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文章围绕数字化地形测量等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优点;方法
1.数字化测量的优点
数字化测量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能够简化很多的复杂步骤,让测量工作快速准确的完成。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方法,数字化测量更加便捷迅速。从表面效果来看,数字化测量地形效率高,进行坐标采集,可以利用全站仪架就能够顺利稳定的进行,并同时将这些远程坐标传送至系统中心。然后在计算机中自动将这些坐标转换成CAD 图形,然后地形测量就算是基本完成了。然后最后一步地形图案呈现出来,是通过cass 软件按照相关数据系统形成的。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式,数字化测量不但极大的减少了手工测量时的工作量和测量步骤。使测量工作变得更加快速敏捷。同时坐标数据的输送也变的快捷和方便,更重要的是极大缩短了图形形成的过程。使整个地形测量变得更加高端简洁。数字化测量方式还让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得更加准确,误差降到最小,通过应用各种测量仪器,使测量变得更加简洁和精确。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测量误差对地形测量的影响。整个过程包括测量和运输,甚至图形计算,都是计算机自动化完成的。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人为误差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尽管如此的高科技测量技术,在测量环节依然难免发生意外,但实际的测量中,还是有诸多因素对地形测量造成了干扰和影响。
2.数字化测量的弊端
2.1 检查控制点的故障问题
只有保证控制点的位置足够精确,才能进一步确保数字化测量达到最高的精确程度,一旦控制点在平面角度的总体误差与之前控制点之间的误差在标准范围内,在高程的误差不大于1/10,由支导线的具体形式来对测量点进行详细的布置。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还有照顾到图形形成的精确计算。在这种条件下来计算出支导线极限长度连续支站的极限数目。具体来说在已经知道地形坐标的条件下,通过对特征点的详细计算,来确定距离仪器的远近和高差,并且通过反向验证计算出坐标,最终的数据收集是根据草图描绘得来的。然而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恶劣的环境因素和不良的地理条件使得测量无法稳定顺利的进行,即使强行测量完成,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并且很多的控制点没有及时的维护和整修,有轻微的破损和变动,已不能满足胜任测量要求。长时间的闲置荒废还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以及包括政府工程的施工影响,迫使控制点遭到严重破坏。
2.2 绘制草图的困难
数字化测量的整个过程中,要适应不同的情况做地形草图的绘制,但是会因各种因素使得草图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到草图质量,使立镜位置出现偏移,同时还会有编辑的错误和混乱。造成这一连串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不高,不能全面的将图形的实际状况表现出来,也可能会在编辑记录中存在失误偏差,直接导致测算程序和最终的测量数据结果。一直到现在。在野外进行的操作,测到的数据和信息一定会精确详细的记载。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复杂的人工记录和读数,全部由计算机代替工作。
3.改进问题的方法
3.1 基准点的选择
合理选择基准点是后续测量技术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地形测量的基准点选择GPS E 级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准点的选择要符合下列条件:坐标位置已知,且准确无误。交通便利,地势较高且区域较为开阔,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发射信号较好。电磁干扰较少,可以有效提高GPS 卫星信号的测量,发送情况良好。四周无其他干扰源,从而避免数据链的丢失。
3.2 利用GPS 和RTK 技术进行测量
RTK 测量技术是以观测量为载波的,实时差分GPS 测量技术,在野外测量的水平精度高。RTK 测量技术的原理:将GPS 接收机置于基准站,可以连续观测GPS 卫星,然后通过实时地通过无线电,使得观测数据可以发送到用户观测站上。用户观测站端,GPS 接收机也同样可以接收到GPS 卫星信号。通过利用相对定位原理,用户观测站端将已经观测的信号,与已经接收的基准站观测信号,形成差分观测值,再通过实时差分及平差进行处理,计算并显示出用户观测站的三维坐标以及精度信息。通过利用动态的GPS 测量技术,在设备完成初始化后,测量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精确的点的坐标信息。
针对于控制点问题,应该在初步确定发布方案之后,估计控制网的总体精确程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勘测确定是否调整控制点。在具体的进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参考的文献资料,那就必须通过具体的人工勘测的方式来获得这一区域具体的地形图资料,然后根据对控制点、测绘需要、地形条件等的了解,做出明确的标识。另外,还要努力做好控制点的检查,利用GPS 对控制点全方面的测量,控制点的精确成度至关重要,它能保证最终结果的精确度。这一技术的引用能够保证长度过长但是误差在标准范围内以及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的准确度。
3.3 测量数据在不同参照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因为GPS RTK 测量与各种工程测量和定位的参照坐标系不相同,需要对两者的坐标系进行相互转换。GPS RTK 测量参照坐标系,是WGS-84 坐标系,而其他工程测量和定位的参照坐标系则是地方坐标系。GPS 静态测量技术在测量后,再对坐标的转换不同,GPS RTK 测量技术是实时的,动态的,对坐标进行转换。要求出该测区的地方坐标转换参数。为了计算测区的地方坐标转换参数,要选取WGS-84 大地坐标至少三个左右、地方坐标都已经明确的坐标点。从而有效地控制测区,已知点均匀分布于测区的四周。
3.4 转变监督方式,完善草图测绘
草图测绘可以通过强化监督力度来解决,当进行野外测绘中,注意做好相关数据的采集与记录,才会使得工作做的更加精确,充分利用全站仪的测绘功能,从而保证测量仪器的信号能够与测量目标交接成功,也避免了因杂物阻挡电磁波的传播。因为受到视距等因素的限制,在利用全站仪进行采集数据前,需要在被测区内,建立图根控制点,要求碎部点能够与测站点之间可以相互通视。此外,地形测量主要采取GPS RTK 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对测量设备完成初始化后,数据采集时间1~2s 左右,可以忽略。再利用专业性软件对已经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再进行编辑,从而得到所需要地形图。
4.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系统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科学的方式,将这一技术中存在的弱点弥补,只有这样地形测量才能够获得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粱婼蝴.地形测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J].2012(05).
[2]聂尚亥,殷力琼.GPS RTK 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上的应用实验[J].测绘面报,2005.
[3]孟级洪,何修珍.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几个问题探讨[J].2015(3)
论文作者:姚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测量论文; 地形论文; 坐标论文; 技术论文; 坐标系论文; 草图论文; 误差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