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适模式浅析论文_刘芳 丁帆 毛雪鸥

——以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为例

清华大学科研院 刘 芳 丁 帆 毛雪鸥

【摘 要】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科 研成果中可转化的比例仍然较低。究其原因,转化模式问题是 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本文以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 碳研究与转化工作为例,浅析了一种适合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 化的模式,可供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时参考 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模式

引言

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化进程并最终影响其经济实力。美国曾有一项关于技术转移的研 究表明,通过技术转移,企业的平均收益为 55%,而通过技术创新, 企业的平均收益仅为 22%。【1】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科研成果中可转化的比例较低。究其原因,转化模式问题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2】高校科技成果的保护、管理以及转移、转化,通常是衡量研究型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客观 使得“以学养校”成为可能,使高校成为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一、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基本概况

资料显示,全世界的盐碱地大约有 9.5 亿公顷,仅我国就占近 1/10。从 1995 年开始,清华大学徐旭常院士与陈昌和教授牵头,在 国际上率先利用石灰石-石膏法燃煤烟气脱硫的副产物——脱硫 石膏,尝试对我国多个地区、大面积、基本不长任何作物的碱化土 壤进行改良。先后获得 13 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和 1 项美国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同时有 16 项发明专利公开。

截至 2016 年底,这一技术的实施范围已经覆盖黑龙江、辽宁、 吉林、内蒙古、天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等我国北方 有碱化土地的大部分省区。改良后种植的作物包括玉米、苜蓿、水 稻、向日葵、甜高粱、葡萄和枸杞等。改良规模达到 20 万亩以上。

早在 2005 年,我国烟气脱硫石膏产量已达 500 万吨。2015 年, 这一数字升至 8000 万吨。预计到 2020 年,将超过 1 亿万吨。

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盐碱地集中体现了发展农业、保护环境和实施循环经济的国家意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多赢项目。通过该项技术的大规模实施,可以同时达到如下目的:

1)解决大量脱硫石膏的处置问题;

2)改造我国大面积的碱化土壤,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3)对于地处偏远、改良后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碱化土地,可 以种植能源作物,解决生物能源的原料来源;

4)改良后的碱化土地及其上种植绿色植物,可以固定空气中 的 CO2,减少温室效应,对减排 CO2 和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巨大。

2008 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烟气脱硫石膏的农业用途》 文件,与美国农业部一起支持烟气脱硫石膏的循环利用。目前,美 国已有 3 5 个州允许农业使用烟气脱硫石膏。

二、设立自主科研平台,打造清华学术名片

为了更好地研究开发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相关技术,凝炼 学术品牌,打造清华名片,学校于 2008 年批准建立“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旨在通过持续深入的科学基础研究及先进技术开发,不断丰富清华大学在盐碱地 改良与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储备。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十二五”科技 支撑计划、国家 863 计划项目、973 国家重大基础科研项目等重大 和重点课题任务,取得“对滨海盐碱地的土壤进行脱盐的方法和系统”、“重度碱化土壤改良剂的应用”与“轻度碱化土壤改良剂及其加 工方法”等专利及其他专有技术。大片盐碱地在施用脱硫石膏后, 所种植的作物当年即能正常出苗并生长。由于离子代换的化学反应需要一个过程,作物产量一般在第二、三年后可达当地良田水平。

该项技术的主要优势为:

1)见效快:当年改良,当年见效;

2)时效长:实验证明,最早改良的土壤至今已有近 20 年,作物产量依然稳定。

3)安全性高:经检测改良后的土壤及其生长的作物秸秆和果 实中,各种微量、痕量元素含量都符合国家标准。

2016 年,美国农业部宣布烟气脱硫石膏作为农用土壤改良剂为 一项新的国家最佳实践。同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土十条),明确提出要推动盐碱地土壤改良,鼓励开展 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试点。

三、成立专门转化公司,推广应用反哺科研

2010 年,由清华大学牵头发起,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名,华清农 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清农业”)在北京注册成立。公司以研究 中心为依托,以清华大学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盐碱地国家 发明专利为基础,整合技术、资金和相关资源,打造专业化、规模 化的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全产业链管理平台,实施清华大学利用燃煤 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亿亩碱化土壤重大工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鼎力支持创新创业

2014 年,在研究中心工作的基础上,清华大学与华清农业共同 申请建设“北京市盐碱及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简称“工程中心”)。工程中心聘请清华大学倪维斗院士出任 主任,设立专家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

工程中心定位在从工程技术研究方面服务于我国大面积盐碱 及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从而服务于我国增加耕地、减少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的占地和二次污染、增加碳汇以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旨在北京形成研发及服务总部,辐射带动全国,形成高端高 效高辐射的现代农业服务业态。

过去三年,工程中心围绕脱硫石膏核心技术,从基础设施建设、 盐碱改造和地力提升方面完善了技术体系。从盐碱地改良技术集 成、设计预算、工程实施和产业融合运营着手获得资质,完成四个 超万亩示范区建设。盐碱地的特殊性也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大舞台。成功孵化一批有机农业相关企业,促进生物质能源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带动新能源如光伏发电等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小结

清华大学在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与转化方面经过多年积 累,已初步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图1,可 供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时参考与借鉴。

图 1 一种适合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地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出台激励政策,积极地研究制定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高校为鼓励学校科技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不断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知识 产权运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高等院校会有更多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成果转化模式进入市场,为推动有关行业、产业和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卢金鹏,杨超,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05(9),80-83.

[2]陈兰杰,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工业技术 经济,2009,28(3),53-56.

论文作者:刘芳 丁帆 毛雪鸥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适模式浅析论文_刘芳 丁帆 毛雪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