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审计也开始数字化转型。本文对我国数字化审计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数字化审计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进一步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数字化审计;发展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网企业面对更加严格的监管监督环境,新电力体制改革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巨大影响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新形势给内部审计提出新要求。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链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大数据及其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数字化审计模式是获取、管理、运用审计数据的科学工作方法,是适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数字化审计的相关概念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逐步加深,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手段、载体、储存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审计也应运而生,它逐渐成为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主流方式,并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审计,又被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或IT审计等,是指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为基础,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方法,对电子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分析等,把握审计重点,精确延伸,搜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
2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有待提高
开展“数字化审计”,首先是将审计目标数据化,因此原始数据的准确、有效是开展“数字化审计”的必要前提。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有些部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停留在表面,导致系统中的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那么基于这类原始数据的数字化审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想确保审计调查报告的客观公正性,就要首先保障原始数据的准确和有效。
2.2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下,要求审计人员可以高效地采集、整理审计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分析、挖掘,找到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但是,目前企业从事审计工作的职员大多毕业于财务、审计等专业,综合能力不强,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系统的深入财务和业务数据,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潜在规律,多角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很难精确查找出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很大程度影响到审计经济监督防控职能的发挥。
2.3相关制度的制定尚不明确
很多企业对于传统审计的相关制度已经制定,审计人员可以遵照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执行。对于数字化审计,一些企业尚处于探索的阶段,由于审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审计的一些规定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与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如何规范、安全地使用数据,如何保证一些关键的内部信息资料、国家经济数据不被泄露,如何明确数据使用的责任等,这都是数字化审计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攻克的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升企业数字化审计水平的措施
3.1建章立制,提高数字化审计的标准化程度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程度不一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数字化审计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化审计体系。未来,随着数字化审计的普及和应用程度的逐步提高,为规范审计检查内容、提高审计实务的可操作性,降低审计风险,无论是国家审计层面,还是行业、企业层面,都很可能通过摸索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审计准则及体系。这里可以借鉴国际上走在数字化审计前沿的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的做法,它发布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COBIT),主要包括16个标准、39个指南和11个程序,涵盖IT准则、IT资源和IT过程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审计标准化程度的提升。
3.2推进审计持续监控与闭环管理,重塑企业制度流程
数字化审计具有及时性的特点,能够使事后发现问题提前到事中、事前,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推进持续监控和审计闭环整改,甚至重塑企业的制度流程。一是可以建立分别针对系统、类别、个体的多维审计模型,编写语句形成固定审计程序,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增强非现场远程审计的成效,形成风险数据定期甚至实时的风险提示。二是对于常见问题,通过系统、流程的刚性管控,追本溯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进行关键风险点的甄别和控制等,把好入口关。三是对审计发现问题形成闭环管理,一方面需要审计人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这里可以尝试用基于价值链的分析角度,提出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解决办法;另一方面需要被审计单位提出具体的整改举措,推动从上至下不断完善流程、制度,有力解决屡查屡犯的问题,提升审计价值创造能力,也促进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3努力学习,大胆实践是审计创新的有力保障
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学习研究,不断丰富充实大脑,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才能够激发创新的活力,提升创新的本领。实践是创新的目的,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把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积极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持续推进,不断优化,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结语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审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审计工作已经从单纯“查账”逐渐转向对企业各类业务的审核,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评价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短期预测,这对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健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创新方法、加强培训,打造一支思想先进、业务扎实、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才能在企业真正践行数字化审计。
参考文献
[1]赵晓飞,陈静.2017:基于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方法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
[2]李璐璐.试论联网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15,(31):148-149
[3]杨俊德.浅议审计信息化与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J].中国管理系信息化,2013(14).
[4]王波,赵玉林.2017:论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中石油集团为例[J].财会月刊,2017(4).
[5]刘绪文.“数字化审计”模式在送达审计中的探索与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4(2).
论文作者:李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企业论文; 数据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我国论文; 闭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