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巫昌燕

(重庆建设医院 重庆 400050)

【摘要】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结果: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得到下降,实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可以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4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心血管疾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临床上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此种方法可以使患者受到阻塞的冠状血管再次疏通,及时促进心肌血流灌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事件,导致患者的预后不佳[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本文主要研究对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患者。

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处于52~7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1.18±5.46)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10例、高血脂患者12例、长期吸烟患者10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处于53~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2.31±5.52)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0例、高血压患者11例、高血脂患者11例、长期吸烟患者11例。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排除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治疗和研究,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转上级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且,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300mg,口服。

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方法为:在对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600mg;在对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1次/d。

实验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治疗方法为:在对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给予患者口服替格瑞洛,180mg;在对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患者口服替格瑞洛,45mg/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

1.4 数据处理

对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血小板聚集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h、24h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得到下降,实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不断变化,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致使我国出现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3]。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4]。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血栓所致,而血小板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在发生破裂后,能够造成血管内皮破损,血小板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下,进而造成血凝的产生,阻塞血管[5]。

现临床上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此方法能够及时的开通患者发生梗死的动脉,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是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多种不同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经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替格瑞洛能够有效的减少血小板聚集的状况发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6]。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是此药能够不可逆的作用于患者的血小板ADP受体,破坏了患者正常的凝血功能,容易使患者出现出血的症状,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患者需要服用大剂量的氯吡格雷,容易使患者出现呕吐的不良反应,使其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替格瑞洛是抗血小板凝聚的新型药物,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能够快速恢复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了患者出血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并且替格瑞洛所需的剂量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得到下降,实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30%(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7.91%),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亮,沈玉华,张立敏,等.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QT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667-3669.

[2]胡玉宝,陈伟,伍于斌,等.雷贝拉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8):83-85,96.

[3]张勇,王军,董志军,等.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6):543-546.

[4]宋炳慧,王书清,贾珊珊,等.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2):1066-1068.

[5]过云峰,陈风,高长征,等.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55-4757.

[6]郝清卿,张倩辉,苑可心,等.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1120-1124.

论文作者:巫昌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  ;  ;  ;  ;  ;  ;  ;  

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巫昌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