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与高中化学需要衔接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化学学习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深化的学习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对初中化学课程性质的定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突出基础性、启蒙性、发展性”。《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是“在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初中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需要去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以往,大家在初中与高中化学衔接上,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知识内容”的衔接上,这是必要的,但关注学生在“学习能力”“化学思想”和“科学素养”上的衔接,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等应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做到在“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中学化学新课程更注重科学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目标是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更重视以“事实学习”为特征的课型,容易淡化知识本身的规律性,容易出现“一听就会,一用就乱”的问题。事实上,中学化学课程按照化学知识内容的基本线索,建立了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只有深刻理解了中学化学课程知识内容里的相互关联和相对独立,才能真正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化学在“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1.理清“知识结构”
中学化学课程知识内容可以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其中高中阶段又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八个模块。按照知识本身的结构规律,又可以把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内容主题。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相同内容主题之间和相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内容主题之间都存在关联,可以用图1所示的关联图进行描述。初中与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和框架基本上相似,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内容要求的程度却并不相同,随着学习的逐渐推进,知识内容的层次也在不断地递进。
图1 不同学习阶段“知识结构”的关联
2.领会“知识内涵”
内容主题下的知识点,在相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知识点之间和不同学习阶段的相同知识点之间也都存在着关联,图2为内容主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下知识点“元素”“微粒”和“物质”在相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关联图。关联图反映了该内容主题下的知识点内在的发展性,有利于教师根据知识点内在的规律准确把握知识要求,在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当然,每一个知识点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它们的学习过程自成一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要根据知识的特点设计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
图2 不同学习阶段“知识内涵”的关联
3.把握“知识处理”
在明确了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和“知识内涵”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关联后,就要面对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关联,并把这种关联贯彻到教学中去。仔细琢磨,关键有三点:首先,认识要“准确”,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其次,理解要“到位”,做到不浮于表面,也不挖得太深;最后,贯彻要“落实”,不要想的跟做的不一样,以致在执行上打折扣。比如,在初中化学中,教师在归纳“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一氧化碳不能跟碱反应,教师特别对“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加了一个定语,那就是“该氧化物是不溶于水的非金属氧化物”;在初中学到“酸、碱、盐”时,教师总是把“酸、碱、盐”的知识与“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等同起来,埋怨初中“酸、碱、盐”的知识太难;在高中化学必修2学到“化学能与电能”时,有一个内容是“发展中的化学电源”,里面介绍了“充电电池”,有些教师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要求也放到了这里来分析……以上都是教师对知识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贯彻不落实的典型例子,既违背了科学事实,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给中学化学教学带来了被动,不利于中学化学的发展性学习。
二、做到在“学习能力”上的衔接
掌握知识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化学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后,中学化学提出了新的四种学习能力,分别是“实验与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这四种能力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又是发展联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四种能力在不同阶段的要求,对开展好中学化学教学是必要的。
1.发展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对比初中与高中化学在“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上的要求,初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设计”“完成”“形成”“认识”“提出”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简单”“基本”“初步”等,说明了主要定位在基本认识和简单尝试上;而高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了解”“实践”“掌握”“运用”“解决”“解释”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一般”“简单”“合理”等,体现了更重视分析理解和实践运用。
初中:(1)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高中:(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初中与高中化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要求,初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分析”“解决”“认识”“描述”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一些”“简单”“常见”等,体现了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分析和简单解决的要求;而高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分解”“运用”“分析”“综合”“解决”“表达”“解释”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实际”“简单”等,反映了更重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的要求。
初中:(1)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高中:(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
3.发展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对比初中与高中化学在“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上的要求,初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形成”“认识”“了解”“学会”“获取”“加工”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一些”“初步”等,强调了对化学基本思想以及对信息分析、获取和加工的要求;而高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融会贯通”“复述”“再现”“辨认”“提取”“加工”“吸收”“存储”“整合”“重组”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能够”“有序”等,反映了更重视对知识或信息进行内化、转化和整合的要求。
初中:(1)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高中:(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能够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4.发展自学能力
对比初中与高中化学在“自学能力”上的要求,初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交流”“讨论”“表达”“形成”“了解”“分析”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主动”“清楚”“逐步”“良好”“简单”等,突出了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积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要求;而高中化学用到的行为动词有“接受”“结合”“解决”“分析”“评价”“应用”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有“敏捷”“新”等,体现了更重视在新信息整合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能力的要求。
初中:(1)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高中:(1)敏捷地接受所给出的新信息。
(2)将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
三、做到在“化学思想”上的衔接
如果说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的“血”和“肉”,那么化学思想就是中学化学的“灵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从化学学习中提取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并把它上升到化学思想的层面,只要紧紧抓住化学思想这个“灵魂”,就是握住了打开中学化学学习之门的钥匙。中学化学思想有很多,比如分类思想、归因思想、守恒思想、主次思想等,就是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最根本的化学思想,贯穿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引导学生不断形成自己的化学学习思维。
1.传承分类思想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随着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以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人们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成为可能,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分类思想在化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在中学阶段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等,通过分类方法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在中学化学分类学习中,由于同一类别情况下的学习有很多相似性,可以通过对某一个“点”的学习来掌握整个“面”上的知识。比如,在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学习“甲烷”引出对整个“烷烃”的认识和理解。
2.传承归因思想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也就是说,化学其实就是围绕“物质”进行研究或学习的科学,而这种研究或学习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这就是化学的归因思想。按照归因思想来组织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思维规律的。因此,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取”来学习物质的知识,是中学化学中最基本的思路。2009年佛山中考化学就从整个角度命了一道题(见例题),将对中学化学教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例题:“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用途: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危害: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3.传承守恒思想
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规律也是化学的重要内容,而化学变化是微观和抽象的,对学习和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情况造成困难。守恒思想给研究化学变化带来了帮助,质量守恒定律为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进行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奠定了基础,能量守恒定律为理解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打下了基础,电荷守恒定律为分析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情况和建立离子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作了铺垫,等等。树立守恒思想来学习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就是抓住了化学变化的根本,让学生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在每一年的各类大考中,研究化学变化情况是必考内容,特别那些学生不熟悉的化学变化,守恒思想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传承辩证思想
化学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归纳和总结,提取学习过程的规律。但规律的存在不是绝对的,它要受很多客观因素和内在条件的影响,所以辩证思想对认识和理解化学规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要你留意,辩证思想在整个中学化学学习中无处不在:建立相对值的概念,如通过建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物质的量的概念,可把不可见的、不可称量的微粒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如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盐酸和醋酸溶液的酸性强弱来判断这两种酸的强弱;普遍规律中也存在特殊情况,如铝、锌能与碱反应放出氢气是金属通性中的特殊情况,浓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是一般酸性质中的特殊情况;事物存在矛盾的主次,如在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时,就存在两种相反的情况(一种是电离使溶液显酸性,另一种是能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但的水解更容易,是主要的,故溶液显碱性;等等。
四、做到在“科学素养”上的衔接
现代科学素养在强调科学知识、技能、过程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决策,从科学与社会的角度主动地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付诸行动,这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科学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但在对中学化学学习调查中,学生对化学的喜欢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下降,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就是危险、有毒、有害等关键词。可见,中学化学教育还应承担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注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把化学中真善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1.尊重客观事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实验方法,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故尊重客观事实是研究和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品质。但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受“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怎么讲”思想的影响,“讲实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讲实验”中存在两种普遍的情况:一种是单纯文本性的讲述实验过程和要求,让学生只是知识性地去记忆;另一种是演示性地“讲实验”,尽管有演示实验,但缺少对实验思维的建立、实验过程的体验、实验现象的分析等,学生只是机械地、表面地、被动地接受实验结果。这样就不难理解,当出现实验现象与结论不相符、实验过程出现意外或者实验结果失败等情况的时候,教师就会绕过这些客观事实直奔正确的结论。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通过学生对实验目的的把握、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提炼等方面得到体现,要通过对实验整体的要求来回应那些“讲实验”的现象。
2.坚持科学态度
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言论和观点的时候,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那就不会让自己迷失方向。中学化学要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就在这个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大家放大了对“水俣病”“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苏丹红”和“二噁英”等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而掩盖了化学对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人把“化学”当作危险、有毒、有害的代名词。当某些奶粉出了问题以后,有人把“三聚氰胺”当做罪魁祸首,还有人叫嚷着要揪出发明三聚氰胺的几位院土,这是不应该的。三聚氰胺其实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在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和用做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奶粉”事件只是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来谋利,罪魁祸首是这些不法分子,而不应该掩盖三聚氰胺对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的中学化学教育肩负的责任还很重大,承担的任务还很艰巨,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3.发扬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不仅支持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且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有效途径。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创新是化学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要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要积极开展探究学习,本质上与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是一致的,通过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在课外,要积极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兴趣小组、学生竞赛辅导等活动,在活动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创新的兴趣,碰撞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与高中衔接,不是把高中的学习要求挪到初中来,也不是把初中的学习要求拿到高中来。在高中化学教学前,安排几个初中与高中衔接的专题,为高中教学做好铺垫,这不是中学化学整体教学的组成部分,而是中学化学教学不到位的一种弥补方法。因此,应该把初中与高中的衔接准确、到位地贯穿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始终,保证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序推进。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上的研究,应该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