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人民医院 4145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疼痛科行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选取的30例患者中,血压异常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神经损伤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麻木感,椎间隙感染患者行骨科手术治疗后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对于患者存在的角膜反应迟钝、头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情况,行相应治疗后,其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对于疼痛科患者行微创介入术后出现不良事件,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判断,进而将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降低,将疼痛科治疗水平予以提升。
【关键词】疼痛科;微创介入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预防
在疼痛科治疗中,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使疼痛明显的患者受益较大,进而将治疗和就医观念予以改善[1]。因此分析出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疼痛科临床治疗和发展为主要内容作为讲座重点,现主要内容见下文。
1.一般数据与方法
1.1一般数据
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疼痛科行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为55岁,年龄最大为75岁,中位年龄为(65.12±3.11)岁;最短病程为2年,最长并成为15年,中位病程为(8.31±2.15)年。30例疼痛科行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中,行臭氧加胶原酶介入手术的患者有2例,行腰间盘突出症行射频结合胶原酶介入治疗的患者有12例,行臭氧消融术的治疗的患者有8例,行三叉神经行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患者有8例。
1.2方法
行臭氧消融术的治疗的患者有8例,术后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情况,舒张压处于160~180mmHg,收缩压处于95~105mmHg。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酶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予以相应的降压治疗,再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以及受体阻滞剂进行基础治疗,并加之脑心通胶囊治疗,并连续治疗3天[2]。
行臭氧加胶原酶介入手术的患者有2例,患者存在马尾神经损伤,在术后1天出现腰酸胀痛,第2天出现鞍区麻木情况,术后第5天出现大小便不能自控情况,对于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需对其进行L4-5开窗减压将髓核摘除,术后1个月患者靶区依旧存在麻木感。
行腰间盘突出症行射频结合胶原酶介入治疗的患者有12例,患者出现腰痛情况,对腰椎旁进行常规消毒,在C型臂X线透视下对患者安全三角入路椎间盘内进行进针,需严格按照射频治疗的操作流程进行治疗。出现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其出现小腿麻木情况,不影响肌力,麻木感在术后半年逐渐恢复[3]。对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麻。让患者取侧卧位,对患者进行定位、经皮穿刺,将导丝置入,对其进行逐级扩孔,明确位置,将髓核组织予以摘除,进行减压、松懈,防止黏连情况发生,拔管后需缝合1针,在术中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并在术后指导其进行康复运动。
行三叉神经行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患者有8例,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脑出血情况,患者存在剧烈头痛,昏迷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相关诊断,患者确诊为脑出血,行神经内科治疗后极易出现偏瘫情况。少数患者出现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角膜反应迟钝、头痛等情况,经相关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1.3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Excel表格中,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对其进行卡方检验;其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对其进行t检验,经相关公式计算分析,其结果中p<0.05,说明组间数据经对比呈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疼痛科行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马尾神经损伤、血压、腰痛、脑出血、偏瘫、椎间隙感染、失语等情况。对30例行微创介入治疗患者中,其中有2例血压异常的患者,行相应治疗后血压值恢复正常;有1例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行治疗后其鞍区出现麻木感;有2例椎间隙感染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症状发生明显好转;有1例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科治疗,且出现头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角膜反应迟钝、偏瘫等不良事件,经相应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3.讨论
在临床重点关注问题中,微创介入治疗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提升,现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使用氧消融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进行调整,选择适宜浓度、剂量的臭氧,进而将臭氧消融术治疗的不良事件予以降低[4]。(2)行臭氧加胶原酶介入手术操作时,因臭氧会导致胶原酶活性灭活或者下降,使胶原酶彻底受挤压,并将硬膜囊造成损伤,因此需要操作者全部参与到介入治疗中,并保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重视各环节的消毒处理,将药液污染的并发症予以降低。因胶原酶药瓶处于负压状态,因此,手术操作者在进行配药时,要有效的避免空气进入药品中,导致药液被污染,使行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椎间隙感染情况。(3)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需对患者进行全麻,在CT的引导下,使用射频热凝术对卵圆孔进行缓慢刺入,可有效的控制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5]。
本组数据经分析得出,选取的30例患者中,血压异常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神经损伤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麻木感,椎间隙感染患者行骨科手术治疗后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对于患者存在的角膜反应迟钝、头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情况,行相应治疗后,其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分析疼痛科微创介入手术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针对其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进而有效的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使疼痛科治疗水平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周亮.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9):15490.
[2]吴宗文.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1):90-91.
[3]李瑞婷.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J].饮食保健,2018,5(27):97-98.
[4]张杰,彭明珍,吴玉莲等.探讨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4):6-6,12.
[5]卫凌,卫文博,韩妮妮等.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8):511-512.
论文作者:谭天云
论文发表刊物:《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微创论文; 不良论文; 胶原酶论文; 事件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