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玉山县临湖中心小学 334706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断句,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有效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并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学生朗读是对教材内容文字看和读的具象表述,是学生用眼看,用口读,用脑想的综合表现,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朗读的策略需要教师重视朗读的作用,总结实践经验,促使小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朗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34-01
前言: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学生听,让学生写,忽略了朗读对学生的作用,致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对文章的解读不够准确等问题,针对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朗读的作用
朗读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1]。在课堂中通过大量的朗读将教材的学习内容被学生所掌握理解并变成语文的综合能力,比如文章的写作手法,修辞方式,课文中的经典词句等,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写作素材和写作的技巧,提升了学生写作的水平。大量的朗读还培养了学生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语调语气的朗读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朗读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就会有不断的认识,这是通过身体感官带动思维变化的一种过程,思维的活跃就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体悟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后,深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认识,领略到作者为表达情感所用的各种写作方式,提升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文字解读能力。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可以体悟到作者的思想情绪,思维随着朗读进行变化,在脑海中构造文章的的情景,有身临其境的感官感受,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情操。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的有效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朗读时间
小学语文教师的学习环境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很少,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课或者个别学生进行朗读,这就很大程度的制约了朗读教学的开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朗读,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朗读时间[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低年级学习的《树和喜鹊》,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少,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朗读,学生可以流利的朗读之后再让学生自行朗读,这样就有效的帮助到了学生,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也会增加;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不必如此,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默读,然后教师在讲授完内容和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的朗读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朗读时间,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朗读锻炼。
(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朗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主动的在朗读中学习,提升朗读的有效性,就需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拥有了兴趣就能够自主参与到朗读当中,提升自身朗读水平,使课堂中的朗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上,教师要将学生做为中心,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文章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进行朗读的兴趣。例如《开国大典》,教师首先将开国大典的视频呈现给学生,视频影像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观看,视频的观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全国人民的欢心鼓舞和无数英雄为之的奉献牺牲,从而对《开国大典》文章的感情有一个切身的体悟,对文章的朗读就会产生兴趣,在朗读过程中就会将自豪感带入其中,提升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应用,比如《狼牙上五壮士》就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了朗读的趣味性,学生也更喜欢参与到朗读当中。像古诗的朗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利于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通过相互比较,认真的进行朗读,从而加深记忆。教师还可以创建朗读比赛,观看电视节目《朗读者》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养成朗读的兴趣。
(三)传授朗读技巧,体会文章情感
朗读是一门艺术,想要有感情的朗读就需要有相应的朗读技巧。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培养,为学生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朗读技巧应该用在什么情感当中,从而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朗读的技巧有很多,一样的语句用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北京的春节》就需要欢快的喜庆的语调来朗读,在朗读中就可以对春节的欢乐有一个情感体验,便于更好对课文进行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就需要各种技巧搭配使用,旁白要显得沉痛,小女孩的话语要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技巧的运用,朗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加深学生语文知识的记忆,有助于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要保证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重视朗读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朗读的兴趣,增加朗读过程的代入感,教授学生朗读的各种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朗读提供足够的时间,最终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体会语文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香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127.
[2]曾晓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5.
论文作者:刘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情感论文; 文章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