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管理局 河北秦皇岛 066400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而水库是囤积水资源的主要场所,对水资源有积极保护作用,不仅能改善自然水资源状况,还能改善水库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此,正确认识和保护水库水资源环境意义重大。如果水土治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且还会造成水库淤积太多的泥沙以及生活和耕作垃圾,进而不断加剧水质污染,造成水库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解决水库水生态环境质治理,维护水库水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水库运行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引言
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质量的提升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库的建设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将水资源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管理,减少水资源受到污染的几率。由此可见,开展有效的水库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水资源受到污染,并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1 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不完善
生产方式不同程度影响着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多元性,随着影响途径和类型的不断增加,应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污染物对水资源的破坏度非常大,因此污染物的处理是水库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制定严谨且切实可行的污染物处理办法,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从而为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1.2 没有充分把握工作重点
水库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在各管理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尤其是水库的重点环节,更应强化管理力度。但是在现阶段,水库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库管理对生态资源保护作用的发挥。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点位置,导致在开展相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贯彻落实不到位,对生态环境仍有不利的影响,无法实现管理与保护工作同步。
1.3 没有明确治理重点
在水库进行日常管理、运行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计划,才能针对重点部分提升水库的运行效率、加强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但从目前水库管理工作情况来看,管理人员并没有明确水库的治理重心,且利用过于单一的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同时,由于其忽视了治理重心,使得并没有将水库管理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互相衔接,造成治理重点模糊,并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整体效果造成严重阻碍。
2 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 细化政策措施,加强管理
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能有效促进水库水生态环境的净化。因此,在制定相关的水库管理工作措施和体系时,应充分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确保管理工作与保护工作共同发展。水库管理工作的重点为水质监测、涵养林的建设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护。水质监测主要是通过生物监控和理化监控两方面进行,有助于确保水质的无污染。生物监控主要是对水资源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关键,确保水资源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植物对生态环境无害。水资源的涵养林对维护水库水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水库管理工作主体、水资源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应加强对水库涵养林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库建设过程中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后期水库管理中应加强对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减少土壤的裸露,扩大绿色覆盖面。
2.2 加强污染物的处理水平
目前在水库周边的污染物数量急剧上升,管理人员应制定合理、高效、科学的水库管理措施,才能加强对污染物的治理水平。首先,要对水库周边区域开展严格的监管工作,并禁止以下任何一种行为出现: 第一,不允许在水库中投放各种饲料。第二,禁止在水库中以及周边地区排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第三,在水库以及周边地区,不允许对渔业资源进行破坏,例如毒鱼等。第四,在水库及周边地区,不允许开设各种休闲娱乐场所、水上餐厅、放样动物等行为。第五,在水库及周边区域不允许堆放人们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第六,在水库集雨区及周边区域,严令禁止从事养殖行业。第七,在水库及周边区域,严禁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存在,其中也包括小型的家庭作坊。对于上述水库及周边区域的行为必须严令禁止,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另外,还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例如污染物环保处理技术等,都可以对水库及周边的污染物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2.3 明确治理重点
(1)水质检测。水库以及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首先便是对水库水质进行严格的监测。在对水库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水质监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施有效的水质监测,便要明确其中主要包含的内容:生物监测、理化监测。对于生物监测工作来说,其主要监测对象便是水库中的浮游生物以及各种植物,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检验以及分析,才能确保其不会对水库中的水质造成危害。(2)水源涵养林。第二个治理重点便是要增加水源涵养林的数量,从根本上为水库的水质提供保护。水资源作为水库充分发挥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作用的重要主体,只有强化对水资源质量的管理,才能确保水库整体的综合效应得以提升。而对水资源形成有效保护的措施便是增加水源涵养林的数量,并作为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源涵养林可以有效改善水资源的整体质量,其主要特点便是将水资源进行合理调节,加强水循环的整体效率。(3)加强生态平衡。在水库的周边区域,应开展植树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并最终将其打造成绿色生态圈。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要对湿地进行有效的监管,保护区域中的各种野生动物,让水库凸显其自然特色。同时,还应实施各种有效的节水措施,从根本上提升水库的供水能力。根据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应结合各种新型、有效的科技技术结合经验对水库实施创新管理,才能使水库中的水资源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2.4 工程保护处理
其主要是在水库周围标注一定保护标示,从而有效指导进入保护区的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做保护措施处理,避免人为性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控制人为性的水质污染,同时定期做好水库库底污染物质的清理工作。水库区域内需强化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与鼓励农民多施用农家肥,避免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保证监督与宣传并行存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库环境生态的治理与保护需要从意识层面到制度层面,而后再到执行层面做逐一的贯彻落实,让人们从意识上得到共识,能积极努力的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将保护治理意识深入到各个环节。要做好制度管理,形成保护工作的规划与标准设置,从而有助于执行工作规范有序的推进。执行层面要落实到细节,促使各项具体事务按照标准进行,从而达到整体治理与保护工作效果的发挥。每一个环节与阶段都需要保持较好的管理与执行,从政府层面、企事业单位到基层群众,都需要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从而达到较好的合力效果,避免各环节的脱节或者执行不到位,要保持专业执行态度。
参考文献:
[1] 吴问琦. 水库型水源地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初探[J]. 工程与建设,2011,(5).
[2] 吴继峰,王丹. 水库管理与生态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3] 任继周,代堂刚,王杰. 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以云南省渔洞水库为例[J]. 人民长江,2014(S2).
论文作者:陈小月,孙启旺,李成,相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水库论文; 水资源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污染物论文; 工作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水质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