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论文_宋阳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论文_宋阳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进入高层化、大型化的阶段,深基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建筑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尤为重要。本文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入手,对深基坑技术特点和注意问题做简要分析,以期给此类工程和同行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建筑业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一些世界上先进的高层和超高层结构体系,也逐渐出现在我国的建筑设计和施工领域,但是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基础具有复杂性。深基坑支护施工一般情况都没有问题,但由于用地紧张,常常将各栋的建筑的低下部分连到一片,形成大底盘,于是出现了大面积深基坑支护新的技术问题。在后期的运行管理工作中,在施工单位附近放置超载重物、或者深基坑附近市场有车辆来回行驶,抑或是施工时不慎破坏边坡整体面,都容易造成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事故,所以施工单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应谨慎而为。

1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1.1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调查

在确定岩土参数及地下水参数后,再测定周边建筑物、地下铺设物、市政道路等工程设施的工作现状,最关键的是要对深基坑支护工程所带来的地层位移做出分析,要保证在限值内。

1.2支护施工项目的地层位移预测

理论上讲,地层位移量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土体本身的特质、地下水位实际环境和支护结构的具体实情,二是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设计。

1.3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在进行支护结构的设计工作时,需要仔细分析施工现场的土壤结构类型、地下水环境以及地层位移情况等因素,在考虑工程造价的实际经济方面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当地经验,土地和地下水等影响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相得益彰。

1.4建筑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施工

此工程包括土方工程、降水工程和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实施。

1.5工程周边和施工现场的测量监控

施工过程会遇到许多不可控因素,做好现场数据和信息收集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行反馈设计引导后续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2、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围环境及土层特性,综合考虑围护结构的安全、围护费用及基坑施工等因素,采用如下基坑设计方案:基坑上部为土钉墙支护,下部采用两层钢筋混凝土内撑式与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的围护方案,同时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基坑外侧的止水帷幕;对电梯井坑中坑局部加深,采用松木桩普通土钉墙围护。钻孔灌注桩直径800~900mm,中心距1000~1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长为19.0~24.0m。顶梁、围檩和支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支撑的竖向立柱的下部尽可能利用工程桩(钻孔灌注桩),局部采用新增φ800钻孔灌注桩,柱上部为井字钢构架,伸入第一层支撑500mm,下部伸入桩内2m,构架截面尺寸为600mm× 600mm,由四根L140×90×10的角钢和-440× 240×12@500的缀条焊接而成,钢材为Q235钢,焊条为E43型,焊接为围焊,焊缝高度8mm,施工时先将桁架与下部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主筋焊接牢固,再整体吊入孔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泥搅拌桩直径800mm,桩长12m,相互搭接而成,基坑西面偏北段与邻近建筑物距离较近,水泥搅拌桩中心距为500mm,搭接300mm,其余各侧桩中心距为550mm,搭接250mm。松木桩长度为7m,中心距550mm,桩梢径直径150mm,共设置两排土钉,长度5~7m。

3、施工要点

3.1 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情况及设计要求,本次施工的总体布置为:首先进行深井降水并设立观测井,以观测降水的效果,确定基坑开挖的时间;在深井降水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支护桩的施工;当深井降水达到开挖要求后,即可进行基坑的分层开挖,当开挖至分层标高时,可进行每层的土钉墙、泻水孔或锚索的施工,土钉墙的施工分三个部分,即土钉、挂网与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如此分层施工直到开挖结束。

3.2 钻孔灌注桩施工

采用正循环钻进,泥浆护壁成孔,导管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工艺。测量定位及护筒的埋设-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吊放-混凝土的灌注-成桩。

3.3 深井降水施工

机械成孔,然后是清孔、下滤管,最后是下泵抽水。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钻机成孔-井点管制作与安装-填砂-洗井-安装潜水泵-抽水。

3.4 土钉墙施工

锚杆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施工采用洛阳铲进行成孔,孔深应达到设计要求,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注浆。挂网喷混凝土施工应注意在平整坡面后喷射C20混凝土3cm后,再进行挂网,并严格按设计要求与土钉相联,完毕后再用C20混凝土喷射到10cm。

4、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保证本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确保基坑能够顺利开挖。质量保证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锚孔(锚杆与锚索,以下同)孔位偏差不得超过规范及设计要求;原材料(钢材、钢绞线、水泥、砂、石子及电焊条等)必须符合要求;锚孔倾角应按设计要求执行,偏斜度不应大于规范要求,孔深应超过锚索、锚杆设计长度;锚头部分的处理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灌浆、预应力张拉施工应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执行;锚索、长锚杆的加工,应设内锚头、隔离架、保持架;锚索的二次注浆管的安装应按设计进行;喷锚网应严格按图制作与安装,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锚索的外锚头制作与安装应严格执行图纸要求,并确保槽钢能平实地与桩接触。

5、变形观测

本次施工在坑缘共设置变形及沉降观察点23个,观测期间建立监测点和监测系统,在施工期间进行连续的观测,在土方开挖及雨季加密观测,并及时将观测结果反馈给建设和施工单位,按变形量控制基坑开挖的安全。据观测结果,最大位移S=35.2mm,最小位移11.1mm,最大位移速率为0.205~0.764mm/d,最大位移点在桩顶,最小点在桩底,桩身位移沿深度方向基本上呈线性变化,钻孔桩位移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小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土地资源紧张,一栋又一栋高楼拔地而起的现象逐渐降温,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于地下空间的挖掘,地下建筑、隧道和地下通道等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建设深基坑支护施工项目随处而可见,同时也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对其施工技术提出巨大挑战。鉴于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实际施工管理中要 求决策者需要掌握本地区或类似条件下已有的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根据特定的工程要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做出安全、可靠、经济的包括围护结构、支护体系、土方开挖、降水、地基加固、监测和环保的整体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J]. 郭建军. 居舍. 2018(06)

[2]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J]. 申进祥. 江西建材. 2018(01)

[3]简述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J]. 杨良. 建材与装饰. 2018(38)

论文作者:宋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论文_宋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