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深度融合内容回归初心-浅析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渠道深度融合内容回归初心-浅析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渠道深度融合内容回归初心
——浅析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困境与出路

柯士雨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贵阳 550025)

【摘要】 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高校校报曾是校园新闻传播的主阵地,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让高校校报面临窘境,如何让高校校报摆脱困境重获新生?本文认为,高校校报应该紧抓报媒价值链条上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两大经营点与新媒体融合,延伸传播渠道,黏住更多读者。

【关键词】 高校校报;渠道融合;优化内容

面对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一周一期的高校校报日渐被读者遗忘。那么,高校校报将走向消亡还是涅槃重生?笔者拟就当前问题做抛砖引玉之论。

一、高校校报的生存困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各类新媒体喷涌而出,在此背景下,高校校报固有的劣势被成倍放大,曾经的校园主流媒体被逐渐边缘化。

下午6点时,尼姑们集中到大殿里默念经文。记者被允许入内。大殿设在三楼,历史悠久,有上百年的老壁画。大殿共有四扇木门,除了两扇开着,其余的都拉上毡幔,午后的阳光透进门口,照射在绛红色的僧袍上,也照射在闭目修心的面庞上,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周边毫无声响,安静得令人发慌。我小心翼翼地退出大殿来到寺院院子里,院里的花朵们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更为动人。

(一)时效性弱

高校校报固有的劣势是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较弱。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千余家高校校报中,周报仅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1】在传统媒体时期,传播渠道单一、信息相对闭塞,这种传播模式对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新闻秒速传播的今天,这样的校报已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从新媒体渠道获得相关资讯。而且,校报的发行往往是送往各学生宿舍、教室、各办公室及报刊栏供师生们阅读,传播渠道相对闭塞,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欲。某高校抽样调查显示,只有9%的学生看每期的校报,53%的学生只是偶尔看校报,22%的学生只看过一期校报,从来不看校报的学生高达16%。【2】

(二)可读性差

一直以来,高校校报坚持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办报理念,采编人员根据自己认定的标准取舍稿件,读者真正感兴趣的资讯往往被忽略,这样刊发的新闻稿件自然很难调动多数读者的阅读欲,更难让读者成为知音。同时,校报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机关报,往往过于强化稿件的宣传意识,弱化了新闻属性,会议新闻、讲座交流等稿件占据多数版面,影响了校报的可读性。这样的校报,哪怕稿件写得再严谨规范、文笔再好,就是送到读者手里也很难激起阅读兴趣,久而久之读者群的显性或隐性流失就成了必然。

PBL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医学教育。其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达到加强自学、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不断拓展的过程,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主题内容和方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答案[8]。目前在基础、临床和实验等课程中部分试行了PBL教学法,在中专、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许多高职医学院校虽然采用了PBL教学法,但未全面实施。

二、高校校报的看家本领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校报最佳的传播方式是人工分发到宿舍或者教室,其次是使用校报网络版,占比分别是31%和26%;愿意安装手机版APP 或者关注校报微信的比例占65%。【4】这组数据说明,师生员工更容易接受的是校报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形式。

(一)权威导向

高校校报权威性、导向性上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其在高校中的功能与定位。绝大多数校报在高校创办伊始就成立了,不仅是校党委的喉舌,更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和忠实的记录者,校报刊发的资讯都是代替校党委立言的权威之声,这种功能与定位使得校报比其他新媒体更容易让读者信赖与接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校报还是校园内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是沟通师生员工的桥梁,是学校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这一功能与定位使得校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深刻严谨

如果要我挑一个创业能成功的最大关键,我总会认为就是毅力。表面光鲜的成功故事,背后九成九都拥有不为人知的艰苦历程,包括无数个难眠的夜,以及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在不放弃之前都还不算失败。

校报办报育人的功能定位是校报应对新媒体冲击的重要保障。与其他媒体相比,校报除了担负新闻传播及舆论宣传任务外,还是新闻专业学生及新闻爱好者实习的基地,部分拥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把参与校园媒体新闻宣传工作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必须的实习经历,这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也为校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资源。

校报还是传承校园文化底蕴的最佳载体,校报刊发的新闻资讯成为见证学校发展、研究校史的最佳档案史料,而资料性与可存性是纸质媒体的特有属性,这也是新媒体无法效仿复制的。

(2)财务科负责按照科研经费报销审批流程执行,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监督及管理,建立科研经费明细账户,按规定专款专用。从2016年后严格控制现金支付,设备、材料、实验外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校报还具有新媒体难以比拟的严谨性。一则校报稿件从采写到刊发需要经历多重把关程序,校报记者的调查取证、编辑的质疑排查、主编的审核把关,确保了校报新闻的真实与准确,这种严谨的制度安排使受众对于校报新闻资讯的质疑之声远少于新媒体,这是校报赢得读者公信力的根源所在。

(三)育人平台

在传播速度上,新媒体拥有绝对的优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对整个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调查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承担的,专业的校报采编人员写出的深度报道,足以满足师生更多、更深的阅读需求。

如果说新媒体给用户带来的是传播的速度与信息的数量,那么报纸给人们更多的是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理性分析是纸媒的独特优势,校报作为纸媒的一分子,其特性别无二致。

三、高校校报的突围战略

在传媒业价值链条中,内容和传播渠道是决定媒体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校报想要突出重围就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一)渠道融合

传播速度慢、传播渠道窄是制约校报发展的瓶颈,也是校报被新媒体抢走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走联姻新媒体之路是校报在传播渠道方面填平与新媒体巨大鸿沟的有效办法,在这方面,部分权威媒体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人民日报》综合官网、新闻客户端等多端资源打造全媒体矩阵,短短5年内,其微博已有近亿粉丝,客户端累计下载量约1.6 亿,其间《人民日报》的读者或许有所减少,但其优质内容却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影响力不降反升。【3】校报同样可以深度融合新媒体,尽可能消弭与新媒体在传播渠道、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努力实现受众在哪里校报内容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在传播速度与新媒体同样快以后,校报凭借更准、更深的资讯必能吸引到更多的读者。

高校校报在新闻传播历史上不止一次地遭受过新媒体的冲击,但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原因在于校报在长期的发展积淀中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二)互动性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通过手机就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转发者,还可以收到点赞与评论,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校报急需改变以往那种单向的传播模式,部分纸媒的做法值得校报借鉴,如一则新闻报道中,除了文图还会添加二维码,感兴趣的读者只要扫下二维码就能够看到相关视频、更详细的资讯,并在线上互动、交流、评论、分享到朋友圈,实现二次传播,同时采编人员还可根据反馈收集到读者的兴趣点及需求等信息,从而为后继采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实现良性的互动循环。

(三)内容为王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在传播渠道方面,校报与其他新媒体的差距将大大缩小,在此背景下,校报要想获得读者的持续关注,提升内容的黏度显得至关重要。

在刊发题材上,校报应该舍弃大而全、力争专而精,既发挥校报采编人员办报严谨的优点,又要规避校报传播速度慢的弱势,对此校报应充分利用与校园新闻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融合的传播渠道实施短平快传播,不仅能够保证新闻的新鲜度、节约版面资源,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资讯,而对于重要会议、重要活动背后值得深挖的故事与细节,校报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深入调查采访,刊发系列新闻背后的新闻,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资讯需求。

表5显示了不同育肥条件下母羊小肠及胰腺的胰蛋白酶活性。表5结果可见,TMR组母羊十二指肠和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NG组母羊(P=0.003、P=0.02);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有高于NG组母羊的趋势(P=0.08);空肠胰蛋白酶活性略高于NG组母羊,但差异不显著(P=0.46)。

在刊发内容上,校报应该以慢制快、你快我深作为提升影响力的制胜法宝。由于绝大多数校报是周报、半月报、月报,报校刊发的新闻往往比其他媒体慢半拍,然而一则资讯能否吸引读者关注,快只是因素之一,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充分利用校报优势采写重磅新闻,那么哪怕报道慢半拍也不会影响其新闻价值,因为它的内容更深、更准,自然更能满足高校师生这类高层次读者群的资讯需求。

在舆论导向上,校报应该做到一锤定音。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校报的重要使命,否则传播范围再广、点击量再大,也偏离了办报初衷,这要求校报刊发稿件时,要在价值观、舆论导向、内容审查等方面严格把关,树立校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及导向力。

参考文献 :

[1]付蓓.高校校报创新途径探析[J].新闻与写作,2014(09):104-106.

[2]雷春香,汪一丁.高校校报受众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8(02):63-66.

[3]崔士鑫.媒体融合:融到深处回归内容[J].新闻与写作,2017(05):5-9.

[4]李睿晗.新媒体视域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研究——以高校校报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1):81-83.

【作者简介】 柯士雨,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科员。

标签:;  ;  ;  ;  

渠道深度融合内容回归初心-浅析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