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专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 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

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存在相异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 个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教授认为第一阶段主要由毛泽东创立,是以新民主主义理 论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阶段。第二阶段主要由邓小平创立,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阶段。此观点的理论依据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是社会 改造的两大阶段,前者要解决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后 者要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此观点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主 题的转换为依据。中共南京市委党校陆剑杰教授认为第一阶段是以“怎样争取民族民主 革命的胜利”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是以“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方 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引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为实践主题的。第三阶段是以“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其实践主题的。第二个实践主题向第三个实践主题的转换是 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

第三种观点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分别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伟大历史阶段。认 为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思想阶段。第二阶段是邓小平理论阶段。第三阶段是以江泽民为核 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其 中“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成果和新的飞跃。[3]此阶段正在进 行中。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四川大学王廷科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在于,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地分析 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才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先后走出了三条“自己的道路”:一是有 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道路;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符兴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关键在于深刻认识“ 两头”,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并把两者正确统一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不 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来看待,将它的原理区别为不同层次,弄清楚 各原理的时空界限,而且要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错误态度,即经验主义和教条主 义。第二,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路线,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实践 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 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4]

有的文章还从反面对此进行了论述。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中,必须既反“左”也反右。在民主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要进行两条路 线的斗争,既要反右,又要反“左”,否则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就难以确立。在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左”右倾错误直接影响着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探索。从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一连串的反右斗争和“大跃进”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总爆发 ,都是“左”右倾思想在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头脑中产生的消极影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扬胜群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二是既要继承前人,又 要不断探索创新。三是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 界观察世界,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特征。[5]

三、关于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也是最先明确提出 和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理论界普遍认为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历史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民主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是把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路。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品华教授认为,毛泽东准确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 涵,这也是一大贡献。他指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 体化”,即“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按照中国特点去 应用它”。(四)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要使 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归根结底就是反对主观主 义,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东北师范大学郑德荣教授认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他 给人们提供了一整套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体系。首先,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 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次,他率先吹响“反对本本主 义”号角,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三, 他提供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6]

四、关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获得了重大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有的学者认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主要 在于四点:(一)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活动 中获得了自身实现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马克思主 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找到了自身实现与发展的历史定位。(三)提出了社会主义 发展动力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改革实践中,获得了自身实现与发 展的现实途径。(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 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自身实现与发展的具体运行方式。[7]

有的文章认为,新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诸多重大突破和发展中,当属 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认识上的突破对实践最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在分配方式上,突 破了单纯按劳分配的局限,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理论。其次,在所有制形式上,突破了单一国家 所有制的局限,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第三,在资 源配置上,突破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特征的局限,提出了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观点。[8]

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较好地处理了国内的基本矛盾和作出了对当今时代特征的 新的分析和判断。第一,在国内社会基本矛盾方面,实现了侧重点由生产关系、上层建 筑向生产力的转换。邓小平十分注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一面,并极为正确地 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从而克服了毛泽东的社 会基本矛盾中对两对矛盾未能正确区分主次的错误。第二,在国际矛盾方面,提出了和 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邓小平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认真分 析世界各类矛盾,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取代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论,这是对马 克思主义的一个大发展。[9]

五、关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理论界普遍认为,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 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 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如何解决“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好共产党”这一 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能开辟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新境界,关键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 研究中心黄宏、郭风海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一)“三个代表”开辟了马克思主 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二)“三个代表”是我们党迎接时代挑战的根本保证。(三) “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在复杂局面中统揽全局的内在要求。(四)“三个代表” 全面阐发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标准和途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认为,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 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将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理论反思,另一方面又是对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邓小平实践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其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基石。江泽民坚持、丰富和 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又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 江泽民一方面把代表先进生产力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又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一步从终极价值方面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一步从终极 价值方面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主要是从发展生产力和人的 全面发展两方面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求是》杂志社编审阎长贵认为,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关于“共产主义”新的科 学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发展。江泽民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 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 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一科学论断不仅是对从《共产党宣言》以 来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对于共产主义本身来说,还有正本清源 的意义。新论断既看到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又对社会未来发展 的方向作出了科学上的预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此外,还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意义、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应 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研究,不仅对于我 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把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实质与精髓有着重大的理论 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大的理论课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历程问题研究。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研究。三是关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问题的方法论研究。四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意义研究。总体来说, 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 重复论述比较多,还有有的方面的研究才起步,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尚未涉及,这些都是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加以克服的。

标签:;  ;  ;  ;  ;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